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近日,演员郭晓冬的妻子程莉莎发了条微博:
今天下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陪儿子做数学作业。我调动了演戏都无法调动的澎湃激情以及气沉丹田胸腔共鸣的浑厚声音,咆哮了整整两个小时。儿子最后会没会,我不知道,但我真的会了,举一反三我都会了!
从小我的数学也不怎么好,我是典型笨鸟自己不愿飞却要求窝里的小鸟努力飞的那种妈。拖延症、不自律、没特长、难坚持,却总是在要求儿子超越和坚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只是印在教科书里。
儿子,我倾尽所有的爱你,但却要求你按照我希望的样子成长。我老是斥责你,却总觉得那是爱你的理由。
编辑
帖子一发出,就引起好多妈妈共鸣: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辅导孩子写作业,是个艰难的任务”
“程小姐心疼你三秒”
陪写作业成了“灾难性难题”,“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又打又闹”是好多家庭的现实写照,网课期间,更有过之无不及:
家长患上“恐辅症”
- 强压怒火,默念“亲生的”
一位妈妈这样写到:早上起来上网课,脸不洗、牙不刷、头未梳,一天吃了4次饭、3次水果、4次小吃,去了9次厕所,看了17次手机……为娘要崩溃了,我在心中默念“亲生的,亲生的”,否则,我要享年39.....
- 气到血压飙升
有个妈妈留言:陪娃写作业的老母亲太不容易了,一上午,老娘的血压就要飚到180!万事俱备了,娃却非说要种种子,连吃了5个橘子,吐了一大堆籽!老娘我都等了整整1个小时了,他还津津有味地吃呢……,昨天新闻说,妈妈陪娃写生字,都气哭了,照我娃这节奏,估计我也快了.....
- 绝望到放弃人生
河南新乡的一位年轻妈妈,因为辅导作业,与儿子发生冲突,一气之下竟跳河轻生。幸好被消防人员及时救起,这位妈妈哭诉:别救我了,我太累了......
别生气,想想这两件事
无论多生气,陪写作业这件事上,最需改变和调整的还是父母,毕竟,父母是成年人,调节、管理情绪能力强于孩子,而且,写作业是孩子的事,父母是“陪”的,并不是主体,既然如此,父母就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1、你要的是什么?
你要的是一顿怒吼后,孩子哭哭咧咧做对,接下来还是不会,见到题不去想、不肯想,不喜欢学习、讨厌学习?还是在你的细心观察、耐心引导、积极鼓励下,孩子学会了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做的对、做的好?
相信每个父母都会选择后者,无论怎样,不只让孩子做对这道题,还会举一反三、做对类似的题目,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解题方法,一通百通,一步步把孩子推到愿意学习上去。
2、怎么看?
一般来说,孩子做不出作业,说明两个问题:
- 上课没听懂、没听会
- 课听懂了,但不会用
无论哪种,都是没掌握知识,孩子觉得没底气、理亏、心虚。想让孩子完成作业,需要的是家长的找出问题到底在哪,分析具体原因解决问题,而不是生气、批评、指责,打骂。
好的态度是沟通的前提,如果父母讲题做不到心平气和,孩子的心就会用来对付家长,对抗家长的粗暴和愤怒,无法集中精力思考。
就像程莉莎说的,她咆哮了两小时,情绪失控,此时,儿子也是情绪对抗、大脑空白的,“如果家长温柔地给孩子讲解,孩子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如果是发脾气的讲解,会让孩子无法思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破解“讲三遍也不会”
一道题讲三遍也不会,常常因为以下四种原因:
第一种:孩子没读懂题
因为读懂题,无法在已知、未知条件找到联系,一问三不知,家长就生气。
√ 正确做法
逐字逐句读题,看求什么,再问孩子:
“解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条件?”
注意:
态度平和、不急不躁
平和、清晰、慢慢地说,给孩子时间思考,哪怕孩子没找对,也不要训孩子,肯定孩子哪怕一点点正确的地方,孩子只有受到鼓励,有了自信,理性之门才会开启,才有可能往下思考。武断要求和斥责,孩子是没有办法积极配合我们的。
第二种:读完题,马上让孩子做
有的父母在读完题后说:
“行了,现在题读完了,你说吧,该怎么做?”
这样说,有逼迫、要求、压制的感觉,孩子本来轻松的心,一下就会紧张,忙于应对父母,无法静心思考,即使思考了,稍有深度的题,也想不进去。
√ 正确做法
如果题讲清楚了,需要动笔写了,不要说:“现在动笔写吧”,要说:
“咱俩讲题的过程很愉快,来,击个掌”
强化孩子愉悦的情绪,为接下来把题做出来,做好心理铺垫。
注意:
学习本身需要克服困难,孩子需要鼓足心劲儿,只有有心劲,学习才会顺畅,父母用什么样的定位、态度、引导语激发学习主动性,十分关键。
第三种:涉及的知识点或公式,没有掌握
比如需要用正方形面积公式,父母问,“你说,正方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孩子不说话,父母就很生气,觉得孩子没好好听课,连公式都不会。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即使家长喊一顿,还是不会,不如接受不会的事实,趁机让孩子掌握。
√ 正确做法
看到孩子不说话,家长不要发火,慢慢地,边说边在纸上写,边说:
“正方形公式是——边长乘上边长......”
帮孩子回忆、复习,写给孩子看,“妈妈写的对吧,做完这题,我们一起推导一下这个公式吧”!
注意:
孩子刚学完的东西没记住,一定愧疚、紧张,怕父母指责,但是,父母没批评,孩子会内疚,父母没生气、没训他,对于做完作业推导公式的提议,孩子会不好意思拒绝,会同意,利用孩子的内疚心理,慢慢推导,最终掌握。
第四种:孩子有畏难情绪
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不思考,嫌累、不爱动笔的情况,父母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指责,“我累了一天了,我还没说累呢”,“就这么点作业,你都写了多长时间了?”
√ 正确做法
双手搂住孩子,稍微用一点力,收一下,给孩子力量:
“宝贝,妈妈理解你了,妈妈知道你累了,你看你上面的题做的多好,稍微坚持一下,妈妈陪着你一起度过累的难关”
“宝贝,你看你之前写的多好,妈妈知道你累了,你再坚持一下,妈妈陪着你把前面的写完,再休息”
注意:
如果鼓励后,孩子能坚持就坚持写完,不能坚持,就休息一下,休息之后,再写完就好。
辅导作业,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成长,不是在父母要求下,抵触学习,别把自己当成专业解题人员,真正的讲题人员是老师。要让孩子学会怎样学习,而不是一道题的对与错。
程莉莎是积极的,发现自己做法不妥,就努力改正,还发到网上,引以为戒,希望天下父母都这样,多些自省,少些自以为是。
——— · END ·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edwLHIBnkjnB-0zfN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