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他的问题,感觉他已经陷入到了一种低落的情绪当中,再发展下去,都要职业倦怠了。好吧,君山这个好事之人,又想进行一番劝导了。
我们先看他的具体问题:
所接的班级,有一半学生英语基础基本为零,六年级了,26个英文字母不认识,家长不配合,甚至于你怎样苦口婆心说,学生无动于衷,家长无动于衷,每天感觉自己把所以心血都投射在学生身上,可是看不到效果,家长放弃,学生放弃,对老师的鼓励或教育根本无所谓。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呵呵,我还该如何努力,和家长谈话,过后没一点起色,找学生谈话,依然如旧。家长一句我不会,就完事,可是家长不会,你把娃作业发给我,我检查啊!家长也不发,学生也是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第二天挨骂挨打,下一次还是不写。我很爱学生,也爱教育,可是慢慢地感觉力不从心,怎么办?
看的出,这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自己辛苦付出,家长却不配合,感觉自己的劳动成果家长践踏了,所以有点愤愤不平,也因此才会发出感慨,“只有教师单边的努力,能教育好学生吗?”
我想,有这样感慨的老师肯定不止这么一位。那么我们老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君山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缓解心情的作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可以让这句话真正实现的现实条件。更为正确的一句话应该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但是,我们老师没有权利去选择教“有问题家庭的孩子”,还是教“没有问题家庭的孩子”,所以,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只要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不气坏身体,这是我们工作的底线。
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相对的一句话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两句话,你说哪句话更接近真相。
我偏向于后面这句。
世上确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要看你按什么标准教,如果真的因材施教,教猴子爬树、教大象游泳、教肥猪睡懒觉,还别说,每个学生还都能教得好,各个都会成为各自行业里的奇才。
但是呢?我们现在真的能因材施教么?考评的标准还只有一个,就是成绩。那要让所有的人都要成绩优秀,但有些人就是不适合学习啊,他可能就适合以后打打工,晚上啤酒夜宵轻松一辈子,那你怎么就能强制要求他好得起来呢?
所以,在没有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情况下,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教育上的一种耍流氓。
但是后面这句话就不一样,“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这是可以验证的。你只要发现一个问题学生,然后去深挖一下他的家庭,就立马能够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或者家长太专制、或者家长太放任、或者单亲家庭、或者家庭破裂····
“5+2=0”的公式听说过么?讲的是,在校5天好好学,回家2天手机、游戏、动画片,家长还不管,然后再回到学校,原来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又都成了0。这就是一个问题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这个公式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老师通过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家庭教育永远是要优先于学校教育。这种优先,不是说知识上的优先,想着家长可以教会学生多少学识,而是在品行、毅力、吃苦耐劳等等品德上的优先,只有这个优先提前满足了,孩子才可能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跻身前列,将来也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在这个优先被满足之前谈教育,大部分都是空谈!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都有一个能够给他提供美好生活、学习环节的家庭,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这也仅仅只能是一个美好愿望。我们老师在教育这件事上,是没有权力去帮助孩子选择家庭,也没有可以放弃问题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力的。来什么样家庭的学生,我们都要乐于接受,这是我们职业要求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
所以,我们抱怨归抱怨,我总的还是认为,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抱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来什么学生,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抓好学生的成绩,利用每一次机会给孩子带去品行上的教育就行。
然后如果学生真的出现了“5+2=0”的问题,我们虽然感觉家长践踏了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也应该放宽心态,告诉自己,“这是预料之中的问题,我一点也不生气!我有职业素养!”
最后,老师,记住,对于教育,你若要和它生气,永远会有生不完的气,但气一气又如何呢?无非气坏了自己的身体。我们应该从长久计,保重身体,要想到,我们为教育奉献的日子还长呢,咋能就被眼前的兔崽子们气倒了呢?
以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凝神消气的作用!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