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正确就能防止受伤吗?比如深蹲,当我们变换动作时通常会膝盖痛,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调整动作或者模式和调整重量是一个道理,动作改变的越多,可能不同关节的受力完全会不用,我们使用的卧推重量,就是关节受到的阻力就是力矩,当肌肉产生张力,张力会改变力矩来对抗外界的阻力。所以改变动作或模式,和你采用负重的道理一样。我经常会提起力臂,比如重力的力臂,可以先把力臂的力线画出来,如阻力的方向,力的方向可能会被器械的调整而改变。但是力到关节的距离就是力臂,很难说清楚。
比如侧平举,身体到重力的方向的水平距离可以想象一条垂直哑铃的线,这条线到肩关节的距离,在你侧平举的时候,刚开始是很容易的,举起十磅的哑铃肩部活动范围大约30度,但再往上举10度就非常难了,越是接近水平距离越难。
阻力的大小有两个因素决定,力距和外力矩。侧平举肌肉对抗的是外力矩,刚刚举起的时候,手离开身体的距离大约8厘米,那就是哑铃的重力乘以8厘米就是肌肉要对抗的外力矩,如果手臂举起到接近水平,那是就是这个十倍左右了。同样的道理可以分析深蹲时的膝盖,主要是髋关节主导的深蹲。
比如你做300磅,考虑到臀部非常靠后,不管你蹲的多深,在底部的时候,杠铃离臀部大约45厘米,那就是负重乘以45这就是你需要对抗的外力距,但髋主导的深蹲杠铃离膝盖的距离只有13厘米,这样你可以推起更重的杠铃,比如400磅。如果你第一次使用髋主导的深蹲,你的膝盖一下子离杠45厘米,45*400相比13*400这数字肯定不小。
并不是杠铃多少重量关节就承受多少重量,有点抽象,重在感受,不要用定性的方法去看待训练,如果收缩感好就好。这影响关节的受力,你可以画出力矩草图,但是也要考虑身体的三位结构,实际可能不是那个样子,如果你可以画出来看清楚关节收到的力矩,哪怕是你这次使用的重量过轻,计算的结果,力矩可能要比上次大三倍,这个力矩可能是你膝盖无法承受的。
训练要慢一点除非你训练后可以超量恢复,否则会受伤,你要明白膝盖的位置不一样,阻力距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膝盖和杠铃的距离变了,那你就要考虑你的负重是不是可以的。
如果你第一次做不要上大重量,循序渐进。不要给身体太多刺激,保证身体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如果你的关节紧张,深蹲的时候左右就不平衡,或者髋关节紧张,膝盖内扣,踝关节紧张,膝盖位置不到位。
有新的动作和想法是好的,你动作的姿势都是对的,所有的你都考虑好了,就是受伤了,那可能就是力矩分析时候出了问题,负重和力距的综合结果可能超出了身体好承受能力。最后感谢收看,欢迎留言,感谢你对一只肌的支持。
#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