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一系列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规定相继出台,其中,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提出,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消息一出,格外引人关注。
仅仅要求幼儿园不教小学内容,是否行得通?
的确,学前教育部门从保护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符合其接受能力角度出发,要求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内容,这本是好事。
凡事都不能一刀切,尤其关系孩子、关系未来发展的教育问题,更不能单兵作战,缺少系统布局。
如果,仅仅要求幼儿园不教授小学内容,可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缺乏严格的管控和约束,比如,小学入学禁止以文化知识考量等等配套政策相配合,孩子在幼儿园学不到东西,怎么应对小学的入学试?怎样能安放家长焦虑的心?
而且,有的学校,以绝大多数孩子入学前已基本学完拼音识字为由,“高起点”授课,使零起点的孩子根本无法跟上教学,因此,只堵一头,只要求幼儿园,不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有严格的管控,不形成系列的规章制度,是无法真正保护孩子,“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内容”最后也只能沦为一纸空谈。
网传一位小学校长在新生家长会中明确表示,新生入学前识字量最少要达到700—800字,最好在1000字以上。
面对这样的要求,不少没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的家长不淡定了,用五岁的果果的话说就是:“我一下子忙的要飞起来”,从早上八点半开始经典朗诵,到晚上十点才能上床,一天被排的满满当当的“。
有家长说:
“问题不在幼儿园啊,而在于小学啊,我今年孩子刚入学,唯独没补英语,开学一周让回家录英文歌,我一顿巴掌下去,只能赶快去找补习班......”
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幼小衔接渔利
一方面,国家要求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内容,另一方面,小学不欢迎零起点学生,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矛盾的结合点,催生了“幼小衔接经济”,大量学前班、幼小衔接班从中渔利,赚得盆满钵满,家长的腰包瘪了,孩子的业余时间被压榨了,童年被剥夺了,教育的旨意和原则被违背了。
对此,家长怨声载道,非常不买账:
“作为一个大班孩子的家长,十分支持该法案,但是,应该明确取缔社会大量的幼小衔接班,现在公立幼儿园不教授小学内容,但是大量的幼小衔接班兴起,很多大班的孩子,基本在暑假就开始上幼小衔接班,甚至有的孩子,五、六月份就开始上,我十分不赞成这种做法。”
“我家孩子公立幼儿园毕业,三年一本书都没有发过,老师也没有教拼音啥的。可是,小学录取时,老师就问你会不会2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会不会读?自己的名字会不会写?古诗简单的能背几首? 所以说这中间就会有一个过渡问题。家长如果有耐心,可以自己教一点,如果实在没空,还是要送到幼小衔接班去学,不然是有跟不上的问题的"。
适应孩子成长规律就是最好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3—7岁是右脑高度发展的阶段,这阶段应以游戏方式学习为主,而不是坐着板凳规规矩矩地学习。
五、六岁孩子上学前班,识字算术,运用理性、过早刺激、开发左脑,忽略右脑的发育,从长远看,会有四个不利影响:
- 过早识字算术,容易产生情绪障碍
- 过早识字算术,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感
- 过早识字算术,会让孩子变笨
- 过早识字算术,不利于提高情商
任何与孩子相关的教育规定规章,都要以人为本,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系统规划,长远布局,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打独斗。只有真正全面、通盘考虑,才能真正保护孩子,保护我们的未来。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