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这月买下月还?老舍先生笔下的满清旗人们就经常超前消费

2019-11-11     传统活儿

大家都知道,十一月份有个虽然不是节日,但特别重要的日子,这就是双十一。大家都有买东西的需要,而喜欢东西打折似乎又是大部分人们的共性,双十一适逢其会,就这么兴旺发达起来,于是……

和珅"剁手"图(图片 | 影视截图)

买东西么,当然有当时结清现款,也有依靠信用延后付款、分期付款的,近来有个相当时髦的词叫“超前消费”,意思是购买的东西超过了当前的支付能力,甚至是超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支付能力。

超前消费的问题引起了许多热议,但其实超前消费这事儿很久之前就有,很典型的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旗人们

老舍先生的话剧杰作《茶馆》中,三教九流都坐茶馆,许多人并不是当时结账的,而是对掌柜的喊一声“写上!”把账记在自己的名下,甚至还有几位一起坐茶馆儿,结账的时候争着把账记在自己名下的,其场面的激烈程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吵架呢。

老舍《茶馆》剧照

在茶馆儿赊账要有信誉,而且老掌柜得知道茶客们家在哪儿住,三节去找谁要账,当然远在湖广的游客也不大可能到老北京的大茶馆儿去赊账。可怜的松二爷吃了常四爷的“挂落儿”叫侦探带走,还求着王掌柜把鸟笼子送回家去,王掌柜的也慨然答应,证明王掌柜的知道松二爷家住哪儿。而像松二爷这样的旗人,保证金自然就是他们每月关的饷钱——铁杆儿庄稼。

常四爷、松二爷和向他们兜售金表的刘麻子《茶馆》剧照)

也许有朋友会问,他们为什么不付现钱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正红旗下》里头。

《正红旗下》开篇讲的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其时间节点跟《茶馆》的第一幕完全相同,那里面旗人的状况其实也就是松二爷、常四爷和他们的朋友面临的生活状况。

旗人是不能离开本旗随便溜达的,去个远点儿的地方就需编个理由打报告,导致这些旗人只有在自己的生活范围里吃、喝、玩、乐,这足以让他们在这个商圈里拥有十足的信誉,从而进行“超前消费”。一辈辈的寅吃卯粮,那些俸禄刚关下来就已经不是他们的了,他们很难有现钱付一切生活的帐。

拉洋车的末代克勤郡王晏森(图片 | 百家号今书古风)

《正红旗下》剧照

何况像《四世同堂》里大姐的婆婆,一位佐领太太,尽管所有的衣服常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当铺,但是依然神气活现,秉承“不赊东西,白做旗人”的原则,觉得有人让她现金交易这件事简直是落了天大的面子。

因此她就得对付好些个债主:

“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

这几句豪迈有力的话语,不难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关时候的威风,因而往往足以把债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时候这些话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她也会瞪着眼笑那么一两下,叫债主子吓一大跳。

清代贵妇,醇亲王弈譞的两位福晋(图片 | 搜狐·文史掠影)

没有办法,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已经没办法给这位“纡尊降贵”的太太提供太多保证金,挣钱少和花钱多两下里一挤兑,会怎么样呢?

太平的光景好像可以包容多种生活方式。虽然家里的房子被祖先先典后卖换了烧鸭子吃,但祖母给阔太太作伴还是能挣回一所小房子。然而时过境迁,当大姐的婆婆家为了过年把房契典出去,书中“我”的爸爸妈妈却十分担心他们还能不能看见这所房子的房契。

《四世同堂》剧照

《四世同堂》剧照

在“我”的家里,妈妈是不敢过度消费的,全家都尽量节约生活支出,只能欠烧饼摊、炭铺、油盐店、粮店这些地方买生活必需品的账,一拿到爸爸的饷银先还“花呗”:

“她抓些铜钱当算盘用,大点儿的代表一吊,小点的代表一百。她先合计该还多少债,口中念念有 词,手里掂动着几个铜钱,而后摆在左方。左方摆好,一看右方(过日子的钱)太少, 就又轻轻地从左方撤下几个钱……”

而妈妈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少欠账,随上亲戚该随的一切份子,生活的有尊严。



对于一个家庭经济的管理,全方位考察着当家人的素质,消费是生活必须的事情,可究竟怎么消费才合理,可真不是件容易规划的事情。

作者:行旅的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5J8YG4BMH2_cNUguX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