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今天是教师节。老师过节,学生家长纷纷不淡定了。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送啥?怎么送?成了好多家长的“不解难题”。
这两天,福州网传一中学班主任要求学生送教师节礼物。在网传截图中,班任要求学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费为各科共 12 名老师各准备一份礼物。
投票界面写着:
孩子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老师的辛苦,表一份心意,这里我们班统一用班费以班级的名义为全科 12 个老师分别准备一份礼物,你们就不用再单独买教师节礼物了。
举报截图显示,班主任还设置了两个选项:A、同意 B、不同意(要把你的具体建议买什么提出来)
有学生表示:“能不能不送啊,最近手头有点紧。”
这位班主任回应:“可以(不送礼),以后你也别麻烦老师,然后申请去别的班级,你已经给我造成很多麻烦了。”
有学生质疑,选项设置是否意味着无论同不同意,都要给老师买礼物?班主任没有正面回应,却讽刺学生 " 阅读能力有问题 ",还称对方已经给自己 " 造成很多麻烦了 "。
班任称,不准备教师节礼物的学生请转班。据说,涉事中学已撤除了该老师的班任职务。
有网友表示,这样的行为让人非常生气,没有一点师德:
班任的做法欠妥,但没错得离谱
作为学生家长,我想说,老师在群里发起投票、怼学生的做法是有些不妥,但是,集体为12 名老师准备礼物的想法,并没有错得离谱,没到罪不可赦,非得开除的地步。
要知道,作为一个班任,既要负责本班的教育教学,还要协调各科老师的工作,比如,班级同学哪科差,还需要请相应学科老师多倾斜、多补补,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老师也是人,也需要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节来临之际,作为班任,代表同学和家长,向其它老师表达感激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老师的辛苦,表一份心意”
“用班费以班级的名义为全科 12 个老师分别准备一份礼物,你们就不用再单独买教师节礼物了”
让孩子做有情有义的人,懂得感恩,理解老师的辛苦和不易,以班级的名义集体买礼物,也省却了家长准备礼物的费心劳神,也有利于今后与其它老师交流和班任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事,班任的初衷并没啥大毛病,也没有太出格。
错就错在,老师年轻气盛,好心办了坏事,被怼后说了气话,以致留下口实,让人感觉不舒服。
教师是一份良心活,节日里是值得被学生感谢,值得收到一束花等几十块钱的小礼物的。
不用多贵重,只是一份心意、一份感恩,无形中,也会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感谢老师,好好学习,回报老师。
教师节适当给老师送点小礼物,也是对孩子做人做事的一种隐形教育,不是多功利,而是明白事理,有人情味。
想让老师照顾你孩子,这样的“礼”,还是别送了
有的家长给老师送礼的目的很复杂,比如,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分一个好的座位、同桌是个学霸、当个班干部等等。
出于某种目的、想得到某种“利益”、“好处”的送礼,劝你别送了。
因为,老师照顾了你家孩子,就是对其它孩子的不公平,而且,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这样的“照顾”也是有限的,家长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会允许你家孩子被照顾的情况一再发生。因此,这种“求照顾”式的送礼,对老师也是一种负担。
而且,只有收礼,才会对孩子有所倾斜、“权钱交易式”的老师也不值得尊重。
网报,一个家长连续几次给老师送礼,并留下证据,孩子毕业后,直接举报了老师。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怎样,但是,老师不作为、看“礼”下菜碟,也许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
感恩老师,不在于礼,更在于情
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照顾与帮助,适当表示感谢,礼物不太贵重,这样的“送礼”值得提倡。
老师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自己的付出被学生、家长认可,自然感到高兴、自豪,工作起来自然更积极、更认真。
当然,即便不送礼,有良知的老师也不会对孩子另眼相看的。
“生活即教育”,家长借由感谢老师,送点小礼物这件事,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学会为人处事,也是一个不错的教育契机。
对老师的支持,就是最好的礼物
教师节每年就一天,其它平淡的日子,家长配合老师,支持、尊重老师的工作,让老师省心、安心、舒心,不给老师添麻烦,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 服从老师的安排
服从老师关于分座、班干的安排,不只支持老师,也让孩子明白“规则”的含义。如果,老师的安排不合你的心意就要找、要闹,让老师不堪其扰,再多、再贵重的礼物,有什么用?
- 相信老师的能力
有的家长对年轻老师有偏见,觉得没经验,对孩子提高成绩没帮助,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老教师、男老师的确有一些优势,但是,年轻老师、女老师也有自己的长处。常常更有干劲、进取心强,感情细腻,更容易和孩子沟通,打成一片。
而且,国家对老师的招录非常严格。既然能通过考试,当上老师,就不会差哪去的。
对于该不该给老师送礼,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