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认成“艾蒿”,价格是荠菜10倍,被誉为“草中之王”

2020-10-10     汇童庆

原标题:常被误认成“艾蒿”,价格是荠菜10倍,被誉为“草中之王”

春天来了,又到了挖野菜的时节,许多人趁着天气晴暖会相邀着到乡下的地里挖野菜吃。野菜是自然生长在农村地头、路旁或荒地里的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有着普通蔬菜所没有的口感和营养,比如荠菜、蛤蟆草、蒲公英、曲曲菜,这些都是人们最喜欢挖的野菜。野菜遍地生长样子普通,但对于许多农村人来说野菜不仅可以当菜吃,有一些野菜还是天然好药材。今天说到的这种野菜比较特别,常被误认成“艾蒿”,价格是荠菜10倍,被誉为“草中之王”。

挖茵陈

说起野菜,许多人会想到只有天气暖和时候才生长的野菜。事实上,有一种野菜在初春其它野草还没长出地面的时候,就已经从枯草堆里钻出地面,在料峭的寒风里长出了嫩芽,这种野菜就是白蒿。白蒿植株矮小匍匐生长在枯草从里,叶子上有一层白色绒毛,白蒿长出嫩芽的时候人们争相采挖,在农村有句民谚叫做“二月茵陈,三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

茵陈

为什么说二月茵陈三月蒿?白蒿又叫茵陈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我们常见的艾蒿同属。白蒿多生长在乡下农村的路边或山坡的草丛里,在初春天气还寒冷的时候,白蒿嫩芽就从去年干枯的茎秆底部的泥土里长出嫩芽。这时候的白蒿叶子呈分散状匍匐在地面上,茎叶稚嫩并有一层毛茸茸的白毛,因此上称它为“白蒿”。

茵陈

挖一棵白蒿仔细观察会发现,白蒿的叶子有些像艾草,不同的是艾蒿叶子是绿色长条状,而白蒿的叶子蜷曲成团状,还密被一层白色绒毛,毛绒绒的手感特别柔软。白蒿样子不起眼,却是一味传统的养肝护肝中药材,在农村每到白蒿长出来的时候,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都会到地里找白蒿,挖一点回家用它炒鸡蛋或用来泡茶喝,老人说春天吃一点白蒿可以清热去肝火,可以预防肝炎和感冒。

茵陈

茵陈食用价值

把白蒿去掉杂草后洗净,撒上面粉和盐拌匀,然后放进笼屉里蒸熟,吃的时候可以蘸一点蒜泥。白蒿没有其他野菜的苦味,口感软软糯糯的,味道清香鲜美。白蒿自带芳香的甜香,在国外被誉为“草中之王”,白蒿草被当做甜点或菜品的调味料,常常把白蒿放进鸡肉、牛肉、马铃薯、番茄、胡萝卜、洋葱及馅料中,一捏白蒿草往往会给食品增加想象不到的口感,甚至有“没有白蒿草,厨子不下厨”之说。

茵陈

茵陈药用价值

春季是肝病及呼吸道疾病多发期,每到春天白蒿长出来的时候,在乡下老人都会到地里挖白蒿,除了可以炒鸡蛋蒸菜吃,挖来的白蒿还可以泡茶喝可以清热去肝火。《神农本草经》记载茵陈主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现代研究茵陈有显著的清热利湿、清肝利胆、降血压等功效,可预防流感,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皮肤真菌有显著的效果。

白蒿草

白蒿是一种奇特的野草,不仅是毛绒绒的叶子,有意思的是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在二月时白蒿叫“茵陈”,是养护肝脏的药草;到了三月白蒿长到5、6厘米时候可以当菜吃,俗称“蒿”。等到进入四月里,白蒿茎叶变绿也就成了普通的蒿草不能吃了,进入阴历5月白蒿茎秆猛长,这时候白蒿就没什么食用和药用价值了,等它干燥了砍了当柴烧。不过不用担心,把白蒿干枯的茎秆砍掉后等第二年春天,白蒿又会从残留的根部开始长出新的白蒿,开始新的生长轮回。

如今随着人们对茵陈价值的认识,鲜绵茵陈市场上卖到20多元一斤,晒干的茵陈可以卖60多元一斤,价格是荠菜的十几倍。“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白蒿可以食用的时间很短,错过后非常可惜。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朋友们,你们认识这种奇特的野草吗,知道茵陈草还有什么别的价值吗?欢迎留言交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lryEHUBLq-Ct6CZXX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