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必要的生活费,我和父母已满仓基金!”

2022-05-26     文文大保贝儿

原标题:“除了必要的生活费,我和父母已满仓基金!”

首发:文文大保贝儿

大家好,我是文文大保贝儿,你的脚后跟部保险博主。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基金经理杨锐文。

01

“除了必要的生活费,我和父母已满仓基金!”

说这句话的不是我,是顶流基金经理、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杨锐文。

他在最近的路演中,深刻的剖析今年以来的投资和心路历程:

“基金亏钱,我们基金经理肯定是很难过的,不可能不关心涨跌,有时候市场不好,我们吃饭都觉得没有味道。”
“我也是自己基金的持有者,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我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活动资金都投入到自己基金里。
我父母及家人也同样是这样,他们也几乎把所有储蓄都投入在我的基金里,我看我一些同事和领导也买了不少。
基金亏钱,我和家人以及同事和领导也同样受损失的。”

我自己还是蛮喜欢杨锐文这位基金经理的,我也买了他的基金,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认真的在做事情的人。

就比如说写季报这件事,基金经理们都会在季报中谈谈过去一段时间干了点啥,有什么反思和思考,现在市场怎么样,接下来准备怎么干等等。

很多基金经理就是一两段文字,简单说明一下近期的市场和接下来关注的方向。

但是杨锐文的季报就写的非常全面、走心,常常是洋洋洒洒几千字,细数心中所想。

他的季报会全方位解析市场基本面及看好的赛道,对所管几只基金的不同策略进行阐释......基民们关心的问题,几乎在里面都能找到答案。

这次2021年的年报,写的也是一如既往的认真,干货超多。

季报、年报这个东西吧,写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写不写就是态度问题了。

如果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直接拿行情数据来凑,真的就是有点儿敷衍。

那这样的人,能对基民的钱上心吗?

所以我对杨锐文的印象就非常的好,我觉得钱交给这样做事认真的基金经理,是一件可以放心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的价值判断标准,有的人可能觉得只要基金经理帮我们赚钱就行,其他都不是事。

这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没问题。

02

杨锐文“满仓”了什么?

他目前在管8只基金,从最新公布的2021年报看:

景顺长城优选混合、景顺长城成长龙头一年持有、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持有份额为0。

景顺长城环保优势股票、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持有份额大于100万份。

如果他今年以来有加仓的话,那应该是更多的。

以2021年12月31日的基金单位净值进行计算的话,杨锐文个人持有基金的累计金额,在680万-865万之间。

那么,杨锐文的同事们,买的是什么呢?

景顺长城的员工买杨锐文的景顺长城公司治理混合最多,达到701万份。

此外,景顺长城环保优势股票、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股票、景顺长城电子信息产业股票,持有份数均在百万份以上。

像景顺长城优选混合、景顺长城环保优势股票这两支基金,杨锐文的管理期限超过2年,任职回报超200%,年化回报在20%左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今年开年的基金暴跌他也没有躲过去,跌幅普遍在20%左右。

所以你看,基金经理没有没有yyds,投资中也从来没有“常胜将军”,只有“长胜将军”。

03

杨锐文满仓≠你也可以满仓

每个人对“仓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首先,杨锐文的满仓,有一个前提“保留了必要的生活费”。

大家“生活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他也没有说自己留了几年的生活费。

再者,即使是他把下个月吃饭的钱都投进去了,对他也完全影响不大。

他自己作为“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着500亿元左右的权益基金,年薪就近千万。

他的月薪,都够普通人干个七八年。

所以基金经理的满仓,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没有那么强的参考价值。

虽然现在大盘与不少行业板块位置确实不算高了,但是下跌还要持续多久?满仓能扛住吗?

所以,并不建议大家像他一样满仓股票基金,还是要给自己留一些余地的。

一方面,万一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用钱;

另一方面,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谁也说不准未来会不会又遇到什么黑天鹅。

就像杨锐文自己说的: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认为天不会塌下来。如果天塌下来,钱也不重要。
当然,也提醒大家,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需要用自己的闲钱,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投资。”

04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我最近一年吧,真的是越来越觉得,买保险就是选保险经纪人。

“卖保险”是销售行为,但是保险行业是“服务行业”,是需要为客户提供长期服务的行业,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

一份保单的生命周期很长,从投保到理赔,可能长达几十年。

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从投保前的条款分析、产品匹配、方案设计、健康告知把关、核保协助,到投保后的保单查询、保单整理、续保续期、保单存放、理赔协助,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我们需要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帮助我们在“购买保险”这件事上,进行一个全流程的专业把控。

同样的,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负责决定一支基金的组合和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风格很可能会决定基金的风格。

当然了,个人重要,团队也重要。

一个基金的构成,也不是基金经理自己一拍脑门就决定的。

每支基金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他们会结合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投资时机的分析,来进行决策。

其实在我看来,一只基金,别人看不看好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未来表现能不能符合我的预期,能不能为我贡献所需的超额收益。

选基金经理的时候,比数据更重要的是理念,比业绩更重要的是态度。

比如说杨锐文,本科是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硕士是浙大光学工程毕业。

从2014年10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独立管理产品后,杨锐文就经历了A股市场史上,罕见的剧烈波动期。

2016年至2018年,他又经历了三年典型的成长股熊市。

即使是在这样开局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他依然可以沉下心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企业的基本面、商业模式、产业链等,形成了基于基本面的成长股投资框架,稳中求进十分难得。

有信念有原则有坚持的人其实就是靠谱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会很信任这样的人,我们选的基金经理,不也就是在选这样的人吗?

杨锐文出生于1984年,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可见基金经理是真的不好做:

当然了,这篇文章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一股脑的买杨锐文的基金,更不是说现在就可以无脑满仓进了。

就像杨锐文自己说的“现在来看,很多股票都很便宜,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最底部,但是,应该是较低的区域。我们咬咬牙坚持一下,应该最终回报很丰厚。”

现在是底部区间,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底。

基金业绩具有波动的风险,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2585fb6c9613bece2e1b1dcee73aa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