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件小收藏,看清代宫廷生活中的仪式感

2019-10-29     传统活儿

最近十分流行盲盒:一整套小玩偶,外包装一模一样,打开来却形态各异,能买到哪款全靠撞大运,要想凑齐一套真需要费点功夫。因此也出现了某一款是限量版,需要加钱才能买到的事儿。

这让我想起过去集香烟片。香烟片也是某种形式的盲盒,只有买了烟打开才能知道画片画的是谁。诸如收集水浒一百单八将,在那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年代,也许武松在江苏,而鲁智深到了广东,谁知道这师徒俩什么时候能碰面呢?但还是有不少人对此收集乐此不疲,不仅是小朋友,还有为数不少的成年人。

《水浒传》香烟卡片(图片 | 7788收藏网)

许多人都是喜欢小东西的,不管是造型可爱的生活用品、工艺品还是其他,好像这些东西能让生活更多点甜味。而身边有什么样的小物件也体现着主人的生活美学。

不光我们普罗大众如此,过去清宫皇室的人们也是一样。今天就来说说几件妆点皇家生活的小东西。

01 梳篦镜奁

妆匣是古代妇女收藏梳妆用品的器具。虽然那个时候没有各种大牌美妆和成套的化妆刷子,但妆匣里装的东西真是一点都不比今天少。

妆匣大概从战国时代产生,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才逐渐被淘汰。不仅妆匣本身越发展越精巧,还出现了很多衍生词汇:女孩儿的嫁妆叫“妆奁”,给女孩子写信书面敬语叫“妆次”……

清 黑漆描金妆奁盒 故宫博物院藏

清晚期 象牙描金带彩什锦梳具 故宫博物院藏

封建社会越发展女子越难出门,老舍先生在《正红旗下》中说,他的母亲上街一趟就仿佛自己要上趟海南。多数时候她们的一切就是屋里这方小天地,这使得她们格外珍视自己所仅有的财产。

清代,皇帝大婚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筹备皇后的妆奁,这一工作由专门的“大婚礼仪处”负责。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已经如夕阳落日的同治皇帝,在大婚时为皇后做的妆奁依然盛大,分为冠帽衣物、珠宝首饰、被褥毡帐枕垫、家具摆设四大类,共五百余项,其中光珠宝首饰就有钿子、朝珠、带钩、环佩、手镯、耳坠、扳指、戒指、戒圈、指甲套等等几十种。

其实这些东西里有一些皇后自己大约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用到,不过她梳头的系列工具及心爱之物是放在随身的妆匣里的。

清 象牙雕镜奁 故宫博物院馆藏

这只象牙雕花镜奁算是妆匣中的“小块头”,却因为材质特殊而显得很名贵。匣盖上雕有云龙纹,四周雕有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鹤鹿同春等等的吉祥图案,里面还有牙雕盒,用来盛放胭脂、香粉。

正如老北京有首儿歌中所唱:“月亮月亮照东窗,某家的姑娘好嫁妆,金漆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只是不知道用过这些妆匣的妃嫔都有过怎样的深宫心事呢?

02 群仙祝寿龙船

过去的妇女平时难得遇见什么热闹事,喜、寿事和上庙里斋醮是贵族妇女难得的休闲时光,老太太们爱热闹,生日就更要大办了。推己及彼,大家觉得天上权力最大的老太太——西王母每年过生日也一定会办个大派对,蟠桃盛会上各路神仙云集,大家吃吃喝喝好不热闹。

钱一海 《群仙祝寿图》(图片 | 雅昌拍卖)

“王母娘娘”这个词最早见于《全元曲杂剧》,民间道教传说里她的生日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每到这个日子信众一定要举行盛大的典礼,给她庆贺寿诞。

有好多民间曲艺都表现这个场面,唱词说:“年年倒有三月三,王母娘娘摆花船;船帮船底檀香木,珍珠玛瑙玉石栏杆;上方有颗娑罗树,鲁班伐倒立桅杆;二十八宿拉船纤,四大金刚把舵搬;王母娘娘船上坐,九天仙女吹打拉弹……”

下面这个摆件塑造的就是这个场景。

象牙雕刻群仙祝寿龙船(图片 | 清宫生活图典)

这艘龙船一共分为三层,上层有龙凤旗、盖、伞,仙鸟异兽各色花草;中层有福、禄、寿三星,舱内有手持笛、箫、笙、云锣、钹、角、锣的仙乐队,其间有白猿献桃;下层有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汉钟离、铁拐李这八位神仙,舱内有人击鼓敲锣,舱外有划桨工,船尾有舵工。

这个小摆件摆在桌子上,仿佛能让人听见船上有仙乐隐隐传出,如此热闹的场景怎么能不让凡人艳羡。

清朝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要为皇太后侍膳,作为天下孝道的表率。同治朝时这个风气尤盛,因为慈禧是非常在乎儿子“孝顺”不“孝顺”的。慈禧自比西王母,四个站堂的太监称为“四大金刚”,传菜的五百位太监称为“五百罗汉”,这叫“四大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不得不说,要论仪式感还得是清朝。

这些小物件无不浸透着匠人的心血和主人的雅趣,不仅陪伴着人们的生活,也默默记载了无数的故事,留给后人赏玩、笑谈。


作者:行旅的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iZuHm4BMH2_cNUg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