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带你进我的私家唠嗑群
育儿困惑的可以问、
低价福利商品可以买,
定时推送有价值的原创干货
PS:本群很私人,需要我邀请进群。添加好友时,我会问一两个粉丝都知道的小问题,确认你是真粉,不是无良小广告,请见谅,不要嫌麻烦哈~
上一篇文章说到我陪着荣哥去绵阳比赛,荣哥因为一杯蜜雪冰城跟我发脾气。但这不过是整个赛程中的一个很小的插曲,荣哥发泄完不满,睡一觉就翻篇了。
事实上,他们每天一睁眼就是新比赛,哪里有空像女孩子一样闹别扭,穿上衣服吃了早饭就坐车去场地了。
比赛一共是4天,10月1日~10月4日,荣哥参加的是U11组的(11岁以下),一共8个球队,踢7场比赛。
荣哥是2014年3月的,算起来还不满10岁,理论上他参加U10组的比赛才算合适。但因为球队里有一半的人是五年级的,已经超龄,所以他们这些四年级的就只能跟着五年级踢U11的比赛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差异都是按季度算的,生日差三个月,身体发育、智力发育、运动能力都不一样,我就明显感觉现在的李大荣就比上学期踢莲湖区比赛时技术和意识都好了一大截。
我们以前踢比赛,还遇见过有些教练为了出成绩,违规安排超龄的孩子上场踢球的。
所以公平起见,年龄小的可以踢高级别组,但超龄的不能踢小级别组。
自然,荣哥踢U11是很吃亏的,跟人家差了一岁以上,单就一个身体和球商的发育就是球队的短板。
不过,年龄的差距向来只有我跟荣爸介意,大哥本尊倒蛮不在乎,毕竟他从组队开始,就一直跟着上一级的队友踢越级比赛,从来就没踢过自己的组别,习惯了。
毕竟他是从4岁开始,就在跟高年级的哥哥打实战的人儿,面对心智跟发育更成熟的对手早已习以为常。
在心态上面,他比我跟荣爸都要peace。主打一个谁来就跟谁干,干翻了就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好厉害,干不过就算了,毕竟自己年龄小,逻辑也能自洽,自我消解。
原本我对荣哥的这个性格还挺放心的,几乎没有什么失败可以让他很走心。但这次,我随队出去比赛了一次之后,我就发现,荣哥的处境要远比我想象得艰难得多。
去绵阳比赛,是人生地不熟的客场作战,孩子们遇到的不公平会比在西安本地更多。
首当其冲就是裁判。
虽说我们都知道有主场优势吧,但是裁判过于偏颇会影响比赛进程。
我记得我们第三场比赛,踢的是东道主队(比赛场地就是对手俱乐部的)。四川的球员普遍身材不是很高大,原本我还长舒了一口气,但谁知道手上的小动作却更多,很多拉人的动作裁判都装看不见就算了,边裁硬是装瞎没事儿就把我们的球判给对手。
最气的就是荣哥好不容易突到禁区里面被双人包夹撂倒,不判点球,判对方球门球,非说我们已经完成了进攻。还有明明是对方射门打飞了,门将都没碰,裁判硬要判给人家一个角球。
诸如此类的奇葩判罚,让场边的我们和教练都很恼火。我们同行的家长,差一点动手打裁判,后来被大家拦住了。
倒不是害怕裁判,而是顾虑父母动手,场上的小孩也会被吓坏,影响孩子之后的比赛心态就得不偿失了。
最终战果1:1平,虽然有遗憾,但抛开裁判因素不说,我们自己也的确有很多破门的机会没有把握住。
在孩子面前,我们跟教练都不能强调客观原因导致的没有赢球的借口,既然是来锻炼队伍,用一场比赛改善球队的问题才是重点。
只不过孩子不在场的时候,我们难免愤愤不平。
一个小孩子的比赛,还要裁判来左右局势,在我看来未免胜之不武(更何况还没胜)。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足球比赛,连世界杯都有黑哨呢,更何况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就是这么从上到下的腌臜,孩子们虽然小,但也得直面惨淡的现实,想要踢球,就必须得习惯不公平的判罚。
我得感谢足球,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见识到社会的阴暗面。所以你以为孩子踢比赛是强身健体,但其实他们早早地就跟社会接轨了。比起象牙塔里的学生,他们时常要面对不公平的情势下战斗。
第二个让我觉得特别不高兴的事情就是本地球队沆瀣一气。
这次的比赛是邀请制,并不是报名就能参加,有资格参加的都得是大赛中有名次的,里面不乏几个绵阳当地的球队。
没去之前,我一直觉得一个小娃的比赛,能有什么黑幕?
谁知道这些俱乐部,为了成绩好看,竟然可以干出彼此让球,大家分大饼的勾当。
比如说,A队跟B队踢时,A队就用主力,B队用替补,这样A队就能轻松获胜。而B队打C队的时候,C队上替补,B队上主力,这样B队就轻松获胜。换成A和C踢的时候,C队上助力,A上替补,这样C获胜。
然后省下的余力就来踢其他外来的球队,最终实现本地俱乐部包揽前三名的“壮举”。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们每次都会早到一些,没事儿了就在场边看看其他队的比赛,什么水平、上了哪些球员,多少还是能有印象的。
今天这个队怎么感觉跟昨天不是一个队的次数多了之后,多少也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俱乐部有了成绩家长开心,就能招到更多的学员,咱不是不能理解,但是踢个比赛,还要大家组团搞什么田忌赛马,是不是格局也太小了点?就不能凭实力说话吗?
当然了,我们此行想要锻炼队伍的目的也的确是狠狠地达到了,场场都是精锐部队。
虽然很疲劳,但是孩子们也踢出了高质量的比赛,就连当地的裁判都说,我们这个球队在绵阳市就是前三的水平。
最终,我们以2胜、3平、2负的战绩(其中有一场平局由于对方年龄超标,直接判负3:0,但场上的比分是0比0),排名积分榜第4。
我们排名第四,就是冠军组的冠军,前三名是另外一个组别,多少还是有点皆大欢喜的意思。
成绩虽然不是很亮眼,我们这支原本人员就不齐整(两个主力没有在)的球队,也的确在苦战中成长了更多,就连替补们都得到了长足的锻炼。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可以格局大一点地去感谢当地的球队,给了孩子们一个非常高水平的系列赛,几乎没有一支队伍是鱼腩队。
印象中只有一场踢出了大比分,裁判还提前结束了5分钟,说是害怕本地球队输得太难看,不好给家长交代。
什么样的主场优势我这次可是都见识了。
抛开需要给孩子们灌输的正能量不说,作为成年人,我个人多少对于暗箱操作的事情有些鄙视。你不在现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们心目中纯粹的足球,在成人的眼中不过就是场利益分配的游戏。
国内的踢球环境,真是越接触越让人心寒。
第三件事就是我很心疼荣哥。
由于比赛强度的陡然上升,让荣哥被针对得太狠了。几乎每一场,他都在草地上翻滚。
我看了这么多场比赛,没有哪个球队的前锋比荣哥摔得更多了。
在后卫堆里找机会成了常态,场场比赛我在场上和场下听的最多的就是“夹九号,注意九号,不要让他过去”,他们几乎是肆无忌惮地在撂倒我儿子。
但即便是被针对成这样,7场比赛踢下来,我们队竟然连一个点球判罚都没有!这里我得衷心感谢一下裁判,还能再瞎一点不?
哪怕我们是在禁区里摔倒的,最多就是个任意球,边裁还会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来一句:“可惜了,要是再往里摔两步,就是点球了”。
明明就在禁区里,就装看不见。
我在场边录像,手就没有不抖的时候,不是害怕儿子输球,而是怕他拼抢的时候受伤。他每一次往里突破的时候,我的手心就都是汗。
最难受的一场是踢本地最厉害的球队时,荣哥体力不支,倒下之后直接摔到了后脑,他是半天没爬不起来。教练过去缓了缓,大哥洗了把脸,又接着去踢了。
PS:我视频号里有7场比赛的视频集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不是不知道练体育就得抛开玻璃心,但全天下的人都可以认为这是一个足球运动员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唯独我这个妈妈,永远都不可能平心静气地面对他的一次次摔倒。
荣哥向来被摔多少次,他都不会很在意,爬起再继续就是了。所以我就一直认为这个大哥是个钢铁侠,不在乎身体对抗上吃的亏。
但是其实,他也是在乎的。
最后一场比赛,是一个甘肃的球队,因为他们那边条件艰苦,凑不齐U11的人数,所以只能让一群六年级和初一的娃凑数来踢。
按照规定,孩子超龄,他们每一场都要判负,他们不要成绩主打一个锻炼队伍。
对方在面对我们的时候,依旧是换上了他们最拿得出手的大孩子们,全程没有换一个替补。
虽说我是真心感谢你们看得起我们球队,但是寻摸一整场,愣是一个同龄人都没有的比赛,也着实踢起来有点费尽。
这身高差,让我不免又攥紧了自己的嗷嗷出汗的小拳头。
足球是个高对抗的项目,并不是身体发育上的什么差距都可以通过技战术弥补回来的。看个动图,你们多少就能明白了。
我每次看荣哥他们跟对方追求,都是袋鼠跟兔子的既视感。
这场比赛,最终以0:0结束,也是荣哥唯一一场踢下来,撇嘴想要哭的比赛。
比赛完了,荣爸就直接把儿子抱起来安慰,他应该看到了荣哥想要掉眼泪,是真的心疼了。
我一直以为荣哥并不在意跟大孩子一起踢,但其实他不是不在意,而是没办法,再大也要扛着往前冲。但很明显,这次这个太大了,他没有办法获得进球,他也拦不住。
我随便截了两张动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被好几堵墙包夹的恐惧。
扛不动,真心扛不动。
比赛完了以后,小哥默默地坐在回去的大巴上,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吃香蕉,赛后吃香蕉补充体力,是我随行以来的福利。
我搂了搂他,说:“宝贝,辛苦了,今天踢得已经很好了。”
荣哥默默地回了我一句:“妈妈,我也只是个9岁的小男孩,他们也太大了,腿那么长,我真的过不去。”
听完这个话,我心头连同鼻头,一块堆儿都酸了,赶紧抹了眼泪,不能被车里的人看见。
在别人看来,那就是一场普通的不战而胜的比赛,可荣哥却是从头到尾都想通过努力真真正正赢下来。
这是他唯一一场没有进球的比赛,他觉得好难过,为什么我没办法给球队带来一粒进球?他不在乎踢大孩子,但是他在乎自己在场上无能为力。
我跟荣爸从他小的时候就一直告诉他,不要总是拿我年龄小做借口,对于本该可以拼一拼赢下来的比赛,就该去赢下来。所以打搏击的时候,不算遇见多大的对手,即使心里害怕他也会全力猛冲。
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他比我大又怎么了,我也可以赢。这一次,他是使劲浑身解数都没办法了。
不来看现场,我永远也不能这么深刻地体会荣哥的无可奈何。
我甚至开始怀疑,曾经我教他的那些迎难而上、勇往直前、逼一逼自己就能激发出无限潜力的思想或许都是错的,是让他勉强自己的枷锁,我该告诉他量力而行。
如果我不在他身边,如果是他一个人来参加比赛,他可能坐在大巴上就默默地把这个委屈消解了吧?
一想到这里,我就莫名觉得心疼。这次来对了,我更能理解孩子了。
回去之后,我给他把球服脱下来洗了,屁股跟袜子上的泥,我是打了好几遍肥皂也搓不干净。我就在想,他摔的时候得有多重,才会让泥都搓不掉呢?
万幸的是,整个系列赛下来,荣哥没有受伤,比赛踢完后坏情绪翻篇也快。
当然,没有受伤,也得益于我的精心照顾。
每场比赛之前,我都会给荣哥跟荣哥的小伙伴打自粘绷带。因为比赛强度真的很高,每个队都拿出最拿得出手的阵容跟我们踢,所以打绷带是我这个站在场下的人唯一能保护孩子做的事情。
我自己跟着抖音在自己的脚上练习过很多遍才敢给儿子上脚绑,养娃的路上真是让我学到了不少杂七杂八的知识。
这次比赛踢的是真草,孩子们第一次踢真草,比人工草皮跑起来费劲不说,深一脚浅一脚的,发力也不一样,很容易让腿部疲劳。而且这个草场也不是那么好的操场。下了雨,还有水坑!荣哥还要蹚着泥带球。
几场高强度的比赛下来,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脚踝、膝盖、腿部肌肉的疼痛。
第二天比赛结束,守门员的腿就已经开始疼了,教练说多半跟草地上发力不习惯有关系。赛前没办法,只能想办法给他冰敷,亏得门口小卖部有卖旺旺碎冰冰。
荣哥上场前也觉得大腿不舒服,私家按摩师荣爸一边给他做赛前布置,一边给他按摩。
比赛结束后,我又从美团上订了5袋2kg的冰块,超市里买了塑料袋和保鲜膜,当晚就给有身体不适的孩子做了冰敷,那是一个我一人管七个娃,阿姨阿姨的声音此起彼伏的热闹夜晚。
他们在场上一个个地像个大男子汉,私底其实还是个孩子心性。我忙着装冰袋的过程中,他们一边冰敷,一边彼此之间互相飞书,我都不得不感叹,他们真是不挪我也能让房子鸡飞狗跳。
包括每场比赛都会给他们准备香蕉补充能量,也是荣爸一直嘱咐我的,只要我在场边,就会准备。
这些事情,教练是没有功夫管的,有家长随行,多少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
昨天的文章里,有留言说“终于明白教练都不让家长陪着去比赛的原因了”,我也知道家长跟着,难免会玻璃心,场上场下都可能发生激烈的矛盾,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我自己经历了随行之后,反倒觉得,站在一个妈妈的角度,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陪同。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客场作战要面临怎么样的压力,他们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他们身体疲劳的时候,怎么可能好好吃饭、认真照顾自己的?
这次随队出门,让我看到了很多荣哥在西安看不到的样子,在观察其他的孩子的行为过程中,我大致也能拼凑出荣哥一个人去比赛时的样子。
以往,我都觉得不跟着他去,也是锻炼他自理能力的过程,现在我却不那么想,如果是打高强度的比赛,我会竭尽所能地陪在他身边,精神上支持他,情感上抚慰他,在这诸多不公的现实生活中,至少还能给予他更周全的照顾。
这一次最明显的差别就是父母去了的孩子,在场上的表现都很神勇。父母站在场边,不一定只会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也可能是激励和壮胆。
他们是运动员,但也是一个孩子。父母的陪伴未必就不好,适时适度的陪伴,有助于孩子竞技水平的提高。
竞技体育或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我希望在荣哥还是小小一只的时候,能够给他足够的底气去坦然地面对它,不会影响他三观的正确建立。
足球是强者的运动,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变成强者,但成为强者的过程,同样需要父母的好好守护。
这个观点咱们求同存异哈,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
文末给大家奉上我剪了一整天的绵阳比赛集锦吧~
荣哥朝我发火了:“你是我亲妈!你搞搞清楚啊!”
【团】欢庆十一,来波清仓:木本木米儿童德绒保暖套装,又软又暖,承包娃整个冬天!
又改!北京中考改革取消了小四门,是该高兴还是该哭!
【团】换季特惠:心唯爱卫裤69.9元2条,不买一定会觉得亏的卫裤,还有纯棉袜子29.9元5双!
公众号又改版了,不标星,就看不到我,喜欢荣妈的唠叨式原创文章,一定动动小手标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