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春雷始鸣,仲春时节到来了,农家也进入忙碌的春耕。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此时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亦是顺应自然、养生保健的好时节。
惊蛰养生调理
春天气温回升,阳气渐生,但气候冷暖变幻无常,多发“倒春寒”现象。
惊蛰前后雨水渐多,因此大家要“春捂”保暖防感冒,天气变暖则适当减少衣被,降温要及时增添衣被,嫌麻烦感冒了就不好啦~
春以风为主气,常挟毒邪入侵肺卫、肌表、关节,避免踝部、膝部、脐部、颈部着凉、着风,多加注意这些部位、关节的挡风防寒,以免引发局部或全身疼痛。
除此之外,在起居、饮食、运动、情志方面各有侧重养生要点,顺应自然遵循养生之道,身体更加棒~
早睡早起,春困绕道
春来了,常感困乏无力、昏昏欲睡、晨起困难的“春困”也准时到达。
想甩掉春困,找回活力四射的状态,就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其次是早起,晨起舒展四肢,锻炼提神。
如有失眠困扰,睡前半小时要摒弃杂念,保持心情平静;或睡前洗脸、洗脚,再按摩面部、搓脚心,以推动血气运行安神宁心,促进睡眠。
饮食养肝先行
惊蛰饮食不补重防,因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可伤肝,故饮食要顺应肝气,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 滋阴润燥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这和惊蛰时节气候干燥、易感口干舌燥,以及冬吃辛辣致使积郁热毒有关。
梨子性寒味甘,能滋阴润燥,有生食、蒸、榨汁、烤或煮水等多种吃法,而冰糖蒸梨的和胃降逆效果最佳。(不适宜糖友以及夜尿频繁者,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 清淡饮食、兼顾脾气
春季阳气生发,进食辣椒、葱、蒜、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更易上火、积热引发不适。
若喜爱油腻,动物脂肪类食物,易助长肝气,肝气过旺会损脾气。因此饮食要清淡,多食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富含植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惊蛰前后更应少食生冷,少酸增甘,宜食大枣、山药、黑米、高粱、南瓜、白扁豆、红枣、桂圆等健脾益气之品,这样胃口才更好。
- 保养肝气
现代流行学调查,惊蛰是流感、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肝病的高发时节。
若肝风、肝火妄动,可致血气运行紊乱,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高血压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无论何时,清淡饮食都是健康加分项,好好保养肝气,严防上述流行病。
循序渐进地运动
春天运动要循序渐进,刚从寒冬舒缓的机体难以适应过于激烈的运动形式。
慢步、踏青、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舒缓运动较为适宜。
运动再配合轻拍脾经、肝经、膀胱经,或按摩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可有效地调节肝脾功能,促进阳气生发。
情志舒畅少动怒
肝气升发,肝气过盛,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肝血不足、情绪不佳、目赤肿痛、眩晕、头痛等状态。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精神愉悦,或找倾诉对象释放憋屈心里的情绪,还可借助冥想放松身心状态。
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时节该注意的养生调理事项赶紧学起来,从日常点滴开启养生之路。
惊蛰开运习俗
惊蛰除了养生要点,不少人还会在惊蛰祭白虎以化解是非。
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此日便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年常遭小人阻挠前程,引致百般不顺。
祭白虎是想通过白虎驱赶小人,给自己带好运,也算是惊蛰日打小人的行为延伸。
但无论如何,慎言慎行、看破不说破、管住嘴巴避免陷入口舌之争,都比祭白虎、打小人的心理慰藉强得多呢。
惊蛰节气,雨水频多,大家出行前记得查看天气预报,最好随身携带雨具,穿戴合适的衣物外出,别忘了佩戴口罩,勤洗手哦~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