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孩子自我价值贬值,家长要跳出代加工教育的思想束缚

2019-10-29     BaBa很忙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似乎正走向不断融合的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教育模式和社会现实的融合并不圆润,一方面应试教育是上好大学的保障,没有成绩一切都是空谈。

另一方面家长们对于应试教育的“实用性”也一种抱着质疑,它们可以保证孩子一路顺利地度过高中、大学等学业阶段,但是再往后对事业和生活的影响似乎在持续减弱,那么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兼顾的两全其美最好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呢?高中之前的学生时代努力专攻应试教育,到了大学后再开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想法很美好,起步阶段先踏踏实实完成“脱颖而出”的目标,之后在做大做强完善自我。

这一点就和我国的代工厂模式很相似,一开始为了接收业务从简单的代加工开始接活,之后再慢慢发展自己形成个人品牌,这样既可以完美度过前期也可以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大多数“两全其美”的想法仅仅只是美好的愿景,实现的难度可想而知。

富士康和华为,一个是西部代工之王,一个是东部科技领先企业,二者在国内都算庞然大物,但是他们走的路径确实截然相反的。教育和企业经营角度其实也有不少互通的地方,对应在教育中富士康就是“代工教育”的代表,而华为就是走持续发展路线的“品牌教育”。两种模式下的教育都有哪些差异呢?

教育的理念差异带来不同的思想钢印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考试作为最终标准,在短期学习-考试检验的反复中像极了代加工过程,在此环节学生会形成思想钢印,这对于长期发展而言是一种阻碍。在思想钢印概念的提出中,省略计算过程,直接给出结果是直接表现。

当某一信息进入大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神经网络的某一部分施加影响,使大脑无需思考就做出判断,相信该信息是真实的。简而言之,长久坚持一种观点会让人思想固化,当考试成为日常,学生不会去去思考“为什么要考试”这个问题,就好比毫无目的的学习一样,这无疑是件可怕的事。

  • 代工式教育的思想钢印

代工是传统工业中的重要一环,代工厂利用设备和员工优势成为自己的竞争力,但是为了持续增强竞争力,在后期的发展中需要减少成本和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内耗的过程。

为了持续接到订单甚至不考虑利润。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员工们“迸发”出强大的生产积极性,在控制成本/要求服从双管齐下的管理下企业方可实现盈利。

当然在这一模式下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产品的具体环节上代工厂并没有自主性,这也是代工中“代”的含义,参与过程不参与结果,最终产品面向市场的红利和自己没有半分关系。

代工式的情况和应试教育的思想印记如出一辙,在代理加工中生产商需要提供产品图纸、目标价格和交货期限,在生产中还要按照要求给产品印刷LOGO,而应试教育中对应的是频繁的考试,月考,期中检测,期末考,再到升学考和高考,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代工式教育的思想钢印在于为了频繁的考试疲于应对,学霸考生们需要在考试中发挥优异,就要求他们在短期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熟练掌握,而更为长期的创新等方式对应付考试并不能去到帮助,甚至会被认为是愚蠢的行为,在这一情况下学习-考试的思想钢印会得到持续强化。

为了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回归代加工模式该怎么做呢?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每天加大学习时间,就好比代工厂打价格战一样,谁提供的服务性价比越高越能脱颖而出。

而当勤奋的学生每天多花2小时用于学习,短期的成绩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月考平均成绩高了5分,相比之下,“投入不见效”的其他学习之外的技能培养显然无法在考试中得到体现,于是也被学生家长们印上了无用的标签。

  • 品牌式教育的思想钢印

和富士康式的代工模式相比,华为的做法现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更有前景和发展动力的经营方式,而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在于长期的技术投入,虽然海量的投入在早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但是至少从结果来看华为的做法让它发展壮大,也有了过去付出的价值体现。

在技术研发中,实验,探索,失败,试错是常有的事,失败意味着风险和不可控,显然没有客户愿意为此买单。

但是华为在长久的技术投入下也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钢印,那就是对技术和人才的投资,也正是因为长期的坚持和不计投入才有了现在的技术优势,要想脱颖而出同样需要承担风险。

代工式教育在当下的可行性

分析完两种模式后,也许有人不禁发问,富士康现在依旧好好的,那么在教育中一直坚持代工式教育不可行吗?

其实就目前的制造业而言,对传统的代加工已经变得十分苛刻,制造业水平因为机械化的原因效率在提高,成本在缩减。

而对于该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降低,虽然人人都想赚取更多的工资,但是很遗憾,为了谋求一份工作你不得不自降身价,用低薪来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人们不得不和机器人展开工作竞争,虽然有些可笑但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现实,而悲哀的是人的工作效率,量产能力和误差控制都没法和高度智能的机械比,于是个人的价值在代加工环境下会越来越低,为了摆脱自我价值贬值,就需要跳出代加工教育的思想束缚,至少不要成为制式产物中微不可见的一员。

别让这一代的思想钢印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代工式教育的观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是主流,因此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中多多少少会给孩子灌输类似的思想,“学生时代学业大于天”这就是上一代人的思想钢印。

在教育中父母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造成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抱以如何的期待,未来孩子就会朝着这条路前进,比如父母限制孩子的其他兴趣,虽然孩子也有憧憬,但是受限于父母的制约无法得到实现,这样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大多不会有太多的才艺。

当然这样的情况在逐渐好转,国内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重孩子多领域的培养,除了学校的课业学习外让孩子接触一两门课外的学习,教学似乎更加多样化了,但是在自由度上依旧不见长进,父母更多地还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主导给孩子出谋划策,给孩子未来的路定方向。

代工式教育理念虽然充满了对眼下阶段的“理性”,但是却缺乏了长远的战略眼光,就好像企业管理的进程一样,随着产业机构的升级,代工会成为弱势甚至出现被替代的局面,而品牌教育的理念下创新独特是原动力,有了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千篇一律中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教育中,改变过去的代工教育思想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让孩子在进步中成长,同时也是给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就好像《平均的终结》中所说:我们不能再试图将孩子们培养成"我们自己的更好版本"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Ru4GG4BMH2_cNUgYa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