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个村庄不拆了!
近日,绍兴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布2则12月政府采购意向。
分别为“越城区红墅村等10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项目”和“越城区樊浦村等12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项目”。
采购需求概况均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村庄振兴和发展提供依据”。
这并非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多规合一”这个说法。之前就有沥海9个村庄,已发布“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详情可见:不拆了!涉及8000+户、2.3万+人,绍兴这9个村庄最新规划发布!)
而从沥海的经验可以推导,一旦村庄施行“多规合一”规划,这个村庄很可能就只是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业观光,不会再大规模拆迁和城建了。
这也就意味着,进入这次绍兴规划局名单的22个村庄,大概率不拆了!
这次除了红墅村和樊浦村外,其他20个村庄并没有提到名字,但可以推测,基本是这两个村庄的周围村庄。
2.绍兴“三区融合”的难题
可以看到,这次规划的村庄,均位于越城区和上虞区的交界处。
而它们趋向保守开发的规划,也反映出绍兴如今的一个发展难题——越城与上虞的融合。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越城和柯桥、上虞的融合,其实走向了两种模式。
柯桥和越城,由于两区的中心城区相近,因此很早就在加强联系。如今两区的发展板块,已经是面对面相接的“拼图式融合”。
而上虞和越城,中心城区相隔太远,中间地带一直是广袤农田和村落,因此只能先采用交通线相连的“跨越式融合”。
比如有“三区融合第一路”之称的群贤路,从袍江马山至上虞曹娥公路段,规划进行快速化改造。
前两天刚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会,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图设计阶段。
再比如绍兴轨道城际线,比地铁更先连通越城和上虞城区。
到最近,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兴业路站主体)规划方案公示,并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这个站点正位于上虞,亦标志着串联越城上虞的地铁2号线二期,进入新阶段。
如此多交通规划及建设,连通了越城和上虞的中心城区,确实能促进越虞的融合。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跨越式融合”,遗落了很多交界处的板块。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经常会有人在本地论坛上抱怨:“为什么2号线从孙端路过,却不留下地铁站?”
进而也引发了担忧:“孙端的未来在哪里?”
事实上,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在最新的《越城区国土规划》中,孙端虽然位于产城融合示范区,却也在田园水乡风貌区内。
这就意味着,孙端未来的发展,很可能也就比这次规划的那些村庄稍好一些。
有人说有农保田在,所以不好开展建设。
但其实在去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就发布《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助力稳经济若干政策措施》,表示农保田可以置换,并且“允许在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空间布局有优化的前提下,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所以现在的规划,未来也可能再出现调整。但需要等待的时间,可能要很久。
在上虞-越城交界地带,被列为城镇化优势地区的孙端尚且如此,还只是潜力地区的陶堰和富盛,要等待的时间只怕要更久。
3.变化正在进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要清醒认识到,地方发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变化正在进行。
比如前不久举行的绍兴发展大会上,便重点推介了位于城区以东的“鉴水科技城”。
鉴水科技城,已有交通、学校、产业、配套等重大规划,板块势能很大,成为绍兴城区向东迈出的一大步。(详情可见:绍兴发展大会透露各区重磅规划:地铁5号线将启动!省级医院+人工智能+游乐场!)
靠北边的袍江综合保税区,今年也启动了总投资125亿元的二期项目,还有京东国际浙江运营中心项目、豪威微显示产业化基地项目、小红书全国跨境仓项目等集中落户。
如此重大项目,在引入强大产业力量的同时,也助力越城区的城市建成区,向东面进一步延展。
可以看到,《越城区国土规划》这张蓝图中的一切,都在逐渐兑现。
不必过分悲观,保持期待,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