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說過石縫間的生命,堅韌的野草能在石縫間立足,向世界展示生命的壯麗。但你聽說過,磚縫間還能種菜嗎?不僅用蔥蘢的綠色點綴小園,還能在秋天給主人送上滿滿的收穫。
近日,哈市女子憑藉磚縫種菜走紅。她的種菜小視頻廣泛流傳,不僅受到網友們的追捧,還被人民日報「點贊」。西瓜、白菜、大蘿蔔……劉女士在磚縫間播種,她讓全國人民見識到黑土地的肥力,也見識到黑龍江農民對土地的熱愛與掌控力。
農家女磚縫種菜,讓全國粉絲開眼
在「快手」的軟體平台上,劉春玲已經發布了658個小視頻,收穫了30多萬的粉絲。視頻的內容大多圍繞一件事:磚縫種菜。只見寬闊的小園裡,鋪滿了平整的磚塊,而在一條條磚縫處,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亭亭玉立」。
有開花的大白菜,菜葉層層綻放,好像一朵朵盛開的「綠玫瑰」,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分量十足;有節節拔高的玉米杆,秋天一到,嫩黃的玉米掛上枝頭,還帶著新鮮的玉米穗;也有鮮紅的辣椒,沉甸甸地墜到了地上,跟同伴一起訴說著收穫的故事;或是綠皮的青蘿蔔,頭頂的纓子迎風招展,身材敦實即將成熟。
此外,還有葫蘆、黃瓜、西紅柿、大頭菜,這些果蔬靜靜地生長在牆角、磚縫、小院的無人處。眼看這些植物將略顯寂寥的小院添上層層蔥綠,來自網友們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大家最大的好奇都是一個問題:這是不是擺拍?是不是造假?磚縫間,真能長出這些生命嗎?
小園的主人,今年37歲的劉春玲告訴記者,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平日,她會做直播,將蔬菜成長的過程展示給粉絲看,「哪個不信我給你們拔拔看。」隨後,她還向記者展示了自家的蔬菜「大棚」,「開花」的白菜正在生長,「給你看看葉子,看看菜根,隨便拔,都保真。」
挖個坑埋點土,數個一二三四五
說起自己的磚縫種菜史,劉春玲說要回溯到七八年前。她是咱們雙城市的一個農民,家裡有30畝農地,農閒的時候打個零工,農忙的時候要回到家中,幫忙幹活。劉春玲家有前後兩個小院,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原本都是菜園子,種滿了蔬菜。幾年前,感覺秋收時將糧食放在泥地上不衛生,她給自家的前院鋪上了紅磚。
此後,前院乾淨了,收拾糧食也方便了,但青翠的綠色卻沒有了。不放糧食的時候,看著偌大的院落空蕩蕩的,劉春玲感覺有些可惜。「有一次,我看到磚縫間長了點野草,就一邊拔草一邊想,既然草能生長,蔬菜是不是也能活呢?」
她最初也沒有信心,就想試一試。「第一個試種的是冬儲白菜。我找到磚縫的三角區,用螺絲刀子將縫隙間的土摳出來一點,在磚下2公分左右,先澆水,再放入七八粒種子,隨後培上1公分的土,收工!」
就這樣簡單的種植方式,沒想到白菜真長出來了。綠油油的小葉像是一個個笑臉,讓劉春玲喜出望外。「磚縫種菜乾凈,還不費力氣,天旱的時候磚下不缺水,遇澇的時候,磚頭又能排水,簡單方便。」
一個是真敢種,一個是真就長
然而,不是所有蔬菜都能在磚縫間種植。劉春玲跟記者分析她的「種菜經」:「要選一些根系淺的,像土豆、地瓜這樣往土裡長的植物可不行。」她先後試種過茄子、辣椒、豆角、黃瓜、玉米、白菜等,每天花費半小時的時間除草、澆水,一年四季幾乎都不用買菜(後院有菜園)。
劉春玲發現,也不是所有蔬菜都對磚縫適應良好。「黃瓜和豆角就不太適合,它們的生長需要爬架子,但磚縫間沒地方插架子,立不住棍。白菜、辣椒等蔬菜都沒問題,不過摘的時候需要注意,別讓磚頭翹起來。白菜的根系直上直下,摘的時候用雙手讓它轉個個兒,很輕鬆就(摘)下來了。」
蘿蔔可以種「露頭青」,它綠了之後往地上長,用力拔幾下,也能輕鬆出土。蔬菜摘完後,劉春玲會仔細觀察各類菜根,「茄子、辣椒的根兒不拔,將它們留在地里。白菜根不爛就用土掩上,爛了就漚一下讓它當肥料。春夏可以種黃瓜、辣椒,等到如今這個季節,我在小院上搭起塑料大棚,在磚縫間種點蘸醬菜:小白菜、生菜、香菜……照樣好吃!」
如今,劉春玲每年能收穫的「磚縫菜」數不清。她跟記者說:「我一共種了六壟白菜,每年能收穫四五百斤。今年下雨太多,最大一顆白菜是13斤,去年最大的一顆白菜是16斤,平均下來,一顆白菜也有八九斤。」
農家小院有點甜,讓人嚮往讓人羨
現在,劉春玲的小院四季常青,成為村裡的一道風景。她不僅自己種,也帶動了一批對土地有感情、對種植有熱情的「菜友」們。村子裡,家裡鋪磚的人家也學劉家,在磚縫間種花種菜;網絡上,幾百個「菜友」跟她一起建立了種菜群,互通有無。
「每年7月份是院子裡最熱鬧的時候,成熟的作物和剛冒頭的小苗,讓人一看就神清氣爽。」劉春玲告訴記者,自己的「菜友」們來自天南海北,「大家種的作物各不相同,有的我都不認識。我們在群里每天分享自己的蔬菜,互相介紹怎麼選種,怎麼照顧蔬菜,還有人特意將自家的地鋪上磚,跟我一起磚縫種菜。」
劉春玲說,家裡其實不缺一口菜,但習慣了種植的自己,對土地有感情。「更何況,它們不僅能吃,還整齊耐看,值得觀賞。」網友發現,她將自己的小日子打理得有滋有味,家裡不僅有田地,有菜園,還有金毛犬和可愛的小雞。夏日的午後,雞犬相聞,菜葉隨風搖擺,好一派農家風光,這不就是很多都市人「嚮往的生活」嗎?
劉春玲笑稱,自己非常知足。「跟菜友們交流的這幾年,我感受到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深愛。不論是什麼職業,不論家在何方,大家都對泥土有敬畏,有一顆嚮往田園生活的心。真心歡迎大家在閒暇時、退休後來到我們這兒,一起享受慢節奏的農村生活。我們大東北,有山有水有沃土,有最美的風光和最茁壯的作物!」 本報記者 李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