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过周冬雨论文的Papi酱:20多岁积累,30岁开挂

2020-01-14     迪迪干货


一流的表现,来自时间的积累

最新一期的《主持人大赛》,我再一次被邹韵折服。

这期节目,邹韵最后一个上场,但后来者居上,排名第一名,与第二名拉开差距。

在这期“走出去”主题,邹韵采访袁隆平先生,制造悬念引出水稻话题,并将话题延伸到国外,从更加立体的视角察看袁隆平先生的杰出贡献。

话题最终以袁隆平“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的伟大愿望收尾, 现场掌声不断,就连同台的对手都感叹:“太牛了,无可挑剔,完美表现,完美选题!”



在我们眼里,邹韵自带“大佬”的光环出现在我们面前,敏锐的大局观、缜密的逻辑和淡定从容的主持风格牢牢占据我们的视线。

可回看她的经历,有迹可循。

邹韵有长达九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四年的驻外报道经历,在此期间她经常与康辉同框。记者的经历,让她始终奔跑在新闻一线,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挑战过各种极端情况下的采访,驻外记者工作结束后,又在国内担任CCTN出境记者。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邹韵获得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的眼界思维,以及稳重优雅的谈吐和气质,这些无形的东西塑造了现在她,让我们看到一个自信从容的邹韵。

康辉对邹韵说:“成为优秀主持人的路径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从记者到好记者再到主持人最后是优秀主持人,这个走向是最稳妥也是最扎实的,邹韵已经完成了记者到好记者的过程,现在从好记者向主持人方向努力了。”

时间,带走了年少轻狂,也慢慢沉淀了诗书才气。

一流的表现,来自一流的基本功;一流的基本功,来自时间的磨炼 。

在时间的积累下,扎实的基本功,处事态度和做事习惯,都会留在骨子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时间差,最容易忽视,但很重要

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我们就会羡慕,希望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然后拼命地找捷径,再加上现在新媒体时代,不断鼓吹只要付出一小点时间就能做出大成绩。

别天真了,饭都要一口口吃,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腾讯电竞出品的国内首档原创电竞公开课《竟然如此》邀请到《皇室战争》职业选手黄成辉,他原来只是深圳工厂里的一名员工,后来成了职业选手。

他形容自己的职业经历是这样的:从一个“没有兴趣的流水线的工作”换到了另一份“有兴趣的流水线工作”。

从一个“打游戏很厉害的人”变成一个“打游戏很专业的人”,他的秘诀就是不停地打、看、复盘、打、看、复盘……如此循环。





正是每天不停重复这个流程,才能在比赛时淡定从容。

成功的过程就是如此枯燥,在时间的流淌下,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

《令人心动的offer》最后录取的三个人是专业排名前三人,他们有扎实的专业 知识,也有相关法律方面的积累,而李晨半路出家,靠短短一月的实习,很努力,也有了成长,但与专业的人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节目结束后,作为嘉宾的邱晨在微博对这几个实习生做出评价,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小何稳重、理性,浩源学术积累扎实、自信,冰莹有逻辑、擅表达,他们三个拿到offer没有 悬念。没有拿到Offer的实习生们,其实也只是差些时间。……努力总比躺着好。”

我很赞同邱晨的话。

我们鼓吹一个人要快,要赶上时代的风口,要成为飞猪,但唯独不说:“能成为飞猪的,前期要沉淀,不然就摔死了。”

时间差,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每一个成功人设背后,都有着十年如一日的真实和决心。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但也要耐心等待树成长。


成长,需要时间

以前,我在做语文阅读理解还有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对我的评价是语言啰嗦。我自己也发现这一点,每次做阅读理解归纳题目,参考答案20个字就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我要写30多个字。一篇作文看似写得很长,但语言表达冗长,啰嗦。

当时,我一直找方法解决语言啰嗦的问题,但找了一圈,我还是没有改掉这个毛病。

毕业后我开始写作。

刚开始写文章啰嗦,写得很长,但废话也很多,完全不知道写作书上写的语言精练,多用短句这个技巧该如何用。坚持了3三个月,我有了感觉,有些句子学会精简;坚持1年,主题不会偏离,语言表达也有所提高了,能一句话写清楚,绝不写两句;到现在,我会想着句子与句子之间如何表达更为妥当,可不可以再精简。

后来,我回想起以前老师的评价,我发现方法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练得太少。那个时候 一个礼拜写一篇作文,有时候甚至半个月才写一篇,阅读理解也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会临时抱佛脚做,一年下来也就写10几篇文章,做10几篇阅读理解,可想而知语言匮乏,不懂得如何表达正常。

而现在每天练笔,每天都在经历不同的人和事,有了新的感悟和变化,在写的过程中有了感觉,加上时间的积累,自然有了进步。

还有的人也在坚持,但一时间没有出现好的结果,就变得很着急,一着急就想找捷径,而有些人就低头干,反而有了曙光。


当你看不到光的时候,想一想:“如果坚持1年,会不会有变化。”

上帝喜欢笨小孩。因为笨人不喜欢走捷径,而是认准一条路,干下去。

成长的意义在于,低头干,超越昨天的自己,静待花开。

如同莎士比亚说过:“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研究的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04.坚持核心,不断进步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一个成长结构叫做“二元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找好核心,不断进步。

也就是说,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并且要强有力地坚持做这件事情,但同时也要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

日本有位鬼才建筑师叫做安藤忠雄,他是一名跨界建筑师。

在前几十年,他是拳击手,参加拳击大赛获得不错成绩,后半生,他又多了一个建筑师的身份。

安藤忠雄决定想成为建筑师,于是就开始学习,因为国立大学门槛高,私立学校学费贵,他买了教材,去大学里旁听。

经过刻苦训练,再加上他喜欢思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出自带个人风格的建筑,开创了属于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流派,他的作品也惊艳全世界。

我们感叹,他能当好拳击手,又能成为建筑师,真聪明。

可在我看来,他只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朝这个目标努力干,做着做着,该来的也就来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要相信时间的力量,你该做的做了,它会给每个人写出该有的结局。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你做了什么时间看得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yAsp28B8wMrh2Lie0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