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假期里的题海战术,害苦了孩子逼疯了家长

2019-10-07   君山老师

今天看到一则关于老师的消息,值得一说:

假期里,某老师遭到了家长的声讨、还被告到了学校,然后学校表示,已要求这个老师作出检讨。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大事呢?

原来,国庆放假前,这个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超多的作业,估计很多学生都完成不了。家长那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然后在家长特别急的这个档口,这个老师倒好,在朋友圈里还晒外出旅游的幸福照片儿、博点赞呢!

一个急死、一个幸福死。

巨大的落差使得家长极度难受,于是出现了上面的那一幕。

01、粗粗一看,是家长的问题;但仔细一想,老师的问题好像更大啊!

刚看到这个消息,君山十分震惊。

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君山本来很想说:家长管得还真宽啊,居然连老师布置多少作业都管,知不知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老师天然的权力?难道这个权力也可以被剥夺了么?

然后,君山刚想根据这个思路写点内容给这位“受冤”作检讨的老师打打气。但我仔细一琢磨,突然感觉这件事又有点不对,我这样打气会不会打错地方了?

你看啊!在这个事情上,难道都是家长的问题,老师就没有问题么?

这个老师自己是不是有点,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

下面就这个角度,我谈谈自己的2点想法:

1、关于这个微信晒照片儿的事。

其实吧,老师也是人,偶尔有点好照片在微信里晒一晒,求个点赞、满足一下虚荣心,太正常了。但是呢!有很多事情吧,并不是按照你想着合理,然后去做了,人家就会觉得合理的。

尤其是当我们顶着一个“老师”的身份,而我们的朋友圈里面又有很多家长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给自己塑造出一个严谨、学究的样子的,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千万记住,别以为家长会给你的可爱、出新、出奇点赞,他们其实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交到一个成熟、老练的人民教师手中。看到你那些可爱的、美丽的照片,他们大概率会想,这个老师“有点不正常”!这样也就很容易降低了咱们在家长心目中的教育形象了。

据我观察,很多在这方面有点儿自我保护意识的老师,现在基本都已经戒掉了朋友圈,或者会工作、生活两个微信号,平时的生活内容,发在生活号,工作的内容则发在工作号,绝不交叉。这样虽然麻烦点儿,但是更安全、更秀得自由啊!

从心理学上讲,人都是爱表现的,所以爱晒朋友圈,很正常;但人性又总是爱妒忌的,大部分人是见不得人家比自己好的,所以,你在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之时,势必会引出更多的嫉妒,而且这些嫉妒暂时不会爆发,都正攒着呢,等哪一天它攒不住了,就会集中爆发了。

2、关于给学生布置这么多作业的事儿。

给孩子布置这么多作业,从正面去看,哇塞,这个老师好认真负责啊,放假了还不忘给孩子备“厚礼”;但是从侧面去看呢!咦~~这个老师好过分,在国家都要求给孩子减负,都安排了7天假期给孩子放松放松的情况下,你居然对作业还不加筛选,在布置时也不从实际出发(不管学生玩不完成的了),只图爽快,然后就贸然一声令下,通过高强度作业的形式,剥夺了孩子们放假的权力。你这么坏,你说你怎么可能不引起天怒人怨呢?

君山是个老师,同时也是一个1年级孩子的宝爸。双重身份在身,君山就对老师如何经常无脑布置作业场景,和一位家长在面对孩子山一样的作业然后自己还无能为力时的那种无奈,都更加了解了。

比如,我十分不能理解,为什么家长会半夜打电话给老师,“我儿子都没睡,你居然安心睡觉了?”

现在,我真的明白了,由家长来辅导作业,尤其是家长下班回家累得半死还要辅导作业,然后到半夜了作业还辅导不完,那真是比死还难受的无奈。

而且前两天我还刚听说一件事儿呢。

一个教师同行家房间的木门出现了两个洞,一了解,原来是她老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气性上来一时没忍住,给门来了两下。

你看吧,辅导孩子作业,有时怨气是有多大啊!

02、从这个事情里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假期,我们是不是应该还给孩子?

这个假期已经快要过去了,说再多也没用,但是吧,作为老师,看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事情,然后和家长将心比心后,有一些教训我认为还是要吸取的:

1、既然是假期,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些活动的时间,给每一个家庭多一点亲子交流的空间。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我当然可以找出一万个不能给孩子放松的理由。

但是就效率来看,放假时间,海量作业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么?心不在焉的占多数吧,把他们关在家里,起的作用仅仅是“关住他们不让外出”而已吧。

作为一个家长,我其实有强烈的感觉,家长之所以在假期里更反感作业太多的问题,其实很大原因是孩子在假期里做作业的态度特“作”、引发的家庭矛盾也特别多引起的。所以,平时我们抓紧一点儿、严一点儿,让孩子效率高点儿、多学点儿,假期我们就暂时放过他们,别给他们的家庭添乱了吧。

2、我们要反思,我们老师是不是已经将布置“海量”作业当做了一种习惯?如果真是如此,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是一名老师,我发现,在对待学生学习这件事儿上,大部分老师都是尽心竭力、无处不想着学生好的。

但是,常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却让很多老师养成了一种强迫症:

好像让学生空下来,就是错的;好像学生没一点儿作业,那就是不正常的。于是很多老师特别会在抓时间上做文章,把学生课堂的时间用知识点填满,课后的时间用作业量填满,让学生不能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

过去我们总想着,孩子某门学科成绩不好,我们课外给他时间补一补,但现在呢,我们再去看,孩子的在校生活里,哪还有课外啊,那些课外早就已经被各门主课瓜分完毕,剩下一点副课都要阵地不保了。

我是认为,物极必反,这种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教师脑海中的“劳模”式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已经有点病态,我们是时候要想一想怎么去治疗了。

03、老师,让我们给孩子一个更合理的假期吧!

最后,谈一谈,一个学生假期的正常开启模式,给老师们一个参考吧:

1、假期里,给学生适当布置一点作业。

在我们布置之前,多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沟通、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多不多,然后大家最好坐下来能够达成一个共识:以初中为例,让一个学生一天保持2份卷子的量就够了。然后我的建议是,多一些背诵作业、阅读作业,少一些书面作业。之所以这样,当老师的都懂得,学生假期作业是很难保质完成的,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一点操作的空间吧,这些想象空间特别大的作业,好学生自然会认真去做的,那些不认真的学生自然还是不会去做,但是因为弹性大,学生得到的快乐是不一样的。

2、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外面玩玩,给假期加入一点亲子的时间。

很多家长平时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假期里如果不是给孩子的作业缠住,也容易忘记给孩子安排一个旅游计划,更多的是会被其他的一些个人应酬给占据。那么,这个时候,我老师其实可以做做顺水人情,在假期作业里加一点儿人性的作业,比如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实践性质的作业啊,要求家长带孩子出去旅游一次,然后上交照片、一点游记等等。像这样的作业,虽然也有一点“强人所难”的味道,但这种我想在家长看来更可以叫“幸福的烦恼”,大部分家长得到这个烦恼的任务之后,肯定是愿意幸福地去完成的。说到底,我们的这个作业其实就是一个温馨提示啊,提示家长在假期里别忘记了陪孩子。

3、建议家长给孩子安排一些合理的娱乐休闲活动。

说到这里,很难避免要提到手机的问题。在假期里,让不让孩子玩手机?

我个人是十分反对孩子在校期间玩手机的,但是在假期里,我建议家长还是让孩子有适当的接触手机的机会,偶尔玩玩游戏嘛,我们要想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堵永远是不如疏的,我们平时堵的就已经很严了,让学生对于手机已经产生了无限的向往,那么在假期里我们如果还去堵,一来我们实在太累了,二来他们在假期里玩起手机来也是防不胜防的,所以,我们不如索性开明一点,直面这个问题,安排他们玩手机,打破他们对手机的那么一点神秘感、向往感,同时也是打破我们平时那种“不近人情”的形象,“疏”的形象树好了,我想平时我们“堵”的工作也会更容易的。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老师,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会不会收不住?

注意!让他们玩儿手机,不是让他们无节制地玩手机,这个度你要把握住,给他玩儿之前先约法三章。约法三章有用,则让他玩儿手机,如果约法三章不听,那就当我前面的没说,因为他的情况可能就不是手机对他来讲神不神秘的问题,直接是他会不会沉迷的问题了。

一个东西对学生有吸引力,无外乎刺激、神秘。当你打破了这种东西的刺激、神秘感之后,他们对这个东西也就不神秘了。手机问题也是如此。

曾经有一个学生沉迷手机。家长特别有想法。来学校直接给他停了课,专心让他在家玩手机,告诉他,要玩儿你就拼命玩儿,玩出一点儿名堂,玩不出来就回学校。这个学生没日没夜玩儿了两个星期,家长一点都不管,后来他自己就要求回校了,问他问什么,用他的话讲,“玩吐了,没意思!”

这个例子当然很极端,但是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上面提的内容,当一个东西不刺激又不神秘的时候,孩子自己就不会沉迷了。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一些学生的早恋问题。


以上讲的是手机的问题,当然咯,假期里合理的娱乐休闲活动不仅仅指的是手机,根据各个年龄段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建议家长开展不同的活动:

比如年级比较小的学生,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多增加一些游戏、益智类的亲子活动;而年级稍大一些的小学生、中学生,则可以让家长陪着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

04、结语:

老师啊!这篇文字快结束了。

我的总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布置作业这件事上,有的时候是不是有点“丧失理性”了呢?

这样真得不好!

假期嘛,就是应该让孩子们多一点放松的时间,不然这个假期还有什么意义呢?

同时啊,我们也要理解一下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这件事上的无助,“一谈作业鸡飞狗跳”啊,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有一定程度的“鸡飞狗跳”,不然就显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了,但是,总让他们鸡飞狗跳,并且还不能给他们解决鸡飞狗跳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不是给我们自己找麻烦么?他们憋了一肚子气,最后的出气口肯定是我们这里啊!

你看,我最前面讲到的问题,不就是这个原因么?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希望,欢迎关注我,如果对于我的一些想法你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你提出来告诉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