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课堂小丑”了!怎么办?教龄10年也难免困惑!直接看答案

2019-06-25   君山老师

01、老师肯定都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上课特别活跃,不管老师叫没叫他、他知不知道答案,都抢着回答问题。有时,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他甚至不惜耍耍小花招,甚至狂笑,冒出些怪异的声音等。

这种喜欢在课堂上以“逗乐”、装傻的形式来博得老师或同学的注意的学生,在国外被称为“课堂小丑”。

这些“课堂小丑”们其实主观上并没有恶意,但他们的行为却客观上给老师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现实中,很多年轻老师其实不会处理这些“课堂小丑”的行为,有的时候还会因为代入感太强,把学生的这些行为归结为学生“品行”不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更进而有老师会采用“报复性”的手段进行打击。比如直接将学生拎出课堂、让学生罚跑、深蹲等等,俗话说,眼不见为净嘛。

那么,这些报复性的“惩罚”能不能达到效果呢?

很多老师和我反映,当天有效,过后失效,而且用的次数多了,“底儿”被学生摸透了,这些手段是越来越无效,甚至连带着其他学生也加入到了“课堂小丑”的行列。让自己很苦恼!

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根本上的解决方法呢?

当然有,而且老教师们都解决得很好。只是很多老教师可能凭的是“气场”、“经验”,传授的时候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今天,君山就和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谈这个问题,让大家了解个所以然!

02、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知识——强化理论。

什么是强化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或它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

说人话一点,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老是重复一个行为,其实是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得到了好处。当这个好处没了,甚至这个行为得到的是坏处时,这个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斯金纳有个很著名的电击鸽子的实验,有兴趣的人可以去了解下!

打个比方:

学生为什么抄作业?因为抄作业可以让自己偷懒、还能让老师以为自己很认真(这是好处);那怎么能减少学生抄作业?老师展开调查,了解学生抄作业情况(这是减少好处),对于核实确实抄作业的学生,老师增加其作业量(这是增加坏处),最后,学生因为抄作业的行为得到的是坏处而不是好处,以后则会减少抄作业的行为。

当然,这其实就是强化理论理想化的运用。

所以,这个理论运用到教学上,可以理解为:

学生会因为某种行为得到了强化,就会提高该行为发生的概率。通俗点讲,学生出现的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其实都是得到了某种“好处”的影响。像坏的行为及时得到了批评,好的行为及时得到了表扬,都是抑制或者再次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一些学生坏行为的养成,其实是因为其在做了这个行为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03、解释完理论之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爱引起别人注意的问题?

运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我们就可以展开如下的解题步骤:

1、审清题目:搞清楚成为“课堂小丑”的这些孩子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很明显,他们这样热衷于搞怪、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对台戏,目的就是:博眼球、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

2、理清思路:既然他们的搞怪行为,能让他们得到,“获得别人的注意”的好处。

那么我们逆向思维一下,如果我们让他在搞怪时得不到其他人的关注呢?也就是去掉强化他这个行为的好处。

去掉好处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再想一想,能不能对学生的这个行为增加一点坏处呢?

3、解题:根据这个思路,老师则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方式:

当遇到学生课堂搞怪时。

a、冷处理:不论这个学生如何搞怪,老师都不能被他吸引,要冷处理;如果老师显示出气急败坏的样子,那么就会让他们得到好处(获得别人注意),强化之后的行为;

b、转移话题:老师要学会控制班级舆论的导向,把握主导权,及时转移话题,分散同学们对他的关注;

c、个别提醒:走近他,在不与其有目光接触的前提下,提醒他自己对他的不满;

d、正面强化:如果他及时转变了,则对其进行鼓励,让他知道,及时不“搞怪”,也能得到老师的注意。如果一直没有转变,老师则及时表扬他身边遵守纪律的同学,相其传递什么样的同学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的信息,树立榜样。

现实中,有经验的老师,基本也是采用以上步骤来化解这一矛盾。

同样的,如果遇到学生行为上的问题,老师也可以运用这套思维逻辑去找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04、结语:

学生问题的产生是多元的,解决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并没有哪一种方式最完美。重要的第一点是,你所在的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那个学生,最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我们老师最尴尬的情况是什么?不是遇到学生问题。而是遇到学生问题时,我们不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用。

所以,君山分享的这些方法,希望让看到的老师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有多一种解决问题的选择。


感谢您看完全文,如果您也喜欢探讨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君山,君山期待与您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