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人生赢家”,马上关注
唯有“从简单开始”,然后量力而行,逐级进行,才能在慢慢地适应改变带来逆境的同时真正提升自己。
01
有人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作家,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加上使用了恰当的方法。
坚持写作这么久,我却觉得自己的长进并没有多大,每次看别人优秀的作品,我都感到汗颜。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家可以每天坚持上万字的更新,而且能让人看得兴趣盎然,看完之后还有所收获。
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那是因为我付出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甚至方法也不见得高明。
所以现在我每天坚持一两千字的文章,都会感觉很吃力,但如何能够加倍努力,继续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
不过,最近当我了解到一位编剧年轻时候的故事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02
当时他刚毕业,目的就是能写出足以搬上银幕的小说。为了这个目的,他买了很多写小说和编剧相关的书籍,而且每天都要花上一个半小时来磨练自己的文笔。
为了参加专业的小说研习班,他不惜花费半个月的工资,牺牲周末的时间。那时候的他,每天都觉得特别有拼搏的动力。
一年过去了,他写出的练笔小说已经超过整整的一沓,足足几百万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是相当于每天1万多字,连续不断,坚持一年。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曾经每天坚持写日记,每篇大概是500到1000字。还不到人家的1/10。
然而,即使是这样程度的努力,这位编剧第一次参加青年小说大赛的时候,还是落榜了。
按理来说他这么年轻,第一次参加比赛而已,落榜了很正常,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
但那次比赛他倾注了全部希望的美梦,一时间遇到了踏不过的关,让他的兴趣力随着失败急骤下降,行动力也对应降低。渐渐地,对事情的渴望度也不再增加,拖延因此滋生。
之后他还参加了几次比赛,但是因为稿件一拖再拖,最后出来的质量也不高。
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后来他还参加过几次比赛,结果成绩甚至都没有他第一次参赛的好。
03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逆向学习法。就是从最难的知识点开始学习,越往后就越简单。但这种学习法只适合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经验的人士。
对于初出茅庐的菜鸟,其实并不适用。
就写作来说,更要从简单开始,一步一步踏实的前进。
谈到怎么写出好文章,畅销书作家猫妖叨叨说,第一急不得,第二细心挖掘素材很重要,第三一定要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键是,还是得沉住气,一步步来,按照自己的实力逐步上台阶,否则中间很容易出现厌倦颓废的状态。
写作本来就是个精雕细琢的过程,多少青年作家的作品,都是他们在无数个黑夜里,不放弃的一个一个敲出来的,一次不行就写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满意为止。
这些作家,当年也是付出了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努力,冒着屡次被毙稿的风险依然沉住气继续码字。
为什么他们能够沉住气坚持下去?那肯定也是一步步逐渐提升水平的过程,而不是每日悬梁刺股式的拼搏。
太过困难,太过辛苦就很难坚持,更难获得成长的乐趣。
那位编剧说的很好:不管做什么,如果逼着自己囫囵吞枣,那只有作死一个结果。
04
唯有“从简单开始”,然后量力而行,逐级进行,才能在慢慢地适应改变带来逆境的同时真正提升自己。
一旦“存活率”高了,自信程度和抗挫能力双倍提高,拖延自然就减免了很多。
有人说,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
当我们要做一件复杂的事情时,就要尽可能降低或改变这个行为的门槛,从最简单的那个部分开始。
如果某个作家写的文章特别好,我们很羡慕,想学他写文章的技巧,那该怎么办?
方法当然有很多,我们可以找类似文体的学习资料,研究它的结构,叙事方式等等,然后套用到作者的文章里面去分析,去学习借鉴。
但这种方法很容易半途而废,因为我们在看那些学资料学习理论的时候,可能就会知难而退了。更别说,套用到具体文章里面去分析了。
其实我们还可以用门槛更低,更简单的方法去学习作者写文章的技巧。
比如,把他的所有的文章都找出来,抽时间把它们看完。因为对他的文章感兴趣,所以看起来也不会太辛苦。如果文章太多,我们可以每天看几篇。
看完之后想一想,他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然后把那些地方标示一下,或者摘录下来。
看多了,我们自然能够发现作者写文章技巧,学习到甚至作者都不曾察觉的优点。
05
写作是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更是如此。
有些人感觉自己非常颓败,给自己规划了一个满满的日程计划,可是没有坚持几天就坚持不了了。
并不是因为他们失败,而是他们没有遵循较为科学的办法,一次性跳离自己的“舒适区”太远,没有循序渐进,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这种大变化,才会造成看起来的失败。
总之,身体对改变需要一个适应期,如果这个改变过大或过于激烈,身体受不了,那么很容易造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无效重复。
倘若要让改变更长期,就要从简单的事情开始,让我们对环境产生更好的生理适应,从而避免触发大脑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