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宅家生活手册

2020-02-11     传统活儿



时节已过立春,疫情仍未退却,宅居在家的现代人早已穷极无聊。那若是古代人,逢上“闭关”在家,又该如何消磨时间呢?


这时,你不禁要说:古人耐得住性子,读书写字便风雅一日,我们寻常人,哪里能比较?


此言差矣。古人并非全是吟诗作对的墨客骚人,他们中也有你我这般的世俗之人。



疫情期宅家活动之 打扫卫生



《明清医家论瘟疫》一书指出,居家环境、个人卫生在战胜疫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闲情偶寄》中,有《居室》板块,其中便有《洒扫》一章,其中云:


“精美之房,宜勤洒扫。然洒扫中亦具大段学问,非僮仆所能知也。”


庭院洒扫的学问非常大,不是僮仆所能明白的。


这章《洒扫》,大致有如下内容:除了房屋,图书、字画、器具等皆要除尘,除尘前需洒水,善用扫帚,切忌用重力,洒扫台阶时,需关上房门;每天洒扫地,水与尘土就会堆积,洒扫几日,留一日不洒,则可将灰尘一扫而尽。


普通人家,居家洒扫,日日消磨,谈何无事可做?



疫情期宅家活动之 烹食



本次疫情祸起蝙蝠,而在《闲情偶寄》饮馔部有一段李渔关于此事的肺腑之言:


“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累,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大致意思是:我写这些,初衷是为了提倡勤俭,而非倡导奢靡,如果我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写一些奇珍异味奢靡之物),那么引发了万千的欲望,不仅禽兽昆虫灭绝,且人们可能会像易牙一样烹子求荣、杀婴媚权、重蹈隋朝灭亡之覆辙!


此处他早已发出警醒!而那些吃蝙蝠的人便是不顾天罡伦常,堪比“烹子求荣、杀婴媚权”



李渔倡导勤俭吃蔬菜,刚好也与疫情饮食论符合。


清代林之翰著有《瘟疫萃言》,其中提到,瘟疫病后饮食若有不慎,则可能出现食复或停饮,故忌食羊肉、鳝鱼、猪犬等;陈虬于著作《瘟疫霍乱乱答问》中提出:“宜先以绿豆饮使之,继以番茹丝干煎汤,后方可泡饭取汤,略合胃气。”可见饮食之讲究。


那么,鱼羊大肉不可食,只能吃蔬菜了。


《笋》篇曰: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语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李渔说,蔬菜在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个精髓之中,这种甘美之物,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村民可以享受到,城市里随意买菜,是体会不到的,但如果居所中、旁有菜圃,随意种种,也能体会到这种乐趣。



如今疫情蔓延,我们提倡吃新鲜蔬菜,少吃或不吃活禽,若身在乡野,可在家宅内外、人烟稀少之地种植蔬菜,享受甘美芳味;若身在城市之中,亦可取巧,于阳台、窗栏之上种植鲜蔬。这样一来,宅居家中,依然能体会到手植蔬菜之美,谈何穷极无聊呢?



解决完了环境、饮食问题,已耗费大量精力,此时人们不禁又想:与父母家人相看两厌,可真的是煎熬啊!


李渔于《闲情偶寄》“家庭行乐之法”中写道:“世间第一乐地,无过家庭。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还提到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不孝子被父母驱逐到了远地,此人被养父母收养,过了十多年又回到家中,非常讨得父母欢欣。他父亲询问原因,此人答:不是我不爱父母,而是因为与亲生父母相处久了就会腻烦,现在厌恶和养父母的长久相处,又觉得父母亲了。


周围的人都嘲笑他,但是有智之士却非常同情他:


“习久而厌其亲者,天下皆然,而不能自明其故。此人知之,又能直言无讳,盖可以为善人也。”



相处久了就会互相厌弃难以避免,但并不代表不爱父母。


特殊时期,无法离家,那么就在家里好好体会这个道理吧!


作者:奇妙丸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b1AOnAB3uTiws8Krl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