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温州市长一开口就圈粉无数
武汉疫情爆发依赖,我们见证了一线医疗人员的尽职尽力、奋不顾身,当然也目睹了黄冈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的闪烁其词。
这个时候,也有一些人他们有责任,有担当,逻辑清晰,执行有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毫不含糊,严防死守。
比如在2月2日白岩松连线温州市的姚市长,在采访过程中,姚市长全程脱稿,有问必答,对疫情的人数都了如指掌,既有数据支撑,又有逻辑,不遮遮掩掩,而是如实回答,这也给无数网友极大的信心。
很多网友都评价说:
“温州市市长,太牛了,句句头脑清晰!”
“这次采访,真是最近看过最舒服的采访!”
“江浙地区有钱是有道理的!”
作为江浙沪的一员,我感到骄傲,哈哈。
这就是会说话的魅力,从原因到措施,在到当下现状的分析,又对未来做好了布局,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用数据说话。
在职场上,很多人因为不会说话,错失升职的机会,又或者说了半天,别人几句话就能搞定,功劳就给了另一个同事;又或者在危难关头,领导的几句话安定人心,让下属热血沸腾。
说话,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
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02.为什么你说话,别人听不懂呢?
说话最难的不是开口,而是如何让别的人听懂,有时候你觉得讲明白了,但对方没听懂,俩个人的交流全程就是“我以为如何如何”,这样不仅会造成沟通不顺畅,也会陷入误会。
《说话的力量》作者孙路弘就遇到过这种现象,在家用电脑刚刚走进中国时,他在一家电脑公司辅导售后支援。
有一次,一位客户打来电话,说他上不了网了,问是怎么回事儿。
这时客服需要先重复一下对方的问题:“您是说,您家里的电脑上不了网了是吗?”这不是废话,这是让对方知道你听懂了。
接着客服继续问:“您看一下您的猫有什么问题吗?”
客户说:“你怎么知道我家有猫?我家猫好着呢,就在窗台上呢。”
客服这样说就没有让对方听懂,因为对方不知道“猫”是路由器。客服说:“您桌面上有一个‘我的电脑’图标,看见了吗?”
客户说:“对,我桌面上是有一个电脑。”
客服说:“您桌面上还有一个开始键。”
客户说:“我桌面上没有开始键啊,就只有一个电脑啊!”这就又没让对方听懂。因为他只知道屏幕,不明白“桌面”这个术语。好,那把“桌面”换成“屏幕”再说一次,还要确认对方听懂了,你得再说一遍:“我现在在说的是屏幕上的东西,你把鼠标往左下角挪,有一个开始键,看见了吗?”
对方终于说:“看见啦!看见啦!”这就叫确认对方听懂。你看,这样一来一往,也就完成了一次解释。
现在来看,这个例子有些好笑,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存在彼此不能相互理解的情况。
好的说话方式,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交流,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自顾自在的表达。
03.会说话人,自带魅力
一说起靠说话发散魅力,乔布斯可以说是一个标杆。有人说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就像科技界的摇滚巨星演唱会。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多数人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而乔布斯的演讲能够点燃激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除了产品本身具有吸引力之外,还有他的说话能力。
在推出 OS X 系统以后,乔布斯专门为 OS 9 系统开了一场追悼会式的发布会,他在现场为躺在水晶棺里的 OS 9 系统献了一朵红玫瑰,还深情地念了悼词。你看,这就是很典型的表演型表达,这样做会让观众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发布会上,他说:“我一直很好奇,牛仔裤上的小口袋是干什么用的,现在知道了”,然后他就从那个口袋里掏出了小巧的 iPod nano。这样的一个肢体动作,不但介绍了新产品,还让观众了解到了牛仔裤小口袋除了装避孕套以外的新用途。
时隔八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在前几天落下帷幕,董卿一直吸引大家的眼球,每一次点评她的话都不多,但总能一针见血。
在新闻类总决赛一场,王嘉宁抽到的是熊与人对立的图,选董卿点评选手王嘉宁时说道:“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她表示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短短几句话,说清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主题进行升华,在这个特殊时期,听到董卿这句话,醍醐贯地引人深思。
会说话的人,他们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就说到你的心坎里,这才是真正的说话高手。
04.如何培养靠谱的职业说话风?
那么在职场上,我们该如何说话呢?我有三个建议:
1. 少用高级次,多点实质性的数字
有些人喜欢用一些大词,像什么伟大啊,卓越啊,史无前例啊,里程碑啊,难以置信啊等等,以为这样显得有激情,有感染力,其实不是。过分使用这样的词,可能会模糊了你要表达的真实意图。你想,如果一个领导老把一些普通的事情拔高,老把普通说成伟大,那就没什么平凡和伟大、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了。所以应该注意避免这种套话,尽量说得简单、清晰、准确。比如说销售吧,别老说巨大胜利、一场大捷,可以多说点具体的数字。对团队的评价也别动不动说干的很棒,可以用“做的不错”。
2.采用“河流模式”跟人说话
如果你和另一个人分别站在一条小河两岸,为了和对方相遇,你就要在这条河里放几块垫脚石,以便对方能顺利过河。你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个场景,这里的河流,就可以理解成你和对方的知识隔阂,而垫脚石,就是可以让对方和你迅速建立起沟通的知识基础。比方说,如果你问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1-2”等于多少,他肯定以为你说错了,因为他不知道负数的概念。所以,你首先要让他明白什么是负数,他才能理解这道题。也就是说,在这里,负数的概念就是垫脚石。
3. 说话不要老模棱两可、犹犹豫豫
有时候遇到的问题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困难,我们往往就容易说得不那么坚决,而是用一些模凌两可的话。这可以理解,毕竟这时候我们需要想清楚了再做明确的决定。但是,注意,不要用这种话来表达反悔的情绪,比如“这个事我本来不该这么定”或者“这个情形有点难”。这种话很影响士气,你应该更具体、更准确、更坚决一些。
说话是一种表达,很多人觉得只要说的越多,就越懂得表达。
其实不是,把表达两个字拆开来,表是过程,达才是目的。
说得天花乱坠,但没有说到别人心坎里,听者与说者没有达成共识,就是白说。
真正会说话的人,心里装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