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元宵节,“三高”人群更要注意饮食健康,祝大家元宵快乐平安

2020-02-08     广东卫视健康有道


本期专家

今天是正月十五,庚子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

回想往年今日,约上三五知己一同参与赏花灯、放烟花等传统民俗活动,或是猜猜灯谜,吃上一碗甜糯汤圆,为节日增添一丝暖意,甚是欢乐。

2020年的元宵节

注定不平凡

今年,元宵遇上新冠肺炎疫情——

有的人宅在家里防护,无法出门......有的人告别温馨的家,赶赴一线抢救更多的家......有的人坚持自己岗位,只愿为疫情多尽一份力......

寒冬将尽,万物已苏。

盼有一天,人间归甜。


疫情可以阻止我们外出的步伐,但却无法阻止我们过节团圆的心。今天,在家里,大家都会体验一次“不一样”的元宵节,下面我们来聊聊元宵节的一些健康注意事项吧~

汤圆or元宵?

萌萌的汤圆从宋朝开始陪伴着我们,圆滚的身材饱含深沉的爱意与不同内涵。

北方的“元宵”以甜口味为主,将馅料沾水后放筛满淀粉、糯米粉的簸箕上摇成型,表面松散。

南方的“汤团”、“汤圆”口味繁多,除了黑芝麻还有花生、水果口味等,和面包住馅料,如同圆滚滚的黏糯小胖子。

一口咬下,馅料流出侵占整个口腔,幸福的味道在舌尖萦绕……汤圆虽好吃,但吃多了容易将我们拉入“三高”的队列啊。

多油高糖的汤圆

汤圆自古以来备受欢迎,但汤圆也是多油高糖的食品,吃多了对健康一点也不友好,尤其三高人群下口要谨慎!

热量高、升糖快

糯米是汤圆和元宵外皮的主要成分,烹调吸水比大米(粳米、籼米)少,再加高油脂的馅心,一般吃上4~6个市面正常大小的汤圆,约一碗米饭的碳水化合物。

汤圆从里到外都是升血糖的“高手”,甜腻腻的馅料不说,糯米外皮的升糖指数在100左右,像不像甜蜜的“炸弹”。

因此汤圆浅尝便好,同时相应减少甜食,即使是“无糖汤圆”也不能过食,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

多油、多脂肪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每人每天摄入的油应为25g—30g,但吃上9个芝麻汤圆就能抵上一天的摄油量!

以市面上常卖的黑芝麻汤圆为例,每百克汤圆约含13.6g脂肪,以净含量15粒290g计算,约每个汤圆摄入脂肪为2.63g。

吃了汤圆一定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如三个汤圆就相应减少半两主食,同时增加低脂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糖分高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从占膳食总能量的10%降低到5%,相当于成人每天吃的添加糖不应超过25g。

汤圆不仅油量高,含糖量也非常惊人。吃下一颗约30g中等大小的汤圆,相当于吃下8块约4g的方糖。

虽然汤圆甜蜜难拒,但适量食用同时掌握技巧,还是可愉快地吃汤圆的。

如何健康吃汤圆

吃汤圆是个技术活,享用时间、烹饪手法和食用人群都非常讲究。

  • 不宜空腹、早餐食用

不宜将高油脂、高糖分、高热量的汤圆当作早餐享用,易出现消化不良、烧心、反胃等不适,影响一天的工作状态。

空腹时也不宜食用汤圆,晚上要注意进食时间,吃完汤圆至少活动两小时后再入睡。

  • 水煮更健康

最好水煮汤圆,少油炸、油拌,适当延长烹煮时间,待不烫嘴时趁热吃。

不宜人群

湿热痰火偏盛者、三高患者、肠胃不好、婴幼儿以及术后、肿瘤患者要少食或不食。

三高患者在春节期间吃了那么多丰盛美食,再来一碗油脂高、黏性大、高糖、高热量的汤圆,更易造成血糖失控,血脂升高,血粘度加重。

吃糖太多会致体湿瘀滞?

糖吃多了有长胖风险,增加罹患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类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体内有湿瘀滞。

身体有湿瘀滞便会带来畏寒怕冷、大便糖稀、月经不调等不适,尤其寒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更易出现健康隐患。

不管健康人群、三高或以上提及的人群,都应适量进食汤圆,进食前不妨先了解下寒湿与湿热体质,为健康加分。

如何辨认寒湿、湿热体质?

如何通过食疗法调节三高?

如何通过穴位按摩调节三高?

精彩节目预告

本周六 23:45 广东卫视播出《健康有道之广东名医大讲堂》

广东省中医院 胡世云主任

广东省中医院 覃军主任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曾应枫老师

将与大家聊聊如何甜食过后巧降三高。

本期健康掌门人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oP3LXABjYh_GJGV_J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