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抢孩子的手机,后果很严重!

2023-08-21     荣荣妈养儿记

原标题:不要抢孩子的手机,后果很严重!

加我微信,带你进我的私家唠嗑群

育儿困惑的可以问、

低价福利商品可以买,

定时推送有价值的原创干货

PS:本群很私人,需要我邀请进群。添加好友时,我会问一两个粉丝都知道的小问题,确认你是真粉,不是无良小广告,请见谅,不要嫌麻烦哈~

电子信息时代,娃接触电子产品不过是早晚问题,在坐的各位应该不会天真的以为能凭一己之力阻隔孩子不看手机不玩电脑吧?

所以我们这代家长比起我们的长辈一代来说更纠结,因为打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话手表等一众电子产品包围,想要完全不用电子产品也根本不现实。

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动漫、游戏、短视频。手机里新奇的事物那么多,大人都经常沉迷其中,更何况是孩子。所以大多数妈妈都会视手机为洪水猛兽,时刻盯着孩子玩手机的时长和远近。

多数家庭,应该都出现过类似的场景:

规定了每天玩多长时间手机之后,孩子迫不及待地拿着手机开始玩,时间到了也不愿意收。你叫一遍,不理你,叫两遍说等一等,叫三遍说马上……

家长忍无可忍,立马“重拳出击”,没收手机还要一顿数落。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因为我跟大荣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大荣会跳脚、喊叫,摔门而去。我看到他暴怒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免不了一顿母子之间的深入谈话。

但是吧,如果我们不从操不完的老母亲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个事情,而是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抢手机这个事儿还是这么名正言顺、理所当然吗?

我得说,它的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严重。

孩子在打游戏、看视频的过程中,神经是非常紧绷的。当他在冲关,高度兴奋和紧张时,他的大脑的前额叶系统是处于缺血状态的。

这个前额叶呢,是用来分析、判断、计算和评估,换句话说,孩子在打游戏的过程中理智这一部分是缺氧的。

会问,那这个血液都涌到哪里去了呢?

在大脑的深处、鼻子的后面,有个叫“杏仁核”的东西。

它是负责编码和储存情绪,当外界环境产生对人的刺激时,杏仁核会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情绪,人就会感知到开心、刺激、恐惧、愤怒等这些情绪。

因为游戏刺激啊,杏仁核激动啊,血液就全跑过去了。

有研究发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左杏仁核活动多于常人,而当他们对中性的人脸进行评分时,会报告感受到更高的威胁感。

杏仁核处理情绪的同时也储存情绪记忆,为啥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因为咱们有杏仁核,它的存在让人类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

了解了前额叶和杏仁核的状态之后,我们现在再回到抢手机这一件事情上来。

当孩子正非常开心的看手机的时候,我们突然打断了他,他的大脑会本能地做出什么反应呢?

他会愤怒、会跳脚、会喊叫!

因为此时此刻,负责理智的前额叶正在缺血状态,它关闭了分析、评估、计算的大门。

而杏仁核却处于高度活跃当中,当游戏或者视频正刺激着孩子的感官神经,令他高度紧张和兴奋时,杏仁核就会产生多巴胺,使他有无限的快感

多巴胺就是让人上瘾的东西,就好像一个有烟瘾的人,到了一定时间没有烟抽就会浑身难受,人有酒瘾不喝酒手就会抖一样,此时我们拿走他的手机,就相当于从烟民手上抽走“烟”、从酒鬼手里抢走了“酒”,换谁谁不得爆?

当下,谁抢走了他的手机,谁就是带给他不快乐的源泉,管你有什么道理,老子都要翻脸!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可能已经因为孩子长时间、无节制的玩游戏忍无可忍、开始愤怒,一把夺过手机,甚至愤摔手机外加指责,以上这些让我们的不满得到了发泄。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的一系列动作,都在刺激着孩子充血的杏仁核,这些刺激会给他带来巨大的负面情绪,让他瞬间变得愤怒,失去理智。

道理等同于狗护食。

此时,你以为你叫的是孩子,实际上你唤醒的是一头野兽。

谁抢走了我的快乐,我就要跟谁干仗,反正我的分析系统都关闭了,才不会想什么后果不后果的,哥现在就想续上我的“多巴胺”。

所以,大人跟孩子的冲突不可避免,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孩子打王者荣耀排位赛,父亲一把夺过孩子手机扔出窗外,孩子顺势就跳楼了的新闻了。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了一个手机,值得用命去反抗父亲吗?

他但凡是个有理智的状态,也不会为了几千块钱的手机就跳楼不是?

当然,跳楼是个极端案例哈,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沉迷手机是不可取,但是不分三七二一地一把抢过手机,也绝非是好的处理方式,它只会引起亲子之间激烈的矛盾。

今天这个课题,其实是荣爸给我发的。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网瘾少年,也曾经被荣奶奶各种严防死守、无情打断,为了他玩游戏这事儿,真的是没少吵架,也跟自己妈妈斗过心眼,还有过偷偷去网吧被荣奶奶抓包的经历。

直到现在,荣奶奶一提到荣爸当年打游戏还总会说:“就是游戏害了你,你要是不打那个烂游戏,兴许考得更好呢!

PS:荣爸曾经也是个高考前一天还在网吧打游戏的不羁少年。

电脑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普及的东西,作为八零后,我初一时才有了电脑,我们父母那一代更是没有打游戏这个阶段。

所以我们的父母理解不了一个烂游戏,为啥就能那么上瘾,也理解不了游戏中的友情与快乐,只会把游戏当做是拖累孩子学习的洪水猛兽,除了一竿子打死,不会想着说去共情、去试着理解孩子。

作为儿子,荣爸不是不能反驳自己的妈妈,但他都是懒得辩解。因为代沟这东西,没法解释。

你很难说服自己的妈妈说:打游戏是当代青少年放松身心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打游戏也是社交,孩子虽小也是混圈子的,大家要步调之一、谈论的话题一致,才能有朋友;游戏中的好友,因为没有利益关系,反而能够一直成为云伙伴,好多年……

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童年大多挣扎在温饱边缘,没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内卷的竞争,更没有信息爆炸的童年,所以也很难说服他们玩游戏也是一种放松,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正向的东西。

他们只会看到游戏耽误学习,游戏影响视力,游戏妨碍休息。

只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能苛责父母不理解我们。

但我们不是不能理解啊,只要我愿意,我就能理解。

所以你说为啥荣爸要给我发这个?单纯给我提供写作素材吗?

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才想给他的两个崽也撑个伞吧?

他这是打着给我贡献素材的幌子,暗戳戳地给我上眼药啊!

了解了孩子背后的心理逻辑之后,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去处理孩子玩手机叫停这个事儿。

管是要管,但也没必要针尖对麦芒的不是?

要说杜绝无止境地玩手机,我认为有两个办法:

第一,把孩子的日程安排的忙忙的,让他没有时间想手机这件事儿。当然,它的难度在于得有个特别闲的家长,做好接送、安排日程的后勤。

一般家庭很难办到,所以第二种比较常用,就是跟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不是不让你玩,但是到点就要自觉地关掉。

缺点就是,万一他不自觉怎么办?我再去叫他,他要是不应,不是又要大战一触即发了吗?

我们可以考虑玩之前,先让孩子在手机上设置闹钟,跟他约定好,闹钟响了,证明时间到了。玩游戏之前,他还是有理智的,而且为了玩游戏,他什么也愿意答应。

让闹钟去叫醒前额叶缺血的小野兽,而不是我们。

这样打断他的就不是我们了,我们不必承担打断他的后果。

这个办法我应用在了荣哥身上,效果蛮好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停止,我会问一下他:“宝贝,我好想听见闹钟响了。”

这个时候,荣通常都会说:“我知道,让我打完这一点。”

以前吧,我会有点不耐烦,觉得他是没完没了。

但是自从我看完荣爸底下的留言,我就知道,“打完这一把”就是来自于妈妈的爱。

游戏有打完的时是绝对不愿意中途退因为害队友输,相当于单方面毁约,在队友眼里,就是没有信誉的人

只要他说到做到,打完这局就收,那我也愿意成全他打完。只要你不得寸进尺,我就按兵不动。

孩子高高兴兴收摊,我也不用大动肝火 折寿。多出那几分钟,也不会然孩子学习下降或者视力倒退,两害相权取其轻嘛。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你见好就收,我得过且过,和睦的日子就且行且珍惜。

既然打游戏跟新冠一样,是社会性不可逆,咱就只能想办法共存。

孩子身上的好些事儿都是宜疏不宜堵,把握好玩游戏的度,比严防死守要更明智。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并且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才有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俗语。哪个孩子没点反骨?

总有很多父母的话,孩子是不听的。手机这件事,多半是属于这个行列里的。

们能做的就是引导他合理使用手机同时树立更健康的三观,给他找一些手机之外的其他爱好,不让手机变成摧毁家庭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团】七夕情人节限定:香港周六福正圆极光无暇全尺寸奶油珍珠项链79元!

私家盘点娃开学的必备装备清单,给娃买文具都是一部血泪史

奇葩的幼小衔接题,一边吐槽着,一边还要接着做

自己的寿命我自己做主,不能糊里糊涂地让熊孩子拿捏了

公众号又改版了,不标星,就看不到我,喜欢荣妈的唠叨式原创文章,一定动动小手标个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e8994ada807cde101d3740f7532f3ce.html








端午安康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