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买房人,才能自带底气

2023-04-20   威海新楼市

原标题:什么样的买房人,才能自带底气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自己想改善,想换个大客厅,想住人车分流的小区,这也是改善最低的要求了吧,此外,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教育,想要满足前者,当然就要看18年19年以来上市的这些新项目,可是最好的学校旁边根本没有新项目啊

难道,两全就这么难

昨天我在三盛璞悦府售楼处坐了大半天

没干别的,就是看有多少客户

我选这个时候坐在这里,是因为这个项目准备推出新的一栋楼了(这个项目的特点是一栋楼一栋楼地开,在每个时间段主要卖的只是一栋楼),而这栋楼的单价大概是一万三千多

在我看来,这是价格挺高的,不管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

想当初,相距不远的高档小区金地华发峯范不就是开盘一万三多,直接哑火了,后来不得不大幅调低了价格

所以,现在我想看看客户们的反应如何

昨天是工作日,客户不多,但就像没拧紧的水龙头,一组走了,另一组来了,缠缠绵绵的一直没断

去工地的、仔细研究沙盘的、对比价格的,每组客户待的时间都不短,也就是都是意向很强的买房客户

一个小区的业主是什么圈层,其实在它的价格和面积区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

三盛璞悦府的户型,百分之八十多是90平和108平的,也就是说,住在这里的并不是特富裕的阶层

谁都想住的好一些,很有钱的就去买大平层买豪宅买别墅了,资金有限的,才不得不看面积相对小些的

若是只看同等面积段,可以选择的还有其他,而且价位更低,交房更早

那么,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这单价相对较高的璞悦府,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愿意付出更多的钱,那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商业、交通、医院……但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教育

也就是说这个小区的业主们很多都是对教育格外重视的

要不然,更重视品牌重视产品,万科的项目价格还更低;如果说只要在这个区域就可以,信泰的项目出门就是学校,还更近

我当然知道,这几年政策一直在搞教育平均,又是轮岗又是打击辅导班的

很多人也一直嚷嚷着学区房要没有了,或者说租房子也一样

我们不看过程,不看这许多争论,我们只看结果

我们看看现实,看看身边,有亲戚朋友在当时学区房打压最厉害的北京的,有在其他城市的,问问他们当地的学区房什么情况

为什么学区房“平”不了呢

为什么进某所学校还要按照有没有户口、有没有房子、买房租房等等各种要求来排顺序呢

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了

大部分所谓的中产,都是从土地里挣扎出来的,知道那条路有多难走,知道学习带给自己的改变,所以才会重视下一代的教育

父母将我们托举出农村,我们把下一代托举到更高一级的所在,我们没有权可以依傍,也没有财可以护身,能依靠的似乎还是只有教育,所以,当辅导班不能开的时候,很多家长比教育机构还着急

学区房当然也是能分个一二三的

但在威海,处于“一”的学区房,基本都是老破小区,所以很多有条件的家庭会选择住在更舒服的大房子里,只买一个小房子落户口,也不住,租出去

大多数家庭没有这个条件,或者继续住在老破小区里,忍到孩子毕业,或者在现房项目里找一个学区好的,虽然不是“一”但也差不太多

总之,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尽量往本区域好的学区房靠拢

我们继续往下想,这样一群重视教育的家长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成就一所好学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很多人一定会说当然是老师啦

刚好最近的一件事情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写具体名字了

有一批学生因故可以到一所好学校就读,本是好事,学校却收到部分家长的反对意见,说是孩子因为增加了晚自习,导致家长不得不额外留出时间接送,给家长增加了麻烦,建议取消

咱都是从学生时期过来的,有几个人在那个年龄就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意志?相反,那时候的我们可能还会觉得反抗很酷、叛逆很帅,老师劝学的时候,孩子说我妈怕我累着,你凭什么管我,这种时候老师怎么办

你看,耀眼的升学率背后,除了老师,还有积极配合的家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更重要

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他们所营造出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氛围,对这个孩子的影响,是学校无法取代的

这样的一群家长聚在一起,群里每天讨论的都是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如何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孩子,其关注点也会被带动到学习上

而这样的学校,完全能把一所不那么抢手的学校考成一所大家都争着去的学校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文章开头的问题,改善和教育完全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交汇点

这对我们买房又有什么具体的指导作用呢?

买房的时候,多关注楼盘的业主结构

如果业主里面教师、公务员、医生等这类人群居多,那么整个小区的向学氛围也大概率会更好

在钱、权方面更高层级的人群往往会用最简单的方法——钱和关系,把孩子送进好学校,而因为裙带关系的存在,他们未必是重视教育的

只有无所依傍的中产阶层,因为自己的经历,对教育的重视更甚,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也更简单纯粹

这个点往外推,就是关注周边的小区

我对一个客户的换房原因比较深

客户是普通人家,换房是大动作,本来是没有想法的,她和老公都是普通上班族,早出晚归的,对邻居没有什么印象,但后来发现自家孩子满嘴脏话,纳闷,仔细观察,发现小区里一起玩的几个孩子都是满嘴脏话,因为这次事情仔细观察了小区里的居住人群,产生了搬家的念头

这个客户在看房的过程中,还详细询问旁边小区的情况,比如说小区是什么开发商,房价贵不贵,有没有回迁的

圈层这个东西,说出来有些营销噱头的感觉,但实际上,跟孟母三迁不都是一个意思吗

孟母一定很有钱,古代房价如何咱不清楚,但说搬家就搬家,还连着搬了三次,怎么说也是有实力的

搁现在这房价,那得多少钱才能这么任性

咱任性不起,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借力,让钱帮我们做筛选

正如前面所说,一个小区的圈层在它的价格、面积定下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

你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做邻居,你想要你的孩子和什么样的小伙伴玩耍,这些在你付钱的那一刻就已经可以想见了

继续往下想,这一点对我们把握规划学区也有意义

这也是我们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销售人员跟客户讲,小区旁边规划了一所学校,客户会说,新学校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客户这样说,其实是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毕竟劳心劳力地出来看房子,就是想买到合心合意的房子,可惜的是销售人员因为囿于自家项目往往给不出有用的建议,但其实,跳出来看,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新学校的教学质量确实谁也没法儿说,但是一个学校坐落的位置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地平线

只要周边小区都是高质量的小区,这个学校的天花板肯定非常之高

这个思考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实际上,它还可以延伸到房产保值增值的问题

虽然买房狂赚的时代已经过去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房价分化如此剧烈,说明房产保值增值的命题依然很有意义

而且,没有几个人说我会在现在的房子里住一辈子,常态是,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教育、因为工作调动、因为家里人口变化而被动换房

房产的信息差需要海量的时间、精力、人脉去实时更新,对大多数购房者来说难以掌握,但房产的逻辑差却是既定的,只要摸透了,你买房保值乃至增值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