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各地没人敢卖北京的小吃?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实力不允许

2019-09-12     萌煮家常菜

在中国,没有一种好吃的小吃能被藏着掖着的。只要好吃,就有人模仿。比如说,哈尔滨烤冷面,不知道是谁发明出来的,用小火煎淡黄色的面饼,然后在上面打一颗鸡蛋,撒上洋葱、香菜、刷上面酱、辣酱,最后卷上火腿,切成一截一截的,成为了无数少男少女放学之后必打卡的项目。而烤冷面,早已经冲破了地域的限制,火遍了大江南北。



还有天津的煎饼果子,试问哪个城市的街道里没有煎饼果子摊?若是没有,简直就会被视为城市发展不达标!虽然出身天津,但是煎饼果子凭借其浓郁的味道席卷了中国每一座城市,甚至有人表示,没吃过煎饼果子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不仅如此,还有长沙臭豆腐、武汉热干面、四川的串串钵钵鸡,等等等等,只要跟好吃这俩字沾边,就会在被模仿被推广的路上停不下来。可是吃来吃去,我发现一个问题,各地的小吃都已经走出本地,冲向全国了。为何却没见过北京的小吃在哪个城市出现过呢?



其实不是北京小吃不想,而是实力不允许全国人民拥有它啊!

想了解一座城市,就从这座城市最有历史的小吃开始。所以,多少人去了解北京,都是从一碗豆汁开始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对于北京的好奇,也是被这一碗豆汁儿给浇灭的。从豆汁儿端上桌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它不一般了。本以为和豆浆都是同一宗室出来的,差别并不大。可是它灰绿色的外表,让人觉得好像还是有点差别。等着食客慢慢将豆汁挪近自己,那股极具杀伤力的酸腐味道也不由分说的开始往鼻子里涌。总觉得不能以貌取人,更不能因为味道和颜色而对豆汁全盘否定,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一口。然后呢?连焦圈和咸菜丝儿都没来得及吃就落荒而逃了!心里还想着豆汁儿,咱们永别了!



北京的传统小吃炒肝儿,可能会吸引无数内脏爱好者来打卡。可是走进店里却发现,这炒肝儿跟炒一点不沾边儿啊,满碗赤褐色的卤汁将切成薄片的肝儿和切成段的大肠包裹。上面还撒了一层蒜碎。小口吸溜着,浓郁的脏器味随之而来,吃在口中,肝和肠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偶尔咬到一颗蒜粒,辛辣的味道在唇齿间跳跃。肝味、肠味、大蒜味交织在一起,吃的人五味杂陈。炒肝儿的最佳搭配是猪肉大葱馅的包子,葱蒜的冲击混合着脏器味,我很难想象,吃完这道小吃后,嘴巴里留存的味道该有多么的复杂。



如果你觉得这些小吃就很震撼了,那你还没有吃过更有震慑力的炖吊子、卤煮、面糊等等,我相信每一种北京小吃都能给你的味蕾带来全新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之后,可能就会产生一种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敬意!





所以,现在你知道为啥各地的小吃都能流传出去,唯独不见北京小吃的踪影了吧。说实话,就算有,你的实力也可能不允许你拥有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aazJ20BJleJMoPMd_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