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寻常的口罩变成稀缺物资,各类手消产品纷纷脱销。
此时,除了注重佩戴口罩,就是前所未有地注重手部卫生,毕竟新冠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勤洗手是无疑是正确且必要的防疫措施。
要是备齐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湿巾、洗手液等手消,更是拥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在口罩、手消难求的情况下,看到供应就立即下单,连产品的成分表都可省略阅读。
然而并非所有手消都对新冠病毒有效,因此下单前不妨先仔细阅读产品成分,宁缺毋滥啊~
含这些成分的手消不推荐使用
疫情之下创造了无限商机,不少手消产品打着消毒杀菌的口号,然而产品的成分竟然对新冠病毒无效或效果不明。
要是买错了还天天使用,无疑为病毒提供了存活的机会。
- 氯已定
氯已定又称洗必泰,虽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但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属于低效消毒剂。
然而在此次疫情中,氯已定已被官方盖章认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因此要避免使用含有氯已定的手消产品,更别提效成分为氯已定的手消产品。
- 苯扎氯铵
虽说含氯消毒剂对新冠病毒有效,但并非带氯字的产品都能有效灭活病毒,真正有效的含氯消毒剂是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
据权威数据库UPTODATE,苯扎氯铵、西曲溴铵/氯已定这些消毒成分已被证明对冠状病毒无效。
因此不推荐购买以苯扎氯铵为有效成分的手消产品。
- 植物提取物
产品打上“植物提取物”字眼就有天然、安全有效的既视感,不少商家更是打着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的口号,使劲宣传自家产品。
目前还没有官方认定的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而且官方推荐的有效成分并无它的身影,因此不推荐购买、使用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手消产品!
至于平时使用的手消产品,能不选择这类型就不选择吧~
- 酒精浓度低于6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明确提到“75%浓度的乙醇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因此别看到酒精手消就入手,先看看酒精浓度有多高,如果酒精浓度低于60%,劝你别买。
浓度太低不仅不能灭病毒,连平常的消毒都起不了作用,费钱!
疫情期间,推荐使用的手消
手消可分为含酒精或不含酒精,免洗和水洗,免洗的最推荐酒精浓度60%~80%的,水洗的尽量选择温和成分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明确提到“75% 乙醇可以有效灭活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60%~80%酒精浓度都可以,但不建议浓度为90%或95%,浓度过高效果反而不佳。
免洗手消不能代替流水冲洗,有流动水情况下更建议水洗。(免洗手消属于易燃物质,使用时应避免明火,避免孩童独自使用)
不必过于纠结洗手液是否有“抗菌”“抑菌”功能,注意清洁指尖、手腕、掌心各部位并保持至少20秒的洗手时间,就可以啦~
普通肥皂不建议
虽然普通肥皂早已深入生活,但其储存难且易发生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不建议居家或办公用作手消产品。
最最重要是,疫情期间洗手频率和次数较多,由于肥皂的制皂机制以及pH高,易造成干燥且刺激皮肤。
更推荐温和成分洗手液
疫情期间要勤洗手,易造成手部干燥、脱皮、皲裂,甚至加重皮肤损伤及皮炎。
不妨购买不刺激眼睛和皮肤、毒性低、柔和性强、使用感佳的含温和成分洗手液。
温和成分如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含“xx氨酸xx”字眼,如N-酰基谷氨酸及其盐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xx葡糖苷”字眼),敏感肌、婴幼儿以及需要频繁洗手人群都可使用哦。
使用完洗手液,要及时擦干水分,并涂抹护手霜。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护手霜,涂抹护手霜也要“雨露均沾”哦,跟着“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涂抹就没错了~
使用口罩遇上它们怎么解决
出于防控需要,佩戴口罩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行为,然而长期佩戴口罩难免会滋生细菌加重痤疮或造成皮肤损伤。
如果因长期面部皮肤潮湿导致痤疮加重,不要挤压,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并注意脸部清洁。
轻微痤疮,可睡前外用维A酸软膏;若加重,可外用如夫西地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
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破溃,也可外用抗生素;若出现严重感染或过敏,请及时就医。
关于居家消毒
疾控权威专家给出妙招
《健康有道-权威指南600秒》节目邀请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管理科
“抗非”一等功臣 邓子德 主任
来给大家聊聊“居家消毒怎么做?哪些消毒误区要知道?”
赶快点击下方视频观看吧~
权威指南——艾条、紫外线灯、喷洒酒精靠谱吗?
防控时间越长,好消息越多,难免会产生松懈心态,但疫情尚未解禁,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还是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AL6knABgx9BqZZInn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