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发现,职业鼓手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未接触过打鼓的人不同。相比之下,他们的大脑中的运动区域,组织得更有效。
鼓手与不懂音乐的人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来自波鸿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鼓手在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主要连接通道中有更少但更厚的纤维。此外,他们的运动脑区拥有更高效的组织。
这是Bergmannsheil大学的Lara Schlaffke博士和波鸿大学生物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Sebastian Ocklenburg博士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2月4日的《大脑与行为》杂志上。
之前的研究从未调查过鼓手
Sarah Friedrich根据这个项目撰写了她的学士论文,她说:“人们早就知道,演奏乐器可以通过神经可塑过程改变大脑。但此前没有人专门调查过鼓手,”她补充道。
波鸿(一座德国西部城市)的研究人员之所以对这一群体感兴趣,是因为鼓手的运动协调能力远远超过未受过鼓乐训练的人。“大多数人只能用一只手完成精细的运动任务,同时用两只手演奏不同的节奏对于未受过训练的人来说很难,而鼓手可以做到。”
先击鼓,再扫描大脑
研究小组希望通过识别这种训练引起的大脑变化,对大脑复杂运动过程的组织结构有新的认识。他们测试了20名职业鼓手,这些鼓手平均演奏乐器17年,目前每周练习时间超过10小时。
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进行了检查,这些技术让他们能够观察大脑结构和功能。然后他们将这些数据与24名未受过鼓乐训练的对照组成员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在第一步中,两组都必须打鼓以测试能力,然后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
更高效的运动过程
鼓手们的胼胝体前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胼胝体是连接两个半球的大脑结构,其前部负责运动计划。数据表明,鼓手在大脑半球之间这个重要的连接通道中有较少但较厚的纤维。这使得鼓手能够比对照组更快地在两个半球之间交换信息。胼胝体的结构也对鼓乐实验的表现有预测性:胼胝体纤维厚度的测量值越高,在这个实验中的表现越好。
此外,鼓手的大脑在运动任务中不如对照组活跃。这种现象被称为稀疏采样:一个高效组织的大脑需要更少的精力来完成一项任务。
“我们要感谢积极参与这项研究的参与者,””Lara Schlaffke说,“和你们一起工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相关内容拓展
《音乐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吗?》是小课堂曾经和各位家长朋友们分享过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几种方法,能帮助孩子进行一些早起的音乐认知。
1、给孩子唱儿歌,孩子们将变得反应敏捷。因为当他们开始模仿你时(如抢先发出他们认知范围内的某些声音、音调或词语)就会产生双向沟通。在向孩子哼唱儿歌或催眠曲时,我们可以借助音高和节奏来刺激神经,以此开发孩子大脑中的听觉皮质,改变他们的交流能力。
2、试试敲击锅碗瓢盆。尽管它可能会让人有些神经紧张,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空间推理的能力。如果有音乐做背景,那么孩子敲击时的协调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感觉皮层也将得到开发。研究表明空间推理能力以及节奏感(包括测量和计算所需听觉和触觉)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3、参加音乐兴趣班。以音乐为基础的幼儿班将为孩子的早期成长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运动、用脚打拍子和跳舞也是开发大脑运动皮层的好办法。
4、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即使是持续时间很短的音乐课,也能让人获得乐趣,并获得一项终生技能。音乐家的大脑有很厚的前额叶皮层,这是大脑中对记忆最重要的区域。研究者和音乐教育家一致认为它对执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记忆力、注意力集中时间和认知能力。
参考: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2/191209110513.htm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uLaNG8BMH2_cNUgt6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