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大女婴被楼上掉落的洗发水砸进ICU:高空坠物有多恐怖?

2020-05-15     亲子沟通如何说

原标题:6个月大女婴被楼上掉落的洗发水砸进ICU:高空坠物有多恐怖?

作者:桐桐妈

天降洗发水,深圳6个月大婴儿被砸,住进ICU病房。

5月11日晚9时许,广东深圳,一女子抱着6个月大女婴正常行走,突然从天而降两大瓶洗发水,其中一瓶砸中女婴的头部。

被砸后,一旁好心人帮忙报警,家人迅速将孩子送往深圳市儿童医院抢救,女婴被诊断出 双顶骨、枕骨骨折伴双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顶部头皮血肿。

目前,婴儿病情尚不乐观,医院已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正在ICU病房抢救。

近两年,光深圳一地高空坠物伤人事件就屡出不穷:

  • 今年5月初,深圳龙华区一名9岁的小女孩被高空坠物砸中头部,受伤入院,经调查,系超市二楼外墙老化掉落所致;
  • 2019年11月26日,深圳龙岗区一男子被高中坠物砸伤,其“凶器”是一瓶喷雾气罐,被砸者右眼受伤严重,确诊失眠;
  • 2019年6月13日,深圳福田一名5岁男童被一扇从高空坠落的玻璃窗砸伤头部,虽积极抢救,但最终还是不治身亡......

一桩桩惨案的背后,都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

高空坠物被称之为“城市上空的痛”,然而很多人对此却是抱有置之度外、满不在乎的态度,要知道,一旦出事,是我们每个人都担不起的责任。

上周六,带孩子去表哥家做客,表哥家住在一楼,阳台外带个小院子,院子被表嫂布置的颇有意境,绿植、秋千、石桌,看着让人忍不住就想在里面喝喝茶聊聊天。

可抬头一看,我便皱起了眉头,只见三楼窗户边有几盆绿植,感觉风一吹便会掉落。

可能是看多了类似高空坠物伤人的新闻,见此我便揪心不已,趁着表嫂不忙,我便将内心的忧虑和她说了,听后她也是哀叹不已,说与上面的住户沟通过多次,但 对方都以至今未掉落为由拒绝将花盆挪走。

什么破理由?难道非要出事了才算事?出了事请问你们担得起吗?

我建议表嫂此事不能就此结束,万一出事了伤害的可是她家人啊!可以找物业与之沟通,并在未将花盆挪走之前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在院子上方做个防护网或玻璃顶之类的,一定要确保家人的安全。真的不是我活的太胆小,而是这个世界充满着太多的不安全因素让我不敢抱有一丝丝侥幸心理。

还有些人,总觉得在窗外扔个小东西没什么大不了,要知道,就算是一个很小很轻的东西,其杀伤力都是很大的。央视《第一时间》栏目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些能置人于死地的物品,是看起来多么的微不足道。

从10米高坠落的物体,速度在10米每秒以上,速度比百米赛跑冠军还要快,10米高,不过是三层楼的高度。

一颗四厘米的铁钉,从18楼高空抛下,能插入颅骨。

一个易拉罐从15楼抛下,可砸破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当场死亡。

一枚西红柿从5楼扔下,可击碎0.5厘米厚的玻璃。

一颗麻将、一个鸡蛋、一块西瓜皮,从不同高度坠落,可致人不同程度的伤亡。

看到这些后,你还敢对高空抛物抱有侥幸心理吗?

那么,面对高空坠物的危险,我们做父母的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在家里来个全方位无死角的自查。

自查家里哪些地方? 着重是窗户、阳台。

  • 窗户具体检查看窗户的窗铰、铆钉、螺丝、窗锁、玻璃、滑轮
  • 阳台要及时清理容易被风吹掉的物品,如花盆、晾衣架等,避免意外高空坠物的发生

其次,对孩子进行一次专题安全教育。

关于高空坠物,应该怎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呢?

  1. 告诉孩子,绝不能从窗户或阳台乱扔东西;
  2. 看到“小心高空抛物”警示牌,要绕道而行;
  3. 走高层建筑路段,尽量走有防护内街;
  4. 恶劣天气,比如大风、雨雪、冰雹天气,出门时要小心观察;
  5. 不要贴近老化的大楼及广告牌下行走或逗留。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化险为夷。

很多情况,高空坠物并非人故意而为,仅仅只是个意外,可是意外往往也能被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

一些国家出台规定,高层建筑物的窗户只能向内开。

在国外一些城市,有的地方临街的窗缝连胳膊都伸不出去,极大地减少了高空抛物的可能。

有的地方则规定,建筑物的一层到二层之间,要加装防护网,避免物品无意中坠落,伤及路人。

其实,这些手段都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借鉴。

除此之外, 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防止自身受伤害的同时,也应该不让自家成为伤人的“凶手”,除去定期自查外,看到安全隐患也应该及时上报物业或有关部门。

关涉生命的事情,向来没有小事。

治理高空坠物,的确很难,但假若一直这样下去,每日行走在城市中都得提心吊胆,自求多福,这样的话,又谈何幸福感?

高空坠物,唯有所有人携起手来,才能真正让“悬挂在城市上空的痛”彻底从我们身边消失!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头条号签约作者。

本头条号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kKEGXIBd4Bm1__Ydn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