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妈的唠嗑群:
在这里
育儿困惑可以问、
低价福利可以买,
定时推送原创干货,
让你不错过任何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咱们聊聊孩子的身高焦虑。
我承认我对荣哥的身高是有焦虑的,从他上小学、吃饭越来越挑食开始,就有焦虑,但不严重,因为他起码都在“中”这个级别,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差。
直到他开始足球比赛,越来越频繁的足球比赛,我开始越来越焦虑。当你看着一个小个子,在一大堆高大健壮的中后卫里跌跌撞撞地前行时,心态就很难平和。
这是荣哥上周六的U9比赛,咱不说他进球多少的问题,就满场翻滚已经让一个护犊子的老母亲在场边不怎么淡定了,我真是恨不得冲到球场上大喊一声:“莫挨我的崽!”然后用我老母鸡的翅膀把娃护在身前。
夸张是夸张了一点,但是那个心情你们应该懂,一方面哀其不幸,我可怜的瘦小的小鸡仔啊,怎么就不能长高点,长壮一点?
另一方面怒其不争,看看人家孩子,都是一个年龄短,也不知到平日里都吃了些啥,咋能长这么高这么壮?
要说学习上好不好的,毕竟还是以孩子的智力能力水平为主,家长的努力也只是为辅。但身高体重,除了先天基因以外,就完全靠后天摄入,这方面不搞好,我们就责无旁贷。
哪个家长不怕自己养出的娃又瘦又矮呢?哪个家长不羡慕人家高高壮壮的孩子的孩子呢?谁会嫌孩子长得高哇!都怕娃太矮啦!
这不最近,又来了个让人不淡定的消息,最新的标准,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又涨了!这意味着……全中国的少年儿童,整体身高水平在提升,咱娃的涨幅如果没有快过标准线,就要掉到下面一档了!
看看人民日报的标题《怎么样帮孩子长得更?》,不就是赤裸裸家长的心声吗?看了这个标题,谁不想点进去看一看?
是这么回事儿。
今年的3月1日,国家实行了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替代原有《5 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同时2009年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也一并废止。
这里要说一下,之前咱们使用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是完全采纳世界卫生组织(WHO)5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制定的,但WHO的标准是在综合考虑人种、环境等因素后制定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
换句话说,它不是给咱们宝宝量身定制的,倒是可以用来跟全世界的孩子比比个子
。
在新版《标准》没有出台钱,咱们一直沿用的是2009年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简称旧版),这二者对比下来最重要的变化有两个:
第一,新版更改了之前的 评价方法,在标准差评价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百分位数评价方法。
大家可以看到表格的第一行,有好些P开头+数字的符号,那个就是百分位的标准,咱们先说说这个表怎么看哈~
简单说来,百分位就是一百个同年龄的孩子从矮到高排队,排在第50位的就叫平均水平,即P50。以此类推,身高在第3个就是P3,在第九十七个的就是P97。
P3~P97之间,是被认为的正常身高范围。低于P3属于身材矮小,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高于P97,属于身材高大。
这里要额外强调一下,娃还真不是越高越好,长太高了很可能是性早熟,必要时要检查孩子是否是激素分泌过多、骨龄偏大等,以免孩子过早停止发育。
第二就是大家关心的数值增长,体重平均增长0.1千克,身高平均增长0.5~0.6厘米。
咱们先整体浏览一下哈~
2009版男童身高标准
2009版女童身高标准
这里要说一下,旧版的评判标准是SD,即标准差,如果身高低于同年龄人群平均值(中位数)的两个标准差则属于矮小症。-SD2以下就是身材矮小了。
新版男童身高标准
新版女童身高标准
大家可以根据娃的身高对号入座了~哥哥已经超龄了不在这个范围内,妹妹还有一个月就7岁了,跟6月9个月的标准约莫一下,应该是P75范围内。
那么新版标准真的比旧版标准高很多吗?我们以6岁男童的身高标准为例来看一看哈~
旧版
新版
咱们先纵向来看,如黄框所示,各个年龄段上的 中位数/P50,普遍有所提高,比如像4岁旧版是104.1cm,新版是104.9cm,提高了0.8cm。
但也有例外,比如说3岁龄就持平在97.5cm,还有2岁龄,旧版是88.5cm,新版是88.2cm,还降了0.3cm。
我只能说新版的数据更精确,孩子们的平均身高标准的确呈向上浮动趋势,但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夸张,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正常生长标准范围内,就完全不需要紧张,都是毫厘之间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之前就一直是在-sd2~-sd3之间的话,就可能会很心塞。
我们还以六岁男童的数值为例。
如红框所示,按照旧的标准来说,-3ds的数值只有104.1cm,-sd2的数值是108.6cm,而新版P3的数值是110.3cm,比旧版的-sd3高了6.2cm,比-sd2也提高了1.7cm!
这就意味着原来身高在-2ds与-1sd徘徊的孩子,直接就进入了身材矮小的行列!你说家长心不心塞!
同样的,对于身材高大的标准也做了改变。旧版六岁男童给出的+sd3标准是132.1cm,而P97的数值是127.3cm,下降了4.8cm!
这意味着对于身材异常高大的标准降低了!
其实也透露出一个消息,那就是我们对于性早熟的问题更加谨慎而重视,如今的孩子营养都好,一个班里,个子比别人高出一整个头的孩子比比皆是。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孩子高一点,多半没有那么担心,反倒是个子矮的,十分发愁。一听新版正常值的最低标准还提高了,好些家长都不淡定,生怕自己的孩子长不过日益增长的标准线。
可事实上,并不是越高越好,超出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生长范围的孩子,要考虑是否是生长激素异常、骨龄偏大等问题。
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身高焦虑,导致孩子滥用药物或保健品,吃出性早熟,造成骨骺早闭,反倒影响了孩子的身高。
荣妈想说的是关于这个新的标准出台,不应该从焦虑和恐慌的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孩子的世界无奇不卷,身高咱就不要再卷了吧?
在我看来,随着近10年来,中国孩子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运动量的增加,我们的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长了,是历史必然!它证明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身体素质和生长发育都更好了,原本是可喜可贺的。
201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完成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成果公报》中显示:
2014中日儿童青少年身高(女)对比
2014中日儿童青少年身高(女)对比
2014年的数据表示,在7-18岁中日儿童青少年(男)身高统计中,除12岁外,中国男生均显著高于日本男生。中国女生各年龄段也均显著高于日本女生。
你可能会说,日本人那么矮,超过他们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日本是我们身边活生生地先天基因不行,靠后天营养改变身高的例子,所以咱们也很喜欢跟他们做对比。
根据2020年“世界人口评论”的说法,如今的日本人是比中国人高的,尤其是男性,高了2cm还多。
很费解是不是?
这是因为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就在推行牛奶政策,政府提出了“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口号,从中小学校开始,打小就培养饮奶习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民的平均身高提升了10厘米!
而同时期的我们,还在吃不饱饭的时代,更别提营养均衡了,所以上一代长起来的人,受后天营养因素的影响,就给整体水平拉了后腿。
但没关系,咱们下一代不是已经比日本高了嘛~毕竟先天基因的优势在那,后天营养劣势补上来了,娃的整体身高优势就又回来了。
基因决定了孩子身高的基本值,我们焦虑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但后天的营养补充、睡眠充足、体育锻炼这些因素,被证实都是可以提高身高的上限的。
与其为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烦恼,不如想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变,
标准数值,并不是针对大多数出于正常生长范围内孩子的,而是为了筛出P3以下和P97以上的这些不合理个例的,这些人需要医学上的干预,正常范围内的孩子不建议搞什么生长激素之类的事情,搞不好揠苗助长哈~
咱就放宽了心,差那零点几cm就掉档的事儿,需要关注但不必紧张,营养、睡眠、锻炼合理安排,剩下的就看孩子命中注定能长多高了。
每次我看荣哥比不过人家的时候,都恨不得把他按在抢上填鸭喂饭。但是看着每一季的裤子不自觉的都短了,就又淡定了。娃不是在长呢嘛,维生素和钙不是在吃呢嘛,体育锻炼就更不用说了嘛,除了睡得不多,不就没啥了嘛~
所以焦虑什么的都是对比出来的,如果隔壁老王家的小王、老李家的小李、老周家的小周都没有大荣高,该焦虑的就不是我了嘛~
强迫自己知足,不去攀比,是妈妈们一辈子的修行。
既然说到长个,我就再提一句,呐兔的营养补充剂(多种维生素、钙+VD、叶黄素)的优惠券到这个月底截止哈,有需要还可以下单。
因为耽搁忘记了领券,或者没看见我之前团文的戳这里 德国进口呐兔维生素软糖返团,单瓶低至66元,长个、护眼、免疫力一个都不能缺!
【团】冲鸭!荣妈刷脸来的私家福利,小蓝羊的鞋子从没这么便宜过!
怎么答都不对的问题:按头学跟躺平养,哪种孩子更快乐?
为什么中国人都只迷信食补,从来不相信维生素?有娃的一定要看!
【团】开学爆款,抗摔好洗、山姆买断货的coolgear水杯,只要49~69元带回家!
如果你喜欢荣妈记录的两小只的生活,以及我自己试出来的育儿干货,请一定动动你的小手,给咱们公众号标个星,不然就看不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