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暑假,大概已经很少有家长不给孩子报兴趣班,或者中高考科目补习班了。以我多年的观察,不恰当地给孩子报兴趣班或补习班,真地是在浪费金钱的同时,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折磨孩子的身心。那么,报兴趣班和补习班有哪些不恰当的方式呢?
莫把“暑假”变“第三学期”
一、盲目追求考级而报兴趣班
钢琴终于过八级了,但是此生再也不愿碰钢琴了,再也不愿弹奏一曲钢琴乐了。这就是中国式兴趣班教育。
虽然,多数兴趣班都打着艺术兴趣、艺术审美的旗号,但是兴趣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是“引子”,见好就收。兴趣班的老师会千方百计地诱导家长和孩子准备考级。只有考级才可以把兴趣班的课程拉长为五、六年,他们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万事万物,当你把它当做兴趣时,给人无限愉悦的审美大门就会向你展开;当你将功利性附着其上时,审美的大门就会关闭,曾经给你无限愉悦的事物就会变成苦役。音乐、舞蹈、钢琴等等艺术兴趣教育概莫能外。
这些兴趣班的人通常会跟家长说,如果你孩子钢琴过8级了,X城的重点初中随便上。带着这样的功利性目的学艺术,就远离艺术的真正殿堂了。
多数孩子是在五六年级考过钢琴等八级的,但是考级的痛苦剥夺了他们的童年,其梦魇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很多孩子初三写作文时,提到考级往往都是咬牙切齿的痛和永不磨灭的恨。难怪很多考过钢琴八级的孩子往往会一生再也不碰钢琴。
由于假期空余时间较多,很多家长在暑假给在考级路上的孩子报了长长的兴趣班课程。
家长们,你们或许以为你们的孩子既在享受艺术之美,又在铺平考级之路。我要告诉你们,你们错了!你们是在掏空自己的腰包,让孩子在本应快乐的暑假接受“苦役”。既然要考级,既然要功利性目的,艺术审美的大门早就向你的孩子关闭了。你的孩子只是在“苦行”,除了能上重点初中这个功利性目的外,这样的“苦行”只有毁灭性的负面效果:摧毁你孩子对艺术天然的爱,让艺术之美远离你孩子的一生。这已经不仅仅是浪费时间了,这就是在折磨你孩子宝贵的唯一的生命。
在本应欢天喜地的暑假,看着孩子目无表情地背着沉重的乐器,看着孩子在钢琴架前的木讷迟钝,我真想为艺术一哭,为孩子一哭,为家长一哭。
考级往往成为学生一生的梦魇
二、把暑假变成“暑学”
暑假毕竟是个“假”,休养生息应该是暑假的主要功能。
有些家长,早在期末考试成绩刚刚出来之时,就给孩子报了3个,甚至是4个补习班。不足2个月的暑期被补习班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加上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这些孩子的暑假比平时上学还要辛苦得多。
“我不想要周末,我更不想要寒暑假!”一位初二的女生向我哭诉。
“周末作业本来就比平时多,又要上3个补习班,我累死了。寒暑假要上的补习班更多,从小学3年级到现在,除了除夕那几天,我几乎没有休息过。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期末考试前,我告诉学生,你们要要好好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否则你们的妈妈会在暑假给你们报N个补习班的。我的话音未落,一个男生笑着说,我妈已经给我报了3个了。
“如果你能考好,我会说服你妈妈给你减掉2门课。任何同学,如果你的父母给你们暑假报了3个以上的补习班,你们告诉我,我会劝说你们的父母给你们的补习班减少到1个。”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需要在暑假放松身心,以便于带着知识的饥渴感进入下学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常识。然而家长的焦虑让他们忘记了这个简单的常识,让他们的孩子在整个暑假疲惫不堪。疲惫不堪的身心能在补习班学到什么呢?疲惫不堪的暑假结束后又是紧张的新学期,暑期的疲劳又影响了新学期的有效学习。如此恶性循环,补习班越上越多,成绩越来越差。补习班掏空了家长的腰包,也掏空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心力。
我多次跟家长交流,建议他们,不管孩子的成绩有多差,万万不可一下子报好几个补习班,全面出击的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我们建议他们给孩子最差的一门课,或者最有信心进步的一门课先报一个补习班。等这门课提高了,赶上班级同学的平均水平了,停掉这门课,再报另一门。期末家长会上,我再次重申我的建议。但是,我明白,不会有多少家长能听得进去。我几乎每个暑假前都承诺学生劝说他们的家长减少他们的补习课程,但劝说成功的概率年年都不高。
欲速则不达。正因为孩子成绩落后,我们更要尊重科学,尊重常识——暑假是个假,暑假不是“第三学期”(一年有两个学期),孩子需要暑假来休养生息,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
当你们用补习课程把孩子的暑假排得满满的时,你们的孩子就不是在补习了,他们在受苦役,受折磨,而这些折磨都是你们掏空腰包买来的。
暑假中受“苦役”的孩子
三、孩子无心学时
有些家长一看成绩差,立刻报补习班,但是他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孩子根本无心学。
不解决孩子的厌学、无心学的问题,补习班报得越多,浪费的钱和时间就越多。
有些孩子表面上是去补习班补习,其实是和同学约好了去补习班玩。补习机构一般也不会把这种情况反馈给家长,因为一旦反馈,家长就会停止其课程。
只有解决了孩子的厌学、无心学的思想问题,报补习班才有价值。
不少人说,家长的钱是最好赚的。
虽然说,为孩子花钱是应该的,但钱要花得值。
当我们掏空腰包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折磨孩子疲惫不堪的身心时,孩子成了最可怜的人,我们输掉了现在,也输掉了未来,“赢的”只有补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