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的童谣你还记得吗?这几首或许你也唱过

2019-12-12     传统活儿

老舍先生的《有了小孩以后》里提到了他们家的小朋友——当时四岁的女儿和一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只有四颗牙,是个小胖子。


有一年中秋前夕小胖子左手腕上拴了条红线,于是老舍先生在文章的结尾写到:“小孩子征服了老道与邻家老太太。一看胖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完一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于是上街买了两尊兔子王,感到老道、红线、兔子王,都有绝大的意义!”


是啊,小朋友肉嘟嘟的小嘴巴和聪明的轱辘转的眼睛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甜味,顺便衍生出一种文学作品的形式——童谣。


(传)宋 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从妈妈嘴里听过,自己也唱过不少的童谣。童谣不仅可爱,里头也有点儿故事可以讲呢。



一、“风来了,雨来了”


这段儿歌广泛的流传在中原地区,虽然后头的词儿全不一样,但第一句都差不多。它比所有的小朋友年纪都大——收录在明代吕坤的《演小儿语》里。


《演小儿语》是我们国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儿歌集,辑录了作者跟他的合作者采风的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儿歌共 46 首。《小儿语》本是一套书,包含《小儿语》一卷,《女小儿语》一卷,《续小儿语》三卷,《演小儿语》一卷。前头五卷书是两位作者自编的韵语,有点“幼儿行为守则”的意思,只有最后一卷《演小儿语》辑录了这些作者“醋溜过”的童谣——他们把童谣也加上了许多说教和预言式的内容。


南宋 刘松年《傀儡婴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是“醋溜过”的,童谣也比纯说教有生命力多了。您看,这许多年来,很少有人提起头里几卷书。


辑录者吕坤在书的开头说了这么几句话:

“有宋、有燕、有秦、 有晋,予闻而演之。亦唐棣之意也。然鄙俚可笑,规刺可憎,知我罪我,我无所逃矣。”


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我辑录了宋、燕、秦、晋之地的儿歌,这也是孔夫子说的‘唐棣之华’,要是有人要笑我,我也没办法。”


《帝京景物略》里,这首歌谣是这么唱的:“风来了,雨来了,禾场背了谷来了。”


邓云乡先生的《燕京乡土记》则记载,夏天下雨时,母亲抱着孩子,从窗户里望着外面的雨,唱着儿歌,词是:“风来了,雨来了,老和尚背着鼓来了。”


“禾场”既然变成“和尚”,“谷”也就得变成“鼓”,希望听见这首儿歌的小朋友和老和尚都能开心吧。


唐 莫高窟第二十三窟 北壁壁画 玩沙土的小朋友



二、“卖糖哩,你走吧,俺娘来了没好话”


这是一首中原地区的儿歌,它的全文非常长,大概是这样的:

“山老鸹,胖墩墩,我到姥家住一春。姥姥看见怪喜欢,妗子看见瞅两眼。妗子妗子你白瞅,豌豆开花俺都走。豌豆白,俺再来,一直住到砍花柴。砍花柴,俺好走,打哪走?打山走,山里有石头。打河走,河里有泥鳅,大哩逮不住,小哩乱出溜。出溜到南场里,碰见个卖糖哩。啥糖?打糖,打给姥爷尝尝。粘住姥爷牙,我给姥爷倒杯茶。卖糖哩,你走吧,俺娘出来没好话。高跟鞋,牡丹花,一脚踢个仰巴叉。”


这是一首带有荒诞故事情节的歌谣,讲的是一个小朋友到他姥姥家做客以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带有中原儿歌的可爱元素:喜欢提起姥姥家。比如“小荆树,开紫花,从来不走姥姥家,姥姥看见给花戴,舅舅看见给粉儿擦,妗子(舅妈)看见说婆家”,其实那个胖嘟嘟的小姑娘也许刚会说话,说什么婆家呢?大家只是喜欢逗小孩子咯咯笑而已。


杨柳青年画《刘海戏金蟾》(图片 | 杨柳青年画图册)


再往下发展,故事就更欢乐了。这个小朋友从姥姥家出走,开始了“历险”,遇到了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人——卖糖的。


那个时候,走街串巷卖给孩子东西的小贩好像都有一种劝诱小孩儿回家跟大人要钱的“本领”,甚至偷点儿麦子、鸡蛋之类的东西换糖吃。何况买来的糖还把姥爷的牙给粘了,难怪小朋友赶紧告诉卖糖的:“卖糖的,你走吧,我娘来了没好话。”


要是还不走呢?把后果也说明白了——“高跟鞋,牡丹花,一脚踢个仰八叉。”


这里说的高跟鞋可不是现在的高跟鞋,而是过去的小脚妇女穿的一种带木头高底的鞋子,鞋帮上满绣着花。读着这首童谣,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一个鲜明的形象。这么厉害的一个妈妈,卖糖的可是惹不起呀。


杨柳青年画《鱼妇》(图片 | 易拍全球)



三、“他上南洋做买卖,回家才生他奶奶”


这个标题,你讲给大一点儿的小朋友,他肯定得告诉你:骗人的!


其实,这真是童谣的一种,而且这种童谣到处都有,其画风就是闭着眼胡说:

“说胡连,道胡连,他爹十二他十三。他上南洋做买卖,回家才生他奶奶。他从姥姥门前过,看见舅舅才会坐。”


把完全挨不上的东西组合到一块儿重新创造,智慧的中国人民有个特别形象的字眼儿,就叫“扯”,也就是河南方言里的“胡连”。湖南方言里的“扯白”。


豫剧名丑金不换《十八扯》剧照(图片 | 名家名段)


大家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但又非常有趣,这种文字游戏甚至被编成了戏,琴书、坠子、豫剧等等都有。


主人公名字非常接地气,就叫“胡侃专”,他的小伙伴儿呢,叫“张大侃”,侃的内容天南地北,舌粲莲花,不知道是想给观众科普点正确知识呢,还是误导。


比方说,童谣里有很多讲历史人物的,版本多种多样:

“正月里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一十二岁登州打,夜打登州救秦琼;二月里春风高,岳王老爷斩杨幺,雷炮凶兵孙武子,征东跨海薛平辽;三月里三月三,三员大将过了关,过关群英擒吕布,单鞭打掉紫金冠;四月里四月八,斩将封神姜子牙,头里走着黄飞虎,后面紧跟杨戬和哪吒;五月里五端阳,高君宝下南唐,力杀四门刘金定,保着匡胤坐汴梁……”


杨柳青年画《十不闲》(图片 | 昵图网)


这是过去小朋友们的美育启蒙和历史教育,尽管他们小时候也许并不懂得,那个叫皇上的老头儿为什么那么大权利,长的白的小哥哥为什么总想找小姐姐拉手儿。


不过要是我们说的这种十八扯就换了另外一个样儿:

“腊月出伏是秋天,牛皋把守虎牢关。张飞天山舞长剑,一刀刺死秦香莲。吕布要娶王三姐,孙二娘说媒嘴巴甜。汉高祖听罢叫包拯,程咬金抬轿把亲搬。上轿本是孟姜女,下轿一看是吕翠莲。陆蒙正陪着拜天地,吕洞宾新房去安眠……”


诶,等等吧,完全乱套啦。


童谣或者伴随着迷迷糊糊的油灯光,或者伴随着尘土飞扬的游戏,可都是那么鲜活可爱,像小朋友们眼睛里的光一样色彩斑斓。


作者:行旅的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Xdx-W4BMH2_cNUgDj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