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嘴、竖鸡蛋,你还知道哪些秋分民俗?

2019-09-22     传统活儿

(图片 | 花瓣网)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贵谷子

秋分为二十四节气之十六,

每年公历9月22日至9月24日之间,

此时为秋季九十日的中分点,

太阳抵达黄道180度,

几乎直射地球赤道,

昼夜等分,

故名“秋分”。

此日过后,

北半球将开始昼短夜长。

正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所载: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图片 | Pixabay)


(图片 | Pixabay)

秋分时,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秋季。

冷空气南下,

与还未完全消退的暖湿空气撞上,

产生降水,

但水量并不多,

气温随降水而逐步下降。

(图片 | Pixabay)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

秋分后,

阴气弥漫,

阳气收敛,

故雷鸣不再惊扰大地。

古代有说法,

若此时雷声依旧,

则说明诸侯们蔑视皇权,

恣意妄为。

二候:蛰虫坏[音péi古同“培”]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

小虫开始藏入土穴中,

并坚固自己的巢穴,

封住洞口,

防止寒气入侵。

若小虫们没有修筑巢穴,

则预示百姓们没有保障和依靠。

(图片 | Pixabay)

三侯:水始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

湖泊、河流中的积水开始减少,

而洼地、沼泽的水开始干涸,

天气逐渐干燥,

朝冬日过度。

若降水依旧增加,

沼泽没有趋向干涸,

那么则预示将有带甲的动物成灾。

(图片 | Pixabay)

(图片 | Pixabay)

此时农事受气温影响,

南北有异。

北方“秋分种麦正当时”;

南方则是“处处好歌好稻栽”。

农谚又有:

八月十五雨一场,正月十五雪花扬。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作为四时八节的大八节之一,

秋分自然有许多习俗。

如祭月、吃秋菜汤、

送秋牛、粘雀子嘴、

放风筝、竖鸡蛋等。

祭月不必多说,

此前在《中秋》一篇中已有提到,

中秋拜月与秋分祭月有紧密关系;

(图片 | 花瓣网)

野苋菜(图片 | 搜狗图片)

吃秋菜汤则是岭南地区风俗。

秋菜即野苋菜,

据说有滋补功效,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日食汤药滋补,

是中国传统,

所食食物,

以地域习俗区分;

(图片 | 搜狐·中联钢信网)

送秋牛是农人之间的老传统,

即用黄纸、红纸写上全年节气,

另画上牛耕图,

挨家挨户送,

说些吉利话,

祝福丰收。

(图片 | 中国文明网)

粘雀子嘴,

源自秋分吃汤圆的习俗。

农家会多做一些汤圆,

将多余的汤圆插在竹竿上,

立于田地之间,

这样便可粘住雀鸟的嘴,

免得它们来破坏庄稼;

秋分放风筝与春日放纸鸢没有本质区别,

都在于娱乐以及享受天气,

由此可见秋分时天气宜人,

竟比阳春;

(图片 | 美食杰)

竖鸡蛋与春分又类似。

据说春分、秋分这两日,

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故鸡蛋更容易竖立,

孩童们在此日乐此不疲地玩这个游戏。

秋分的养生重点在于“养”。

“养”,即收敛、储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图片 | 花瓣网)

秋分时,

阴阳不衡,

人体易受邪气侵蚀,

或有冷伤风之风险,

所以此时切忌情绪波动不平,

颠倒作息,

让邪气钻了空子。

为了康健体魄,

此时可加强身体锻炼,

去户外感受新鲜空气,

注意增减衣物。

(图片 | 花瓣网)

(图片 | 花瓣网)


当然,

食补依然是节气上的重点。

秋分时,

容易出现肠胃炎、排便困难等消化类疾病,

又因为气候干燥,

易引起鼻干出血、皮肤过敏、焦躁抑郁等,

此时应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味食品,

提倡吃酸甜、滋润之物,

如秋梨、柿子、银耳、百合、鸭肉等。

(图片 | 花瓣网)

另外还需注意,

秋季吃蟹风靡,

但蟹属寒凉食物,

老年人、年幼者切勿贪食。

(图片 | Pixabay)

(图片 | 淘宝网)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秋分》 左河水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秋色正好,赏秋切莫着凉。


作者:奇妙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PYIXG0BJleJMoPMGEu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