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重啟:武漢正在恢復生機

2020-04-08     鐫刻的時光

今天,2020年4月8日,零時開始,離漢通道管控解除,三鎮的大門重新開啟。

這個長江、漢江的交匯點,長江中游的磅礴碼頭,這個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1400萬的中國中部最大城市,在關閉了兩個半月之後,正在恢復生機。

重啟的不僅是生活

(4月6日,江城天氣晴朗,陽光溫暖,鸚鵡洲大橋上車輛也多了起來,一條滿載汽車的貨船緩緩經過。)

4月8日之前的這一周,許多人從長江上聽到了汽笛聲。江水悠悠,大橋寂寂,兩岸樹木樓宇歷歷,長江和漢江雄渾地從三鎮之間穿過,看起來沒有什麼不一樣。但細心想一想,江上沒有了那麼多時時會駛過的輪船;清晨的第一抹陽光中沒有了偶然從波濤中泛起泳帽的渡江人;遙遙望去,大橋上的汽車一天天多起來,但沒有了往日穿梭來往、密集飛馳的繁忙。

江灘上開始有人跑步。人們偶爾會碰上了——交叉跑過,互換一下眼神。這江岸上的尋常,看起來也沒什麼不一樣。但是不一樣:岸上沒有那些坐著、站著、走著,一簇簇、一群群、一個個看江的人;沒有隔不多遠就有的一隊隊跳舞的人;天上沒有各式各樣的風箏;沒有不時出現的無人機,飛速移動或突然定住,靜靜從上面俯視。

4月8日之前的這一周,人們出門復工復產復市。「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果真是江城最美時節。小區里有人走路、有人跑步,有以家庭為單位的三三兩兩。廣場上、湖畔旁,有人賞花,有人在「報複式拍照」。偶爾碰上,或彼此有意避開,或隔上十幾米距離。

4月8日之前的這一周,許多人坐上了公交車,坐上了地鐵,聽到了熟悉的嗡嗡聲和轟轟聲。有人聽到上車時的那一聲「嘀」,聽到久違的報站聲,落下淚來。坐車的、坐地鐵的人,一天天多起來,看起來開始正常起來。但是車上沒有人說話,你經歷的車廂乘客們都是靜默的。車椅永遠有空座位,人們都相隔而坐。不時有人拿出手機拍照,似乎要留下這一刻的情景,沒有人側目而視。

城市在重啟,城市生活開始醒來,平凡的一切珍貴無比。那些熟悉的場景,那些微小的細節,令人倍加珍惜。人們意識到一切並非是那麼天經地義、唾手可得,理所當然就會擁有。可能,今天,每個人從沒有這麼清晰地意識到,他是在經歷歷史上的某一天。

兩個半月沒有上班,兩個半月沒有上學,兩個半月沒有擠公交趕地鐵。放假曾是無比幸福的事,人生若有兩個半月的長假該有多好!之前可能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他會渴望著上班、渴望著上學,覺得這才是一種幸福,真有點等不及了!

等不及的不僅僅是守在各家各戶里的武漢人。3月13日,市防疫指揮部接到一封來自德國的郵件。克諾爾公司全球副總裁西蒙·薩巴求援:「我們的客戶面臨停產風險,武漢飛恩儘快復產至關重要。我們請求當地政府的支持和批准。」

原來,武漢飛恩,一家位於光谷的公司,全球汽車壓力傳感器的核心供應商——因疫情停工,傳感器停供,德國和中國多家整車企業,就要停擺了。

事態緊急,次日,武漢飛恩復工。

雖然城門尚未打開,憑著健康「綠碼」,4月8日之前的這兩周,「點對點、一站式」,一輛輛專車正在全國各地奔忙,把一家家武漢企業的員工接回。一家家武漢企業復工,這些企業的復工又讓全國、全球一家家企業順利運轉。

武漢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武漢。現在,熟悉生活的暫停鍵被按下後又彈起。76天的封閉讓武漢體驗到了無比強烈地與外界連通的需要,讓武漢人蓄積了無與倫比地要擁抱世界的渴望。

抗擊疫情時,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重啟恢復中,武漢強有力的重啟,同樣關乎全國大局。她的一如既往的角色,她的一如既往的奮進,正在重新回到位置上。

關是一瞬間,開是一步步

(3月31日,武漢市黃浦大街工農兵路公交站,引導員在指引乘客刷碼乘車。)

重回到城市生活的武漢人,一方面倍感珍惜,一方面也深感這和他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武漢,還是不一樣。

商場恢復了,不是想去就去。漢街、中山大道恢復了,不是人流如織。絕大部分市民還在通過小區「團菜」過活,除了上班,一般不出門。

從許多店鋪還未開張的街市中,從仍顯稀疏的車流、地鐵中,從仍然寂靜的一個個城市窗口中,從始終沒有間斷的網絡中,仿佛能聽到一聲聲的呼喚:那個熟悉的武漢回來吧!戶部巷各地方言交匯的熱鬧,大街小巷過早的煙火氣,每晚琴台音樂廳的世界級演出,東湖綠道人們騎著共享單車、跑著馬拉松的身影……

過去熟悉的生活,現在看上去仍像是一個夢,需要一步步地去實現。

關是一瞬間,考驗的是果敢的決斷,是堅定的執行力;開是一步步,考驗的是周密的部署,是精準的科學管理。

離漢通道管控解除了,但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餐不聚集」,小區的封控管理仍要繼續。一邊生產生活,一邊防控疫情,這將是一種新的常態。

城門打開既有喜悅,也有憂慮。城門開啟的此刻,有確診病人在醫院治療,無症狀感染者仍在出現。要防反彈,防輸入,把乾淨的城市延續下去;要防輸出,擔負武漢對全國的責任。這要求城市管理更加科學合理,防疫管控更加精準有效。

所以,現在的重啟是安全模式的重啟,像電腦中毒修復後重開,先開啟安全模式。

所以,在城門開啟的此刻,武漢該動的動,該靜的靜,該開的開,該封的封。

公交車都設置了安全員。地鐵線都設置了掃碼,以便流調追蹤。醫院恢復,推行網上挂號、預約就診,現場就醫須先作健康排查。走進各大商圈、商場、購物中心,會看到排隊距離提示線,會在入口、洗手間、扶梯、電梯聞到近段時間熟悉的消毒水氣味。所有的公共場所,都需要體溫檢測進入,有避免人群聚集的限流制度。

工地生活也變了。工友要經過儀器測溫,進入通道消殺,再進入施工現場。

工廠生產也變了。它們要先抓好疫情中的生產組織、制度和工作規範、個人習慣。

很顯然,武漢復工復產復市乃至復學,整個現代都市生活的重啟,將以差異化策略,分區分級、分類分時、有條件有步驟地進行,科學精準、落實落細、極具耐心。

那個大武漢會回來嗎?何時才會回來?——會回來的,等你全部準備好了,城市全部乾淨保障可靠了,她就回來了。

重啟按下的是升級鍵

(4月5日,東西湖區常青花園十二區下沉黨員志願者與武漢瑞地美佳物業人員堅守檢測體溫、掃健康碼等。)

大城重啟是個宏大系統,重啟首先需要達到科學高效,使管理做到周密精準。重啟不僅是恢復原有,它還是系統的優化和升級。

抗擊疫情過程中,城市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被迫中悄悄變現。遠程診療、線上教育、網上辦公,在城市封閉期間獲得了發展,武漢或將獲得下一步的增長動力。

中國最有成長性的行業,排第一的是醫療健康,武漢在這方面本有優勢。武漢保衛戰中,醫療健康行業以「戰時狀態」反應,也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次抗擊疫情中,武漢面對了許多前所未有的課題。

在很短時間內,要解決醫療資源擠兌,要建設方艙醫院,要建立社區防控,要實現物資保障,小區十幾個管理者要解決成千上萬人的生活供給難題,這是怎麼做到的?

在封閉之中,一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維持了兩個半月的基本穩定,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這其中的奧秘是什麼?

志願者作用和社區自治,社會系統應激調適和管理的經驗,當可應用於未來的城市。

如今,世界正置身於一個面對非傳統安全的處境,正在經歷並且還將經歷眾多公共安全風險,這使打贏武漢保衛戰不僅具有戰疫意義,也具有城市建設意義。疫情防控的經驗,為經濟社會發展也埋下了伏筆。

城市重啟升級的最大意義,在於使整個城市治理體系升級。重啟鍵要按成升級鍵,而不是恢復鍵。

經此一役,城市治理體系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未如此醒目。武漢需要一場城市治理體系的變革。社會治理短板如何補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如何完善?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如何探索?「全周期管理」如何樹立?

這些都不只是武漢特有的問題,而是現代城市的共同課題。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具有率先求解諸多前沿課題的優勢。

大城重啟,不是回到原來的武漢了,而是要創造一個新武漢,一個立足在未來世界中更好的武漢。

城市重啟也是人的重啟

(4月3日,長江大橋上車來車往,與之前相比車流量明顯增大了不少。)

有一個外地人,在武漢生活了多年,一直不覺得自己是武漢人。但在城門關閉的那一刻,當他四處衝撞想找路回來,卻回不來,他意識到——他是武漢人。

有許多武漢人,這幾天在手機上看武漢的聲色光影,在展望重啟之後的生活,他們不僅在微笑,他們還在流淚。

十幾天前,許多武漢人在手機上看到他們一生從沒見過的武大櫻花季。沒有一個賞花者,花瓣鋪了一地,在大雨中,無盡落花氣勢磅礴地在道路上奔流……人們的留言,顯示那一刻許多人的心裡感到了一種震動。

城市封閉中有過許多震動,發生了許多一生沒有經歷,也無法想像的事。很多人體會到,在與城市一起經歷了這一次磨難後,他們對這個城市的愛更加深沉。

城市是個有機體,城市是由人組成的。城市在塑造著人,人也在塑造著城市。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城市。有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人的品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城市品格。城市重啟仿佛也是精神重啟,在經歷著人的重生。重生的武漢人,將創造未來的武漢,塑造未來的城市品格。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的凝聚力更強。歷史上從沒有過這樣的一種共情,讓一千多萬人在一個壓縮的空間和時間中有這麼多的共同經歷。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的公德意識更強。歷史上從沒有過這樣的一個事件,讓一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至理: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你安好便是我安好。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的紀律性更強。他們經歷了一場奇特的考驗,無須強制就遵守了必要的約束。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的自治能力更強。有自發、有自覺、有組織,總之人們團結起來,守望相助、並肩作戰、命運與共,共持一個小區,共建一個社區,共成一個社會。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的忍耐力更強。城市氣質有所沉穩,人民精神更加堅強。你能一個月不下樓,兩個月不出門嗎?武漢人能。

城門一關一開,武漢人更懂得珍惜。誰能忘記醫院門口曾經長龍一樣望不到頭的隊伍?誰能忘記心有不安卻仍要幽默達觀的日子?誰能忘記「為武漢拼過命」的一隊隊白衣戰士?誰能忘記以命搏命,最後將生命獻給了這個城市的一個個平凡英雄?

這是一個奇特的城市,沒有一個城市有這樣兩條大河穿城而過的胸襟。這是一城英雄的人民,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會有這麼多獨特的歷史體驗。

109年前,她打響第一槍,推翻了兩千年帝制。

82年前,她堅守180多天,將日寇拖入了戰略相持。

22年前,她擋住百年難遇的洪水,鑄就了九八抗洪精神。

現在,她在度過歷史上從來沒有,也不會有人想像到的一個超大城市的「封城」。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歷史的經驗都不露痕跡地鐫刻在了人性的記憶中。2020年轉眼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在經歷一個不同尋常的冬天后,武漢的春天如期而至。

城市在重啟,耽誤的時間要奪回來。武漢一天一個樣,變化在徐徐展開,而武漢人在砥礪中,仍在奮力前行。

備註:來源於頭條號《長江日照》,原題目為《大城重啟——寫在離漢通道管控解除之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xxCWXEBfwtFQPkd4CF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