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带着客户坐地铁遭老板怒斥: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靠谱

2019-09-21     迪迪干货

01.提前说明,总不会出错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搜:95后带着客户坐地铁遭老板怒斥。

前段时间,南京一位95后小伙子发帖称:自己去机场接客户开会,查看地图发现全红,估计会堵死在路上,因为老板说下午三点要准时开会,为了不耽误开会时间,带客户成坐地铁,结果被老板怒斥不带脑子上班,但客户反馈其实不错。95后小伙伴感觉很委屈。

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就是:太南了。

作为下属难,作为老板也难。

第二个反应就是:针对这个事情,其实老板和小伙子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责任。比如事先没有规划路线,整个接待客户流程很乱,没有做备份计划。

但最重大的问题是沟通。

在职场上,一定要事事有回应,主动向领导汇报。

凡事提前请示领导批准后再办,总不会出错。

如果这位95后小伙伴,打开地图发现堵车,会错过下午的会议。这个时候,小伙伴立马打电话跟领导说明情况:开会接客户堵在路上,要迟到。这个时候,有问题,你无责,领导担责。

接着,你又跟老板分析堵车的后果,你提出两个建议,一个延期会议,这样做的可能性就是开会到场的人计划都会打乱,有些人可能没法参会;第二个建议,带客户坐地铁,这样可以准时开会,最后让领导做决策。这样说,也许95后小伙子不但没有责任,领导还会认为小伙子善于随机应变。

现在,95后小伙子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是倒着来。

自作主张把这件事情给办了,这才有后面的领导骂他没脑子,不懂商务礼仪,因为没有事先报备领导。没请示领导,导致堵车接客户迟到,就批评你做事没带脑子。

到最后,所有的事情都变成小伙子的错。

其实,老板怒斥小伙子不带脑子上班,不懂商务礼仪背后的潜台词是:你为什么不提前跟我汇报,而是自作主张让客户做地铁呢?

错就错在没懂职场规则。

领导需要掌控感。现在小伙子擅自做主,这让领导觉得这个事情脱离了他原有的范围,变成不可控事件。

你以为领导是在生你不懂商务礼仪的气,实际上他在说你不懂规矩。

02.有问题,提前说叫反馈,事后说是借口

以前有一个实习生,她是一个“反馈黑洞”。

同事或者领导交待跟她任务之后,她第一句是:好的,我知道了。

然后就没然后了。

一个人埋头干了很久,有时候最简单的搜集资料,也能找一天。

但这中间从来不跟同事或者领导汇报工作进度,遇到什么困难。

有一次,领导让她做一个短视频,关于活动幕后花絮。因为是第一次做,领导特别跟她说:“你有什么问题,跟我说。”

实习生很爽快地答应了。

可后来活动要正式开始了,她的短视频花絮还没有做出来。

领导顿时发火了,问她怎么回事。

结果,这个实习生委屈地说,自己第一次做,操作不熟练,也没有思路,不知道要放那些照片到花絮里。

那一瞬间,我清晰地看到领导很无语,不知道该说什么。

领导长叹一口气,对实习生说:“我不是跟你说了,你有问题提前跟我说,怎么不来问我啊。”

实习生诺诺回了一句:“我忘了,我以为自己可以解决。”

领导说:“现在的情况是你自己没有解决问题,而活动要开始了,而你的短视频还没有做出来。”

实习生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最后这件事情找了其他同事来做。

当然,这位实习生也没有转正,活动结束后,也就辞职了。

其实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你想一想,两个人谈恋爱,永远都只有你一个人在讲话,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就算有问题,也不说出来,而是采用冷暴力的手段,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你会变得胡思乱想,敏感。

到最后,你会觉得心很累,选择分手。

只因为你发现这段恋情,只有你一个人在付出,而对方别说是付出了,连回音都没有。

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最怕的就是,你什么都不说,有问题不提前说,就埋在心里,等别人逼问,甚至事态很严重了,才说不行。

发现问题,提前说叫做反馈,事后说叫做借口。

03.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靠谱

以前我们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可能是,善良、能力强,但现在,大家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是靠谱。

也就是一个人做一件事,在一定时间内,无论完成度如何,都会提前反馈给发起者,告诉对方目前的状态和进度。

简单说,在做下一步工作时,已经提前告诉对方做好准备,让对方安心。

电视剧《都挺好》苏明玉年纪轻轻有一定的成就,除了遇到贵人之外,还有她的能力。

有一集,蒙总病倒了,公司上下人心不稳,苏明玉就亲自到二分厂找黄厂长。

黄厂长告诉苏明玉:现在蒙总病倒了,厂里的工人人人自危,有些人想趁乱搞小动作。

于是,苏明玉提前给黄厂长吃一颗“定心丸”,跟黄厂长说,现在蒙总的病情还不明朗,但她可以保障,无论公司怎么样,分厂的利益不会有损失。

几句话,说明原因,把对方的顾虑提前说出来让二厂长安心,可以全力以赴做好事情。

有时候,我们明明很认真努力的做一件事情,但对方仍旧不满意,其中一个大问题是沟通出现问题,在沟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出现偏差。

最怕你总是抱着“你以为”的态度做事,最后悄无声息的把这件事情搞砸了。

而一个靠谱的人,是能让对方安心,交代给他的事情放在心上,会尽心尽力的做好,随时随地反馈,即便有问题,也会想办法补救。

聪明可以让你走得快,但靠谱才能让人走得远。

04.如何做一个靠谱的人,要拥有闭环思维

《圆桌派》有一集,蒋方舟表示自己是“职场猪队友”。就是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出于讨好,她会答应。

但在执行过程中,会把自己变成鸵鸟,拖延和躲避任务。这样对方没办法掌握事情的进度,到最后甚至联系不到她,任务就变成了“悬案”。

这就是典型的缺少闭环思维。

靠谱的人都拥有闭环思维,所谓的“闭环”理论是根据“PDCA循环”,这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来的,PDCA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行动Act

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有始有终,有交待,有反馈。

比如小明经常性熬夜,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只有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来。这个是很好就可以用PDCA循环做分析。

计划Plan:原先的计划是什么,改掉熬夜的坏习惯,每天最晚11点上床睡觉。

执行Do:前两天,都可以在11点之前上床睡觉,但第三天开始不行了,找借口对自己说,玩一会手机,待会睡觉,结果从玩10分钟,到30分钟,再到1小时,最后熬到凌晨,安慰自己:明天会11点之前睡觉。第四天就彻底放飞自我,总是安慰自己明天的明天还有明天。

检查Check:如何检查自己11点之前睡有什么效果?其中一条标准就是睡眠。经常性熬夜,皮肤变差,精力不佳,任务总是被耽搁,不断拖延,要做的事情像滚雪球一般拖;而不熬夜,每天早睡早起,起色变好了,时间充沛了,要做的任务可以准时完成甚至提前完成,拖延也就很少有。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实验:四个组的被试者,在不同诱因下完成任务。

结果显示,每次能得到鼓励和表扬的组别,成绩最高,且成绩呈不断上升趋势;成绩稍差一些的,是每次都会直接受到批评、和能听到别组所接受的批评/表扬的被测者;剩下的那组,与其他三组都进行了隔离,他们得不到任何反馈,最后成绩最差。

在反馈不论积极或者消极,都对最终的结果有着促进作用。

行动Act:检查这个环节有了反馈,就会根据反馈的结构,不断调整行动方案。比如熬夜时因为睡前喜欢玩手机,那就再睡觉之前,把手机放在客厅,需要花点时间才能拿到的地方。又或者给手机设置关机键,到点的时候,手机自动锁住。只要有反馈,然后查明原因,自然就会有解决方法。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这是靠谱的表现。

一个人做事选择靠谱,是选择了一种优秀的品质。

靠谱的人,自带身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esqVm0BJleJMoPMbH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