從東莞這個隱形冠軍,看中國如何守住製造業

2023-10-24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從東莞這個隱形冠軍,看中國如何守住製造業

培育高端品牌,重啟增長。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上世紀80年代,德國大眾打算投資中國建廠。

一位隨行考察的記者,在上海看到手工作坊一般落後的中國廠房後,搖頭嘆道:

「大眾汽車將在一個孤島上生產……這裡的葫蘆吊、長板凳、橡皮榔頭,都是我爺爺輩的生產方式。」

彼時的中國製造,還是落後的代名詞。

然而,短短數十年後,仿佛換了人間。

【「中國,最激進的實驗場」】

「一年生產180萬個床墊,每天生產5000個,大概需要多少工人?」

這個問題,放在過去,以中國製造業的水平,可能需要數百甚至上千人。但位於東莞厚街的慕思智能工廠告訴你:

僅需50人!

床墊行業,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環境嘈雜。而這裡不但乾淨整潔,而且放眼望去,到處是自動化設備、機器人。

從面料、床網、粘膠、圍邊到包裝、出廠,幾乎不需要人工干預,一氣呵成。

不僅如此,該工廠還基於數字化技術,打造了柔性化的生產線,實現由需求驅動的定製化生產(C2M)。

把一家傳統工廠,打造得如此富有科技感,這著實震撼了不少來訪者。

2022年8月,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與300多位企業家走進慕思,短短一天探訪後,不禁感嘆:

「在慕思工廠,我看到了中國高端家居的想像力。」

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參觀慕思智能工廠後,這樣評價道:「慕思完全有可能成為家具行業第一家燈塔工廠。」

在中國,像慕思這樣的工廠並不少見。

近幾年,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湧現,中國製造業正加速擁抱自動化、智能化。

在北京,三一重工的樁機工廠,小到一塊鋼板,大到10多噸的桅杆裝備,全部由機器人自動完成。

僅僅幾年前,這裡還充斥著機器的轟鳴聲,800多名工人,滿身油污地爬上爬下,月產量不及現在的一半。

走進廣東順德的美的廚熱工廠,一排排醒目的橙色庫卡機械臂,揮舞轉動,各種AGV小車忙碌穿梭,甚至頭頂也有軌道物流系統。

在全球,以數字化和工業4.0打造的燈塔工廠一共130多家,中國就有50家。

中國製造業對自動化、智能化的這種追捧,讓吳曉波不禁感嘆:「中國是全世界最激進的智能革命實驗場。」

這場實驗,正在改變中國製造業的面貌,甚至是命運。

過去幾十年,中國曾以人口紅利和低成本優勢,成為世界工廠。但最近十年,隨著這些紅利和優勢的消失,中國製造正面臨巨大的挑戰。

2023年10月20日,實戰經濟學家任澤平實地探訪了慕思工廠,並發表專題演講,對中國宏觀經濟進行了展望:

房地產大開發時代落幕,未來大健康一定是大賽道!

對中國製造業來講,這既是挑戰,也是重大機會。如何破局呢?任澤平的答案是:擁抱新能源、新基建、大健康等新興產業。

尤其大健康這樣的產業,未來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將是十萬億級的市場,有望接棒房地產行業。

無論新能源、新基建,還是大健康……它們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新科技。

中國製造要抓住這樣的機遇,就必須積極擁抱新技術,以創新為驅動,從過去粗放式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

【高端:進擊!向上雄起】

低端、廉價,粗放式增長,曾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困擾著中國製造。

上世紀80年代,德國大眾打算投資中國建廠。

一位隨行考察的記者,在上海看到手工作坊一般落後的中國廠房後,搖頭嘆道:

「大眾汽車將在一個孤島上生產……這裡的葫蘆吊、長板凳、橡皮榔頭,都是我爺爺輩的生產方式。」

在那個年代,這幾乎代表了中國製造的面貌。

改革開放初期,物資匱乏,企業只要能生產,東西就不愁賣。因此,擴產是他們最緊迫的任務。

但設備的陳舊、落後,效率低下,制約了擴產。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工廠設備、技術的升級改造,這種情況得到改善,大規模生產的中國製造開始走向全球。

但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產生了:

附加值低,利潤微薄,成為中國製造揮之不去的痛!

2005年,中國商務部負責人在歐洲訪問時,說出一個令中國人痛心的事實:中國8億件襯衫才能換回一架空客大飛機!

全球產業界,有一條著名的微笑曲線。

在這條微笑曲線上,中國製造長期處在附加值最低的生產製造環節,而且效率低下,利潤大都被外企賺走了。

知恥後勇的中國製造,隨後開始向日本製造學精益生產,向德國製造學品質和可靠,向美國製造學技術和設計。

變化最早發生在汽車、鋼鐵、化工等行業。

在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汽車行業,很多工廠裝備了大量的機器人,可協同操作,同時進行多種車型的柔性生產。

然而,在床墊這種傳統的軟體行業,要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卻並非易事。

2015年,高速發展的慕思,在擴產時,面臨一個艱難的決策:是做傳統生產線的升級,還是大刀闊斧,建設智能化工廠?

考慮到公司的產品定位,以及未來發展,慕思最終選擇了後者。

彼時,整個床墊行業還處在傳統製造時代,慕思的決定極為冒險。為此,副董事長姚吉慶率隊遠赴歐美,先後拜訪了奔馳、寶馬、西門子等全球製造標杆企業。

最後發現,對於床墊這樣的軟體產品,全世界並沒有可參考的案例。

沒辦法,慕思只能自己上。歷經六年,自主研發,突破了多項軟硬體技術,終於建成全球第一個軟體智能工廠。

慕思智能工廠,不但極大提升了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實現個性化、柔性化生產,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家公司的氣質。

在推動工廠自動化、智能化的同時,慕思也在向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努力。

過去十年,慕思從健康睡眠出發,一直致力於睡眠科技的進步。

十年來,慕思攜手全球100多位睡眠專家及研發團隊,斬獲1300多項國內外專利,並建起了五大科創平台和國家級CNAS實驗室。

在慕思研發中心,長長的走廊里,分布著纖維成分鑑定、床墊耐久性測試、結構化測試、恆溫恆濕等眾多實驗室。

把一個傳統行業,做得如此高端、富有科技感,也難怪吳曉波、秦朔等人感嘆。

慕思的這些努力,最終換來智慧AI這樣的智能健康睡眠系統。

智慧AI將人體工程學與AI技術融入產品設計中,可根據人體睡姿,自動調整床墊各部位的軟硬度,主動適配。

就在不久前,慕思還基於70多萬份人體測量數據及每個月2萬份睡眠報告的大數據分析,發布了一套行業首創的睡眠潮汐算法,其背後的底層邏輯來自於慕思多年來堅持「讓人們睡得更好」的初心。

中國製造,因為眾多像慕思這樣的企業,在技術和品質上的努力,逐漸走出了微笑曲線的底部。

【品牌:造血!告別代工時代】

在人力、技術等推動下,中國製造在規模上登頂世界,品質上也已經不輸西方已開發國家。

但依舊有一柄劍,懸在我們頭頂,那就是品牌。

過去幾十年,儘管中國為世界生產了大量優質產品,但由於沒有品牌,很多企業只能靠代工賺取微薄的利潤。

申洲國際,全球成衣製造領域,一個低調的隱形冠軍,每天生產200萬件成衣!

2018年,世界盃決賽前夕,申洲國際在16個小時內,交付了幾萬件球迷服。面對央視採訪,創始人馬建榮興奮不已。

然而,這批貨最終送到了耐克,貼上標籤,讓耐克大賺一筆。而申洲只賺了點加工費。

馬建榮也嘗試過,打造申洲自己的品牌。但由於定位不清,再加上大客戶日本優衣庫的威脅,不得不作罷。

申洲之痛,是中國品牌之痛的一個縮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十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品牌扶持政策,並在2017年設定中國品牌日。

品牌如何破局?除了政策的支持,企業發展方式和思路的轉變,尤為關鍵。

回顧商業史上,那些著名的高端品牌,從蘋果、索尼到奔馳、寶馬,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具備重新定義品類的能力!

從心理學上講,人們只能記住第一名。這個第一名,通常也是某個品類的開拓者。跟隨者則很難被記住,更別提跟用戶產生心理共鳴。

中國大多數企業,在過去數十年,恰恰做的就是跟隨、模仿的事。

但也有不少例外,比如慕思。

2004年,當慕思進入床墊行業時,市場上已經有上千家企業,競爭相當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做一款同樣的床墊,那只能讓自己陷入紅海,比誰更卷。

慕思沒有走這樣的老路,而是從健康睡眠出發,為用戶量身打造一整套睡眠系統。自從1870年席夢思發明床墊以來,這在床墊行業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種獨樹一幟的差異化定位,為慕思打造高端品牌奠定了基礎。

2023年10月20日,在經濟學家任澤平的慕思研學活動中,很多學員對慕思如何打造高端品牌產生了興趣。

對此,慕思集團副董事長姚吉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第一點就是打破原有產業格局,開創新品類。

通過開創新品類,打造品牌力。而強大的品牌力背後,必然以強大的產品力為支撐。

為此,慕思不但依靠自研,還積極整合全球資源。

2005年,慕思成立第二年,就將法國著名品牌設計師莫瑞斯,招至麾下。今天,慕思旗下擁有來自全球100多位睡眠專家。

慕思智能工廠之所以驚艷,背後離不開西門子、舒樂、ABB、IBM等世界一流企業的設備和技術支持。

另外,在慕思的生產線上,還有來自歐美各種先進材料,比如凝膠、記憶棉、太空樹脂球等等。

也因此,慕思對自己的定位是:全球健康睡眠資源整合者。

匯聚全球睡眠資源,鑄就了慕思的產品力。在中國床墊市場上,慕思成為可以匹敵舒達、席夢思等全球巨頭的高端品牌。

慕思的成功,不但成就了一個高端品牌,還帶動了行業的發展。

過去十年,慕思一直積極推廣健康睡眠知識,不但建起了睡眠博物館,還每年發布睡眠白皮書。

很多中小企業,也從慕思的案例中獲得啟發。

一批批企業家學員,跟隨吳曉波、秦朔、任澤平等業界大咖,走進慕思,通過研學探討,解答了自身困惑。

中國製造在過去數十年,經歷了從大規模製造到精益生產,從粗放式增長到精細化增長的變遷。

今天,隨著房地產大開發時代的落幕,以及人口紅利的消失,中國製造要想保持增長,急需不斷培育品牌,向高端製造業挺進。

為此,全國上下,正轟轟烈烈推動一場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型工業化。

慕思、美的、三一重工等企業的實踐,既是一個很好的樣本,更像一座燈塔,為千千萬萬中國製造企業樹立了一個標杆。

【參考資料】

[1]《6年時間,慕思如何成為智能製造的全球標杆》秦朔朋友圈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84b07072b909ca3534e5d7456e5c8b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