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之死,全世界到底在怕什麼?

2020-01-07     鐫刻的時光

蘇萊曼尼之死醞釀的怒火正在中東燃燒。

蘇萊曼尼之死,全世界到底在怕什麼?

許多人都在驚嘆於美國暗殺手段的純熟。的確,從蘇萊曼尼抵達巴格達機場到乘車駛離,短短的時間窗口內,美國人完成了從發現、確認、發射到摧毀的全過程。

一氣呵成,乾脆利落!

可是,無論是無人機暗殺,還是定點「斬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那為何還會引得舉世皆驚,競相關注呢?

除了事件引發的潛在戰爭威脅外,還有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在這個世界上,美國不喜歡的人有很多,而蘇萊曼尼只是其中之一。

蘇萊曼尼之死,全世界到底在怕什麼?

蘇萊曼尼遇襲身亡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反應迅速。

他在媒體前的意思,說來說去就三點:一,蘇萊曼尼是「威脅」,早就該死;二,是我特朗普親自下令幹掉他;三,幹掉蘇萊曼尼有功無罪。

換句話說:別人敢做的事,我特朗普敢做;別人不敢做的,我特朗普一樣敢做。

誰都知道,蘇萊曼尼成為美國的「眼中釘」早不是一年兩年了,華盛頓的暗殺計劃應肯定也不是倉促制定。那為什麼之前的美國總統都沒下手呢?

很簡單,怕壞了規矩。

伊朗和美國宣戰了嗎?沒有。

蘇萊曼尼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指揮官,一個堂堂主權國家的少將軍官。而且,人家還在打擊反人類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ISIS)的戰鬥中立有赫赫戰功。

美國是在自己的領土上殺人嗎?不是。

與他一同身亡的是誰,是東道主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組織」的領袖阿布·馬赫迪·穆罕迪迪。在伊拉克政府軍面對ISIS望風潰逃的時候,正是「人民動員組織」麾下的武裝力挽狂瀾。

也就是說,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派出無人機在別國的土地上,殺了前來的第三國正規軍事力量的高級軍官。既不合規,也不合法。

最牛的是,特朗普還把這事廣而告之了。

知道上一個被美國襲殺後還迅速公開的外國將軍是誰嗎?

山本五十六。

但山本五十六之死跟這也沒有可比性。第一,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主謀,與整個美利堅有著不共戴天的國讎;第二,最根本的,當時美日兩國是在公開的交戰狀態。

由日本演員豐川悅司飾演的山本五十六曾是日本帝國海軍大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1943年4月18日,59歲的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

跟冷戰也沒有可比性。冷戰時期,美蘇雙方之間背地裡的暗殺不勝枚數,在正面戰場上也曾有交鋒,但關鍵是,雙方不會公開承認,更不會廣而告之。

美蘇就算背地裡鬧得再不堪,表面上還得和和和氣氣的。

在冷戰結束後,基於暗殺的戲碼更少見了。對於在冷戰後的陽光下成長起來的幾代人來說,當年的腥風血雨、明刀暗槍更像是傳說中的演義,與當下這個動輒可以出國旅遊交流的世界相去甚遠。

但是,特朗普的一句暗殺令讓世界明白了:相比於30年前,國際政治的遊戲規則其實本質依然沒變;在後冷戰時代被精心搭建起來的國際秩序、規則與傳統,被破壞起來竟是如此容易。

想想美國近幾年屢屢以營建「基於規則的秩序」為藉口干預南海問題,如今看來實在是可笑至極。


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一旦被破壞,後果那是相當嚴重。

伊朗的憤怒無需贅言。伊拉克這邊,總理馬赫迪已經告知伊朗方面,堅持要求在巴格達為蘇萊曼尼和穆罕迪迪一起舉行公開葬禮。葬禮除了在巴格達舉行外,還將在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和納傑夫舉行。

伊朗方面對這一決定自然不會拒絕。當火箭彈今晨在駐伊美軍基地附近落下時,美國與後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那一點脆弱的友誼,只怕就此完結。

伊拉克官方堅持為蘇萊曼尼等人舉行盛大隆重的葬禮。

在美國,民主黨人的問責與批評也不再贅述,那畢竟帶有黨爭的意味。但在民間,美國70多個城市爆發了反對特朗普暗殺之舉的抗議。從紐約時代廣場到華盛頓特區,示威者們高舉「不要戰爭」、「美國撤出中東」、「不要開戰或制裁伊朗」、「停止轟炸伊拉克」等標語,高呼「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示威遊行是由美國反戰組織「ANSWER聯盟」贊助的。而這個組織,正是在「9·11事件」後成立的。

還有一些國家,雖然暫時在聚光燈外「吃瓜圍觀」,實際上內心已是驚懼不安。但他們不是美國整天掛在嘴邊的對手,反而是美國的盟國們。

特朗普讓他們見識到了,自己對國際法和國際規則的破壞力遠遠沒到盡頭,之前所謂的「退群成癮」不過是小試牛刀。對於曾將自身安危寄託於「美國治下的和平」的美國盟國們來說,對世界未來秩序的擔憂無疑是迫切和真實的。

蘇萊曼尼死後,很多人都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使用無人機等無人裝備主宰戰爭的時代似乎已經到來。

在人工智慧(AI)和無人裝備結合的時代,傷亡似乎更少,成本似乎更低,但隨之而來的,是人類對戰爭的敬畏與警惕之心的喪失。

但筆者認為,這並非最危險的所在。

擔憂技術本身,忽略人,只能是本末倒置。

長期以來,美國戰略界乃至全社會都存在一種「技術崇拜」。這種崇拜認為技術的進步可以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切問題。無論是大國競爭,戰場對決,還是資源枯竭,全球變暖,美國人相信科學技術總會開拓更好的未來。

這種崇拜既根植於美國靠科學技術立國並發展壯大的歷史傳統,也與美國靠「星球大戰」等高技術競賽贏得冷戰的眼前經驗相關,並由此深刻影響著美國軍事力量應對問題的思維和方法論。

比如,面對軍事干預可能會殃及平民的風險,美軍尤其注重開發精確打擊、威力有限的打擊方式。在敘利亞戰場已經問世的、以發射刀片對小空間內的特定人物進行殺傷的「忍者炸彈」,應該是這種打擊方式的最新體現。

但是,美國的軍事技術雖然越發強大,但誤炸誤傷仍不斷發生。從阿富汗到敘利亞,從伊拉克到南聯盟,死在美軍精確打擊武器之下的無辜民眾不可勝數。技術進步能更新改變殺人的方式,卻無法改變想要殺人的心。

美國民間遊行,反對特朗普的戰爭政策。


在大國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對AI與武器平台結合的擔心不過是螳臂當車,根本無力阻止AI武器化的現實趨勢。若五角大樓的鷹派們不能改變既定的戰略思維,不能放棄追求絕對安全的霸權野心,他們尋求更智能更強大戰爭武器的決心也自然不會消失。

小勝在智,大勝在德。

在技術崇拜的盡頭,美國的鷹派終會明白,唯一值得殺戮的,是殺戮本身。

備註:來源於新民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mw3fm8BMH2_cNUg5zy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