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7月8日下午,2020年高考最后一科英语考试,江苏常州一名考生,本来在规定时间进入了考场,却发现手机不见了。情急之下,这名考生跑到场外找手机,结果,手机找到了,却错过了考场的规定时间。
场外好多家长求情,请求“网开一面”让考生进入,但因迟到,考生最终被拒之场外。
对此,大部分网友表示,“不支持让考生进入考场,迟到就是迟到了,不能再进”。
不过,也有人有这样的说法:
“应该人性化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让孩子进入 ”;
“如果因为这样导致该考生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社会如何交待?”
考生捡手机致高考迟到,我的看法是,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破坏高考规则,有时,有些迟到就意味着失去、无法挽回!
遵守规则就是保护自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据统计,2020年,全国有1071万名考生参加高考。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从招考办到教育部到学校到老师,对考试规则一再强调,每个规定都做了详细规定,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规避,为什么?不就是要保证这1071万个考生每人都顺利高考,公平竞争吗?
实际上,不只参加考试叫高考,遵守考试规则、严格执行考试时间也是高考的一部分。
遵守考试规则既保护自己利益不受损失,也保证他人公平参考的利益不受践踏。
试想,假设监考人员网开一面,让这个考生进入考场,会不会干扰已经开考的其它考生?对其它考生来说,是不是公平?
主张“网开一面”的网友,如果你家孩子受这个考生影响,没考好,你还会求情网开一面吗?你又作何感受?
考场有考场的秩序,对这个考生网开一面,就是对其它考生的不公平!
事有先后,用有缓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界上的事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四类。
- 重要且紧急的
- 重要不紧急的
- 不重要却紧急的
- 不重要且不紧急的
做任何事都要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重要、紧急的事先做,不重要、不那么紧急的后做。颠倒次序、不分主次,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高考的重要,每个考生都知道,高考时间的严格规定,老师已三番五次强调。对于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按时高考就是彼时压倒一切最重要的事,除非生死攸关,其它任何事都无法与其相比。
对于18岁的已经成人、即将走入社会的高考生来说,当然不例外。
高考考场本来就不允许带手机进入,考生带手机就已经是违规了。
发现手机不见了,可以和监考老师说明情况,请他人帮忙寻找,或者,干脆不管按时高考。
手机丢了可以再买,高考一年只有一次,迟到就等于弃权,失去了竞争的机会。据说,江苏省明年高考改革,教材改了,要想复读,只能从高一读起,也就是说,这个考生的迟到,不只今年高考机会丧失,也等于浪费了三年人生,只能三年后再考。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本可按部就班的人生,非要因为一部手机,而变得充满变数,值得吗?
选择,就要承担后果
评论里有人说,如果不让考生进考场,担心导致考生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社会没法儿交待。
我想说的是,18岁的孩子已是成人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发现手机丢了,选择走出考场去寻找,就要承担这个行为的后果。因捡手机迟到导致无法参考,如果因此出现任何问题,相关部门和个人并没有责任。强行捆绑,迁怒于人,实在不应该。
要知道,高考面前,人人平等!自己漠视规则,导致缺考,怨不了任何人,任何人也无需为此买单和负责。
“不让迟到的考生进考场,会导致其想不开,做出什么事来”,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如果一个人不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肯承担鲁莽行为的后果,却向外找原因,怨天尤人,埋怨他人和社会,这种推脱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不值得提倡,更不容姑息!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