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仁,最真的「老農民」,永遠的「茂源老漢」

2020-02-27     黑龍江廣播電視報


他是《籬笆、女人和狗》中樸實憨厚的茂源老漢,是《春暉》中負責任的凌老師,是《暖春》中的小花爺爺,也是在表演舞台上奮鬥了70餘年的常青藤、不老松。1月30 日,電視劇《籬笆、女人和狗》的編劇韓志君發布微博稱,表演藝術家田成仁去世,享年93歲。料峭的寒風,送走了「茂源老漢」。

茂源老漢,劇組的「根兒」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呦,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上世紀80年代,《籬笆、女人和狗》一經問世,就創造了中國農村題材電視劇的第一個高峰,田成仁以精湛質樸的表演,為廣大觀眾奉獻出了一個典型的農民角色。至今,人們對他背著手、帶著狗在田間地頭溜達的場景記憶猶新。

電視劇導演陳雨田透露,茂源老漢原本想找陳漢元演,劇本送過去幾天後,遲遲沒有消息。隨後他才在大家的推薦下,聯繫了田成仁。那時,田成仁是北京話劇舞台上出名的「話劇王子」,高大、帥氣、斯文。他能演好田間地頭的老農民嗎?劇組的人都在心中打了一個問號。

陳導對田成仁提出兩個要求:第一,你頭髮太長,茂源老漢應該是個光頭,要演他得剃頭;第二,開拍前,你要去體驗生活。田成仁一看劇本就同意了,「這本子太好了,我演!茂源老漢光頭有點滑稽,我剃一個寸頭,開拍前我要回老家莊河,體驗一個月的生活。」

《籬笆、女人和狗》正式開機時,扮演「棗花娘」的羅嘯華與田成仁正式碰面。她一下就驚呆了,「田老師在老家干農活,曬得黑黢黢的,身上穿了一個中式的短褂子,跟以前的形象判若兩人。」

短短12集的電視劇,劇組拍攝了幾個月。副導演陳冬冬跟記者回憶:「拍戲條件特別苦,夏天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人發暈,演員們沒有地方避暑,在樹蔭下、田埂上坐一會就算休息了。拍下大雨的戲,地上全是泥,田老師跟所有人一樣,淋雨趟水,脖子上的毛巾被水澆透了,擰巴擰吧繼續演。」

劇組裡好多女孩,戲上戲下都管田成仁叫「爹」,經常跟他開玩笑,「老爺子,你最偏愛哪個兒媳婦?今天吃飯回來晚了,爹,你是不是談戀愛去啦……」每每聽到這些「刁鑽」的問題,田成仁就哈哈大笑,從來不生氣。

陳冬冬說,田成仁有一項本領,到哪兒都能跟人迅速熟悉起來。「借他的光兒,我們吃了不少好東西。村裡的人一會兒烀一鍋地瓜送過來,一會兒捧著葡萄、蘋果過來,我們也將劇組的魚和肉裝在碗里還回去,一來一往,大家的感情非常好。」

幾十年過去了,陳冬冬依然懷念當時的劇組,「拍戲的那種快樂,那種氛圍,大家身上那股勁兒,讓人難忘。田老師既親切又有責任感,演戲掌握得住節奏,做人讓人信服,他是我們的老爺子、大家長,他是劇組的『根兒』。」

田成仁,一輩子就是「真」

1926年,田成仁出生於遼寧省一個農民家庭,1945年參加革命,在莊河縣政府文工團擔任演員。一年之後,他進入藝術學院學習表演,從此開始演出話劇。1956年,他進入新成立的中央實驗話劇院(今國家話劇院的前身),在《黑奴恨》《革命風浪》等十幾部話劇中都扮演了主演人物。

演員黃小立至今還記得《黑奴恨》的一個片段,田成仁飾演的湯姆大叔喊:你們燒吧,記在心中的帳是永遠燒不掉毀不完的。黃小立說:「田老師一直說,演戲一定要有真情實感,沒有真情不要演,那是假的;認認真真演戲,也要好好做人,做不好人,演戲一樣假。」

對角色投入真情,這是很多人對田成仁的評價。韓志君告訴記者:「茂源老漢有個搭檔叫花妞,是一條小白狗。開拍前,劇組就將狗抱來了,田老師將它養在自己屋裡,親自照顧它。時間一長,把繩子鬆開了,小狗也跟著他走,甚至一喊『開拍』,花妞就會進入表演狀態,還會走位。」

《暖春》中小花的扮演者也記得,有一天拍戲回來,半夜突然聽到走廊上有人走動。劇組成員出門一看,是田成仁入戲了,在夢中還喊著孫女的名字,「小花,小花」。

用一顆真心對人,則是田成仁一生恪守的準則。陳冬冬說:「當年劇組有很多年輕演員,田老師沒有自己鏡頭的時候也不去休息,而是留下給大家搭戲。有一場分家的戲,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當時是單機拍攝,為了將每個人的表演都拍下來,田老師一段話說了好多遍,一遍遍配合大家,從來不擺架子。」

直到78歲拍戲時,老爺子也是一個人入組,不帶一個助理,不給任何人添麻煩。還有一次拍攝《暖春》,小花的飾演者生病了,剛出院就趕上夜戲,一直拍到深夜兩點半。聽到導演說繼續拍,田成仁火了:「小花剛從醫院出來,你還要拍?走,散了,都回去,不拍了。」

田成仁一生與螢屏結下了不解之緣,出演過百部大戲歷經苦辣酸甜。他是真正的老戲骨,精神補鈣矍鑠康健;他有真正的好人緣,與人為善知命樂天。陳冬冬說,自己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就會浮現出田成仁的臉龐:小眼睛一眯,嘴角在笑。星星還是那個星星,山也還是那座山,他則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茂源老漢。

本報記者 李熙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vCTjnAB3uTiws8KYj7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