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家访工作有些淡了。
很多人觉得,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微信、QQ、电话,哪一个联系不方便?根本没有必要家访。
但君山从这些年的教育实践来看,家访与不家访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明显是前者更加轻松。尤其在大部分班主任不家访的前提下,小部分班主任的家访则更显弥足珍贵,感动家长的几率也更大了几分。
前两天,君山陪学校的一个班主任去家访。
家访完。
家长很兴奋,说这么多年了,老师很少上家来。说,如果早点遇上这么负责任的老师,我们家孩子可能还要更加优秀。
班主任也很兴奋。虽然花掉了很多陪家人的时间,但是通过家访,让她了解到了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她说,很多以前在班级里看似很难解释的学生问题,到学生家里看了看,心里就清楚了,以后解决他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了。她还说,这学期目前走过的几家学生,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对待老师的态度也礼貌了很多。或许这就是家访神奇的力量。
君山是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就我看来,农村的孩子家庭状况比城市显然更为复杂,班级状况也更加千奇百怪,班主任则更加有必要去学生家里走走了。不走走看看,很多问题很难解决。
但是,家访并不是就是去学生家里逛一下。是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内容的。
接下来,君山就通过以下3个方面,跟老师朋友们聊一聊如何开展有效家访:
家访,首先重要的是心态。我认为,班主任家访之前,一定要有这样的心态:
家访,不论是怎么样的家庭,我们只要记住这样一层关系:我们是老师,他们是家长。仅此而已!
到了家庭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家庭,我们不能表现出鄙夷、嫌弃、居高临下的语言、神态。不自觉的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这种举止一出现,这场家访的效果就首先要打折扣了。
到了家庭家庭比较好、甚至是非常好的家庭,我们也不能出现自卑情绪。比如对方家长是个什么大官,很多班主任就连家访也不敢去了,或者对方家里很有钱,住别墅、房子装修的富丽堂皇,班主任就一进家门都要瑟瑟发抖了。这些,都是不必要的。
所有的学生家庭情况,我们提前都可以在入学调查表中了解清楚,所以,我们是打有准备之战。我们最大的准备一定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卑不亢。对方即使再穷,我们是老师;对方即使权再大、钱再多,我们是老师。我们和对方仅仅是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我们目标仅仅是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记住,家访前,对着镜子多练习练习,只有当我们克服了身份心理,在家访中能够不卑不亢了,我们再出发去家访。
要明确家访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前提就是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家访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家访有3个目的:
因为家访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家访之前,我们就要对以上3部分内容有所取舍,或重点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或重点了解孩子在家状况、或交流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
明确家访目的之后,我们要开始着手提前了解学生情况。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2、学生家庭里的主要成员,主要监管人是谁!父母关系是否和谐。3、学生家长的教育态度、观念;4、家长对于孩子学业上的期望。
这些方面可以从哪里去了解呢?
新生调查表。班级同学。平时家长来校交流的记录。通过与学生本人的交流。总之,了解得越详细,我们的家访才越有针对性、也越有效果。
与人沟通是有技巧的,家访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这里和老师们介绍7个常用技巧:
1、谈话过程当中,注意“先跟后带”。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反复强调过这个“先跟后带”的原则在与学生谈话工作中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原则在与家长的谈话中也是同样重要的。这里,我再介绍一下。
所谓的先跟后带的原则,就是在你想在谈话中影响一个人,就需要先跟着这个人的语境走一遍,获得他的认同后,再提出你的看法,这样你就更容易与其达成一致。
这个原则运用在与家长的谈话之中,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让家长接受我们的意见,那么我们在此之前就要家长遇到的问题表示认同。
比如,当家长和你讲,我对孩子学习上的事情已经非常上心了,但是他就是不听话,不认真学习,最后,我也是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这样讲的家长,大部分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我就见过这样的家长,明明自己天天麻将,人都经常不在家,但是说起孩子的教育,他也是常常标榜已经鞠躬尽瘁。
但即使你明白孩子学习不好的真实原因,你也不能当面对家长进行反驳。你要先认真倾听他说的话,然后跟着他的语境走一遍,对其的遭遇表示认同后,再提出你的建议,“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我们是不是再想想办法呢?孩子总是自己的,现在的学习关乎一辈子啊!”
当你以这种方式开始们的谈话,家长才会慢慢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缺失。
2、家访不是告状,好坏、“坏话”,七三开吧!
这点真的特别重要。
我们辛辛苦苦登门拜访,心态一定要好,记住,一次家访肯定是解决不了孩子所有的问题的(家访哪有那么神奇啊),所以,别气势汹汹的一上门,劈头盖脸就给孩子一顿批评,给家长一顿奚落。那可是他们的主场啊。
虽然吧,大部分时候家长还不至于把你扫地出门,但是,一旦家长对你们的谈话产生了抵触情绪,觉得这个老师怎么神经叨叨的,就不大愿意继续配合你的家访工作了。你想想看,辛辛苦苦上门,最后还落一个不被理解,多不值得啊。
所以,我总是强调,家访就是给家长“送礼”,这份礼是“好话”和对家长、孩子的“尊重”。等我们把这个礼送充分了,才可以适当的加一点要求,也就是所谓的“坏话”!
如果要问这个好话与“坏话”的比例问题,我认为是七三开吧。而且好话要说在前头。
3、谈话中,要注意给家长打“预防针”!
很多家庭都有溺爱孩子的毛病,遇到问题了,爱护短。我们在设计家访方案时,一定要将这个理念设计在内,并不时地和家长进行灌输:
学校和家长没有什么厉害冲突,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如果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或者有某些言行上,家长如果心存意见,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老师进行反映,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争取家校之间步调一致,紧密配合。
同时,我们要给家长打好预防针:
如果孩子出现屡教不改、过失严重并触犯校规的行为,学校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比如罚站、罚抄写等等,也是迫不得已的,希望家长能理解,并配合学校的工作。
往往,当我们将这些内容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后,大部分家长在以后是会支持学校工作的。
4、谈话跑偏时,注意把家长拉回到这些话题上来;
有时家长特别能聊,聊着聊着,话题就跑偏了。这时,我们要头脑清晰,时不时地把话题拉回到这次家访的轨道上来。以下这些话题,君山认为是我们一定要默记在心,并时不时要将家长往上面去指引:
1、学生在家的手机使用情况;2、学生在家的情绪的稳定性;3、学生在家的生活自理能力;4、学生有无隐匿性的疾病;5、学生在家的兴趣爱好;6、学生周末时与哪些同学、朋友交往比较密切。
5、遇到不同的家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
遇到会聊的家长,你让他多说,你就听。他主要肯定是倒孩子教育方面的苦水,我们接着就行,等他的苦水排完了,我们的家访也就成功一半了。注意,很多时候的家访,其实我们就是来增进我们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的。通俗点讲,多见一面、混个脸熟嘛,大家有情面在了,下次遇到问题就好解决了。
遇到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话、气场比较弱势的家长,我们就多讲点,起码不能让场面冷下来了。记住,家访的效果,其实与你说话的多少不成正比,而是取决于你与家长的有效沟通程度。有些家长你多说一点是有效沟通,有些家长你多听一点,其实也是有效沟通。具体就是看家长的性格而定。
6、哪些专业术语会让家长觉得我们比较专业?
班主任到了学生家里,我们就是专业人士,家长看我们或多或少会高看一眼,我们起码也有点专家的待遇。
既然是“专家”,那么我们就要有一点符合家长心中所想的专业素养,要做好能随时满足学生家长“好奇欲”的想法。
那么,要满足家长的这种想法,我们就要提前备些课了,否则,就容易被家长问到尴尬。
据我们家访的经验来看,家长一般比较爱问的问题包括(我是初中阶段的老师):
A问题属于常规性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的。一般班主任拿到成绩单之后,都可以信手拈来;
B、C问题涉及到青春期的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有心的班主任可以提前翻看一些青春期教育类的文章,默记一些教育方法,到时候随口说出,也能起到唬人的作用(呵呵)。我一般情况下,家长遇到这个问题,先告诉之,这是叛逆期的问题。然后告诉他,现在起,少打骂孩子(如果有这样的现象的话),和学生多平等沟通交流。最后坚定他的信心,这个阶段孩子问题多是正常的,只要熬过中学这个阶段,不让孩子的问题扩大化,一切都会正常的。这些看似放诸四海皆准的方法,其实对于家长来讲,有时也是蛮有效的安慰剂。
C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家长来讲也是非常关心的。我们班主任的回答对于他们来讲就是风向标,所以,我们说话是要慎之又慎。对于真正有学业辅导需求的学生,我们要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但具体还是要让家长自己拿捏,我们只是从建议的角度;关于升学问题,我们要传达好最新的升学政策,为他们做好升学方面的辅导,给家长、孩子树立合适的目标,鼓励他们下一阶段朝着目标前进。
以上,只是我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想到的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每个学段是不一样的,但是,就是想在告诉大家,我们在专业性的内容方面,一定也要有所准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崇拜权威”的想法,我们班主任如果能将自己包装成教育方面的权威的话,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将来的班级管理的。
7、注意让学生加入到你们的谈话中来;
注意,要让孩子也适时加入到你们的谈话中来,增加孩子的参与性。家访嘛,最终的目的还是孩子要有触动。我们暗落落地和家长谈半天,孩子房间里躲着,就算之后家长会和孩子传递你本次家访的中心思想,但是效果肯定也是不如人意的。
而且,清飒飒地和家长在那里干谈,也容易把场面谈冷了,孩子的加入,则会引出更多话题,活跃家访的气氛。
家访,因为很多特殊的原因吧,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已经不是特别提倡。可能很多班主任觉得,这样也好,省的自己花时间、花精力了。但是,我前面也提过,越是这样的环境之下,你的家访才越显得弥足珍贵,才越容易感动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会越好。
我是建议:
所有的班主任,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上遇到困境的班主任,抽一点时间,也不需要特别隆重、特别集中、特别大面积的,就比如一个学期里,按照这篇文字里提到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不时地偶尔走几家、再走几家,慢慢地,你就会发现班级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问题,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