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原生家庭决定论”:你混的差,又是原生家庭的错?

2019-09-21     迪迪干货

01.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前几天,微博热搜榜出现一个话题“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一生”,引起大家热议。

起因是源于BBC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花了50年时间,跟拍14个来自不同家庭、阶层的孩子。

跟拍的结果是残酷的,原生家庭富裕,长大后依旧享受社会带来的优质资源,成为社会精英;而贫穷家庭的孩子跟父母一样,忙忙碌碌,拿着微薄的薪水,为生计而担忧,仍旧在社会最低层。

这14个小孩,只有考上牛津大学的尼克,从乡村里的穷小孩,成为美国核电研究人员,真正实现阶层跨越。

于是,“原生家庭决定了”再一次成为话题。

其实早在2008年,“豆瓣父母皆是祸害”小组都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爹妈是如何奇葩、强势、打击自己的。对于中国讲究孝道的社会,这个小组的诞生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但在当时对于受到原生家庭重创的人,这个小组成为他们的“港湾”。

而这些年,随着《小欢喜》《都挺好》《欢乐颂》这些电视剧的热播,大家对“原生家庭”的问题变得敏感看重,“原生家庭”从原来的心理学词语变成大众热词,但也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有的事情都甩锅给“原生家庭”。

“我的人生如此糟糕,就是我家庭条件太差”

“我现在变成这样,是因为我妈小时候对我的教育”

“我到现在都一事无成,是因为儿时的创伤”

……

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不是。

只是我们习惯性玩“归罪”游戏,把原因归在外部。

我们怪原生家庭、怪大环境不好、怪周围的队友是猪队友,唯独不怪自己。

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寻找原因,是理性而又残酷的,归罪只需要玩情绪。

可以很简单粗暴的说,我的痛苦都是你导致,所有的问题都是你害我的。

我们一边嫌弃原生家庭,一边倚仗原生家庭做背锅侠。

02. 别扯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好的原生家庭

最近我在看鲁迅的文学作品,也搜索了很多论文,作为辅助材料学习。鲁迅父亲对鲁迅的影响很大。

小时候,鲁迅父亲对鲁迅要求非常高,接连找了两个私塾先生鲁迅父亲都不满意,最后鲁迅被送到“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接受“方正、质朴、博学”的的宿儒寿镜先生的教导,接受中式教育,度过了11-16岁的少年期。

中年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不同角度自述成长历程,其中一篇《五猖会》由民间迎神赛会活动写起,讲述小孩子对打破日常的“狂欢化”盛会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向往,但父亲却命令鲁迅读《鉴略》,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看会。”就这样,父亲浇灭了幼年鲁迅的好奇心。中年后的鲁迅仍旧不解,为何父亲当时要在那个时候叫他背书。

看到这里,我们会说鲁迅有一个不太好的原生家庭,父亲的强势,严厉,导致长大后的鲁迅敏感、多疑、尖刻,会说我们要崇尚快乐教育,要快乐学习。

可是你换一种角度想,父亲对鲁迅的教育也成就了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培养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国学功底,才有了鲁迅弃医从文,在文学道路上走的很顺,他的文字对中国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向往的生活》有一期,请来Angelababy和小提琴家吕思清。在节目里,小提琴家吕思清和刘宪华来了一段合奏,演奏结束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

“你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原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Angelababy问:“你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Angelababy感概,“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这段对话,很多人都在说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狠心,逼孩子。但你有没有想过,“逼”的后果就会出现争吵,孩子会不理解父母,童年一半时间在练琴,这个时候父母不可能开朗,而是变成严厉的老师监督你,也不可能是快乐教育,你的童年也不是100%快乐的。可长大后,这个本领成为生存的技能,你难道会说:“这是原生家庭的错吗?”

我这么说不是想跟你抬杠,说这两个例子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而大多数原生家庭父母势力眼、伤自尊,像樊胜美、苏明玉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原生家庭非常糟糕。

可你有没有想过,千万个家庭,有千万种模式,而这些模式成了家庭的DNA,不断的复制传承。

我们很难说暴力、道德品行不良,父母缺少责任感,重男轻女是因为目前原生家庭的错,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家庭世代流传的家族问题,你很难追溯根源,找到真正的原因到底是出自自己父母,还是上一辈,甚至是祖先。

原生家庭固然重要,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什么样的原生态家庭是好的呢?答案只停留在理论。

人是灵活,多变的,家庭也是千变的。

03. 人,改变自己的潜力很大

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人针对开头这个话题,表示95%以上是决定的,能够突破阶层的只有5%,认为这是符合幂率定律,大多数人突破不了。

这个观点让我想起有一个亲戚跟我说,你在所有的兄弟姐妹当中,天赋不高,起点也低,所以你能到的阶层是有限的,再往上是不可能的,你跨越不了。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我同意天赋不高,起点低会比别人走的慢,遇到的困难多,但我不同意人无法突破已有的阶层,如同樊胜美说的一句台词: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宿命了。

原生家庭是一张烂牌,不一定会一直烂到底,是可以成为一张好牌,甚至是王炸。

1955年,心理学家埃米·维尔纳和露丝·史密斯做了一个研究,研究的主题是早期逆境对人生毁灭性的影响。

研究的对象是996名婴儿,这些婴儿的原生家庭都非常极端,父母长期时间生活在贫困中,受到的教育程度很低,没有工作,有些家庭的成员还酗酒或者患有精神疾病。

这669名婴儿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10岁的时候出现严重的行为或者学习问题;18岁,有的孩子有犯罪行为或精神疾病。

看到这里,按照原生家庭糟糕的理论来推理,这996名婴儿,长大后至少95%的人是不良少年,长大后没出息。

可事实,仍旧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便原生家庭不好,成长充满高风险因素,但最终成长为有能力、有爱心的成年人。他们超越了原生家庭,找到好的工作,组建温馨的再生家庭。

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如果说自己家庭没问题,都不好意出来混了。

这个世界上哪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18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可以说原生家庭太差;但18岁以后,你已成大,迎来了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的天地,之后随着年龄越大,你还拿原生家庭说事,还要脸吗?

心理学引出“原生家庭”的目的,是为了正视自己的缺陷,更了解自我,理解他人,而不是让这个词当背锅侠,成为你无能的理由。

04. 决定你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你自己

我们都曾受伤过,也许原生家庭的伤你很难完全痊愈,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以下几个小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你想要改变,就要学会“自救”。

很多人利用樊胜美,评论一个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自己,躲不掉。可我们都不要忘记,樊胜美在此一直都拒绝成长,在工作上是老油条,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找男人身上,始终都想要用美貌获得优质男人,从而改变命运。抱着这种想法,怎么可能会变好呢?好在后面,她终于明白,能救自己的终归是自己。

当你意识当原生家庭不好,想要改变,就会下意识学会反省,会想办法跟优秀的人做朋友,吸取他们的优点,而不是抱怨。

改变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都是你“愿意改变”。

第二, 人不能自省,那就先学会“他省”。

18岁以后,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进入到社会,我们会碰到各种优秀的人,或者是人渣,我们可以透过他们,研究别人的得失,吸取教训,完善自己,这样原生家庭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像曾国藩,他的原生家庭不能算特别好,可人家到了翰林学院之后,结识到优秀的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三十岁的时候,决定要当圣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坚持阅读、学习,反省。在这过程中,仕途有过不顺,有得罪人,但懂得反省,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成长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走弯路,甚至要跌的头破血流,如果改变这么容易,这个社会,每个人都长的一样,还需要讨论什么原生家庭啊。

第三, 学会重启。

在漫画行业,“重启”是说作家重新创造一个角色,从零开始,这样超级影响英雄有了新的动力,进入全新的时代。

重生也一样适合我们。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已经存在了,日子还要前进,我们需要与过去告别,开启新的人生。

《马男波杰克》其中有一集:波杰克想要出一本自传,找到一个编辑代笔。有一天,编辑接到一个电话,得知父亲死了,于是带着波杰克回家。编辑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死了,家里的母亲、哥哥照样去酒吧、看电视,对父亲的尸体用几块冰块敷着,没人处理父亲的后事。编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殡仪馆,结果当天,亲戚们把父亲的尸体装在桶里处理掉。编辑彻底爆发了,跟他们吵了一架。

随后编辑对波杰克说了内心想法,其实内心深刻一直想得到他们的肯定,让他们过的很好,可他们始终看不到我的好,只有冷嘲热讽。

波杰克对编辑说:那你就不要回来啊,洛杉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根本没有人关心你是谁你从哪儿来,那就是一个肤浅的城市,你在那里就只要担心一堆狗屁事就行。比如老板要一份什么报告,今天怎么搞定甲方爸爸。

虽然台词有些糙,有些逃避的嫌疑,但确实有用。如果自己还没有足够强大面对原生家庭,那就重新换一个地方,来到新的地方,开启一段新的经历,这样可以阻挡我们回味过去。

我们可以先从物理重启开始,然后是心理的重启。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成一道疤,永远无法抹去,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全治愈原生家庭的伤,但现实的人生也不完美,带着缺陷、遗憾和不完美前进,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一场搏斗。

就像梅格·杰伊说的:“尽量善待自己以及自己邂逅的人。或许你邂逅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生命之战。”

比原生家庭更糟糕的事情,是你拒绝自我救赎和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etaVm0BJleJMoPMvt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