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况可以不用戴口罩!防疫之际,别忘了关注肝脏健康!

2020-03-20     广东卫视健康有道


眼看三月过了一半,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疑惑:何时能不戴口罩?

就在前日,国家卫健委有了新说法,“口罩文明”既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又有益公众健康。

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让公众在口罩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既能做好防护,又可合理地减少过渡防护。

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普通公众

一、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建议不戴口罩。

二、处于办公、车间、购物、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建议中、低风险地区,随身配备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与他人近距离(≤ 1米)接触时佩戴;高风险区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对于咳嗽、打喷嚏等感冒症状,以及与居家隔离或康复出院共同生活的人员,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特定场所人员

一、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地铁、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

建议中、低风险地区的工作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高风险地区的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二、在监狱、养老院、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建议中、低风险地区,随身配备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与他人近距离(≤ 1米)接触时佩戴;

高风险区的工作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其他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即可。

重点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从入境开始到隔离结束)。

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职业暴露人员

一、普通门诊、病房等医务人员;低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医务人员;

从事疫情防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警察、保安、保洁等: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员;

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

中、高风险地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消毒人员;转运确诊和疑似病例人员: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从事呼吸道标本采集的操作人员;

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痰、心肺复苏操作,或肺移植手术、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员。

建议:头罩式(或全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或半面型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加戴护目镜或全面屏;

以上两种呼吸防护器均需选用P100防颗粒物过滤元件且不可重复使用,防护器具消毒后使用。

口罩使用注意事项

了解完根据场合来合理选择口罩,口罩的使用时长也该了解下。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

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二、佩戴多个口罩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大呼吸阻力,并破坏密合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不要靠集体免疫解决问题,要从源头上预防。

此外,关注疫情动态之际,也要好好关心肝脏健康,尤其肝病患者。

肝病患者防护指南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迎来了(3.18)全国爱肝日。

肝脏是承担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一旦“受伤”,将影响人体健康,在此提醒肝病患者要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甲肝:重视饮食卫生

甲肝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不食未煮熟透的海鲜。

如误食未烧熟煮透的海鲜,两周后出现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必要时隔离治疗。

慢性乙肝:药不能停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8600万乙肝感染患者。此类患者若得到正规治疗,可避免病情恶化,引发肝硬化、肝癌等。

很多慢病患者担心交叉感染,便不愿去医院复查、拿药,甚至停药应对。

而乙肝需要长期稳定治疗,经不起断断续续或完全中断治疗。

因此做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的防护措施后再前往医院,遵医嘱服药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等指标。

脂肪肝:不宜只吃不动

脂肪性肝病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然而在这少出门、运动量减少、需要营养增强免疫力的疫情期间,最怕脂肪肝患者居家只吃不动,甚至营养超标。

因此建议脂肪肝患者要改善生活方式,及时干预,科学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勤快动起来,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3~5次,别整天不是吃就是躺;

最后是避免滥用肝毒性药物,如有不适及时就医,或者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最后提醒,肝病患者要戒烟禁酒,调整心态,避免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伤肝。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人民日报客户端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zVN-XABnkjnB-0zTZ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