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三学子含泪离校:若干年后,孩子会如何谈论此次疫情?

2020-05-27     亲子沟通如何说

原标题:吉林高三学子含泪离校:若干年后,孩子会如何谈论此次疫情?

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灭顶之灾;也能带来脱胎换骨的成长。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随着绥芬河,舒兰,丰满等地陆续封城,武汉全市普检出200多例无症状感染者,国人对疫情的反扑复燃,又增添了几分忧惧。

然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孩子们的遭遇。

一个视频在网上流传:

吉林某高三学子们在教室里举拳宣誓:“有担当,不埋怨,成功路上永向前。战胜病魔斗新冠,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然后,含泪默默离开学校。

作为一个教师,我对孩子们的境遇感同身受。高考前夕,知识的查漏补缺融会贯通,考试技巧的摸索与心理素质的锤炼,何其重要,说一刻千金也不为过。很多孩子因为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者考试技巧的不足,与名校与理想擦肩而过。如不是情况过分危急,谁也舍不得耽误孩子们这千金一刻呀!

天底下没有一个个体会独立存在。此次疫情,整个地球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地地道道的人类大劫难。

看着身边聚精会神上网课的孩子,我心想,十几年,几十年后,这帮孩子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领衔主演,那时的他们会如何谈论这次人类灾难?除开亲身感染或家人感染的痛苦煎熬,这次灾难会给所有的孩子们留下怎样的人生刻记呢?

也许高三考生会痛惜被疫情耽误了的名校梦?

也许孩子们的眼镜又增加了几百度?

也许因为迷恋游戏与父母关系势同水火?

也许因为家庭收入锐减,孩子待遇降到谷底?

也许是异国他乡的惊恐,回国途中的惊险以及还回不回英国拼绿卡的纠结?

总之,只要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年龄以上,就不可能对这次疫情没有丝毫印象。

而如何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有正面影响,有成长价值的客观印象,就看家长如何引导了。

印象一,灾难前的悲悯。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建有关于战争和灾难的纪念馆纪念碑,如“奥斯维辛集中营”,“汶川地震遗址”,“日军731部队遗址“等。用真实存在告诉人们不要忘记人类曾经受过的苦难,共情人们对自由和安全的渴望。唤起人们的同理心和慈善情怀,尽最大努力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们。

同时,让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懂得,灾难和意外是常态,如果遇到了,悲伤绝望无所裨益,只有冷静面对,用心思考,才有可能找到出路。让孩子在心里建立起对灾难的认知和接纳意识,练就一颗强大坚韧的心脏,应对不知何时猝然降临的灾祸。

印象二,灾难中的坚强。在孩子未来几十年人生旅途中,还会遇到数不清的天灾人祸。与其现在遮遮掩掩,担心孩子安全感受损,莫如告诉孩子这次灾难的真实情况,告诉孩子别怕。引导孩子看到国家的力量,民众的坚韧,个体的奉献和体制的优越,让孩子看到光明和希望,树立战胜艰难困苦的信念。

印象三,深知灾难的代价。除了生命健康的失去,还有经济的停滞倒退,生活秩序的打乱,学业收入的受损,尤其个人活动的受限以及各种不完美不适应。告诉孩子,这就是灾难的代价,虽然痛苦郁闷,但比起那些失去生命健康和受伤受损的人们,我们应该感恩和知足。

特殊情况下,听从国家统一号令,对于暂时失去自由和快乐的郁闷,请愉快接受,默默消化,而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不爽,闹到别人无法生活和工作,那就是素质修养问题了。

印象四,在苦难中成长。古人云“多难兴邦”。说的就是灾害和苦难,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和改变命运的决心。面对滔天的灾难,是就此躺倒认怂,还是奋起迎战,战胜困苦,全看个人心态如何。十几年前非典爆发,各种实体店纷纷倒闭,马云刘强东却创立了阿里巴巴和京东,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时代春天。

2018年杭州“毒保姆纵火案”男主林生斌,面对妻子和三个孩子葬身火海的灭顶之灾,他心碎神伤,抑郁迷茫,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全国人民的关爱,让他挺了过来,走了出来,将个人痛苦化为对弱势群体的慈悲关爱。多次捐赠,为贫困地区孩子送物资。

最近,他又开始网上带货,瞬间圈粉200万,灾难让他失去亲人和家园,灾难也促使他顽强挺立,活出了生命的质感。

印象五,灾难后养成好习惯

要通过此次疫情,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上:勤洗手,戴口罩,减少聚集,使用公筷,不购买食用野生动物;早睡早起勤锻炼;

生活方式上:在家做饭吃饭,减少聚餐和外卖;断掉虚荣奢侈的月光习惯,开始储蓄理财;少玩游戏,多报课程,储备几个谋生救命的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人格修为上: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悖逆;多一些谨慎,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谦恭,少一些轻狂。牢记因果定律,做内敛自律的君子,规避灾祸。

我们已经与疫情博弈几个月了,今后还将继续与之在搏斗中共生,并且准备迎接更多灾难的发生。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我们该怎么办?

灾难是一面双刃剑,可以带来灭顶之灾;也能带来脱胎换骨的成长。

面对灾难的不可避免,是让孩子被负面影响吓趴,还是学会苦难中成长?

全看家长的修为了。

作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头条号签约作者 头条青云获奖者

本头条号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Es1VnIBd4Bm1__YYW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