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洗热水澡是非常惬意的,舒暖身心又放松。
但在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冬季,洗澡也讲究,不然很容易生病哦~
易有的洗澡误区
不少人认为冬季天气冷,水温高点、时间长点更暖身,若是紧闭浴室的门窗更暖和,频繁搓泥对皮肤好……这些洗澡误区你中了几个?
- 误区一:水温过高
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近,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表层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程度;此时全身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涌入外周血管,导致心脑血回流较少,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意外。
建议:将水温控制40℃左右,再根据情况酌情调整。
- 误区二:洗澡时间过长、紧闭门窗
长时间的热水淋浴或泡澡都会刺激皮肤,如果怕冷再紧闭浴室的门窗,更不利于健康。
毕竟洗澡是一件耗费体力的事情,长时间处于高湿度、高温、相对密闭的环境,极易引起身体缺氧、供血不足等意外。
如果在相对封闭环境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还会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为了健康着想,洗澡时间不要过长,同时浴室留通风口。
建议:洗澡时间控制20分钟内,老年人最好带板凳洗澡同时注意防滑。
- 误区三:洗澡顺序不当
体温在洗澡时突然升高使血压波动增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或致使脑血管破裂,从而诱发脑卒中意外。
因此洗澡要注重顺序,让人体调节系统有个适应过程。先冲洗脚部,待脚部暖和再洗脸、冲洗躯干,最后头部。
建议:可善用取暖设施,如提前5—10分钟打开花洒,或是暖气、电暖炉等暖和浴室,适应后再洗澡。
洗澡前、后喝一杯水及时补充身体水分,以免脱水。
- 误区四:身痒就该多洗澡
每次抖动衣服都能观赏雪花飞舞的样子,烦恼脱落的皮屑,还忍住抓挠几下。
冬季洗澡太勤、在强清洁力度洗浴用品的加持下,皮肤干痒起皮更明显,所以尽量选择温和的洗浴用品,少搓泥,浴后涂抹身体乳注重保湿。
建议:干燥寒冷地区老年人5—7天/次,年轻人3—5天/次,但皮肤干燥和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患者一周一次为宜,且浴后涂抹身体乳等保湿产品。
这种情况不应洗澡
洗澡时间可视情况而定,但洗澡前有这些状态,千万不要洗澡。
1、饱食(半小时内)或饥饿状态
饱食半小时内洗澡会影响消化,造成消化不良;饥饿时血糖水平较低,洗澡易引发晕厥。
若空腹时间不长,且洗澡时间不长,注意点是没问题的。
2、剧烈运动后
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正活跃,此刻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导致供血不足或晕厥。
建议劳累运动后或是运动后,休息半小时以上调整好状态再洗澡。
3、饮酒后
饮酒后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影响糖原释放,此时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极易引发低血糖,导致晕倒甚至休克。
少量饮酒需休息20分钟左右洗澡,大量饮酒至少需休息1小时以上,待酒醒后再洗澡。
4、血压过低时
血压过低时洗澡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虚脱。
多冲洗、按揉3穴位
洗澡时不妨多搓洗这几个穴位,保健又安心,空闲时也可多按揉。
1、腋窝:极泉穴
腋下最易产生臭味、藏匿病菌、易被忽略的部位之一。
但腋窝顶端有归心经的极泉穴,洗澡时适度搓洗可疏泄心火,调理睡眠,减轻心悸、胸闷等症状。
2、肘窝:曲池穴
肘窝是心经、心包经、肺经通行部位,外侧有曲池穴,搓洗曲池穴可疏经络、通气血,保养心肺健康。
3、膝窝:委中穴
膝窝牵连着大部分腿部肌肉,也是腿上最易藏垢的地方。
委中穴位于膝窝的中心处,有肝经、肾经、膀胱经通行,能益肾固阳、化湿利尿。
常冲洗膝窝还可缓解腿部疲劳,预防静脉曲张,减轻关节疼痛。
洗澡的讲究你学会了吗?洗澡前后记得补充水分,自行掌控洗澡时间,切记中老年人要做好防滑措施。
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如有侵权,请告诉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33D_G4BMH2_cNUgCZ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