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講求細節,談話也是一樣。
那些與人談話都注重細節的人,往往能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這些人之所以能夠發揮出口才的價值,正是他們懂得把握每次的談話機會,通過對談話細節的掌握,而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例如跟女生相處,他們知道怎麼營造出良好的談話氛圍,讓對方放鬆下來;跟合作夥伴談生意,他們知道怎麼表達出自己想要的利益,讓對方釋出善意。
有時候,這些談話結果的獲得,並不需要我們精心準備,只要懂得如何做好「閒談」這件事即可。
什麼是閒談?
在我們日常的交際當中,除了一些業務性質的交談,一開始就要進入正題之外,很多時候我們與人之間的交談,往往是從「閒談」開始的。
什麼是「閒談」?就是說一些類似寒暄形式的「廢話」,以此構建適應性心理,讓交談雙方進一步交談下去的聊天行為。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閒談,他們認為與其說一些無聊的話語去製造話題,倒不如「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這樣更好。
也許你並不知道,90%的人際關係,都是開始於「廢話」的。這些閒聊的廢話,作為正式交談的準備,其作用就如同打籃球之前的熱身運動。
你當然有權利選擇不做熱身運動就開始打球,但相信你扭傷的風險,也會因此而增加。正如你想認識某個異性,你當然有權利一上來就直接問人家願不願意一起吃飯,但相信對方拒絕你的幾率肯定很大。
正如前面說的,閒談的作用,是在於讓對方能夠建立起一種「適應性心理」。因為人對於陌生的事物,都會有一種「天然的恐懼」的,這是我們人類進化至今的保護機制。
為了破除對方這種恐懼感,我們就需要適度的自我表現,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認清我們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而「閒談」,正正就是其中一種「自我表現」的行為。其作用主要有兩個:
1,讓交談對方建立適應性心理;
2,建立良好的聊天氛圍;
通過閒談,大家就會慢慢適應彼此的感覺,獲得一种放松、熟悉的氛圍。
這種氛圍很重要,因為它能夠決定我們之後能否繼續跟對方很好地交往下去的。即便你對對方沒有繼續交往的需求,這種良好的交談氣氛,也會能夠讓你們的交談更加順利。
畢竟誰都不想一上來,就面對一個用仇人的姿態和口吻的聊天對象吧!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怎麼把控人際交往,先從閒聊學起吧!
如何開始閒聊?
與人開始交談時,肯定會有一些忌諱的事項,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不要暴露出你強烈的需求感。
什麼是「強烈的需求感」?諸如:
- 「美女,你電話多少,我們交個朋友吧!」
- 「我現在做保險,你能不能幫幫我買一份呢?」
- 「我家就在XXX,你要上來參觀一下嗎?」
這些需求感,給人感覺都非常強烈,有一個很明顯的目的。這種話語,不僅不會消除我們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還會將其加深。
而當你通過閒聊讓對方對你構建出心理適應性之後,知道你的為人,同樣的話語,我們就可以換過另一種方式去表達:
- 「哎呀,我趕時間,不跟你聊了!你電話多少,我們交個朋友,下次有機會再請你吃飯吧!」
- 「好了,先這樣,以後你有買保險的需要,隨時找我吧,到時再給你一個很低的報價!」
- 「對啊,我經常邀約朋友上來我家的陽台燒烤,我父母也很開心,畢竟人多熱鬧嘛。以後你跟我熟悉了,有機會你也可以過來一起玩。」
這種形式的表達,其透露出來的需求感,就不會給人那麼強烈的感覺,而是自然而然地「嵌入」到其他話語當中。
在前面閒聊的鋪墊下,這樣表達自己的需求,至少不會惹起對方的反感——除非,你的閒聊表現真的很糟糕,導致對方確實不想滿足你的「需求」。
所以,如何表現出正確的閒聊,留給對方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讓對方對你構建出一個積極的適應性心理,就非常重要了。
通常來說,好的閒聊要滿足三個基本要求:
1,態度自然、友善;
2,舉止親切有禮;
3,言辭大方、得體;
做到這些還不夠,你還需要通過話題,去體現出你這些「特質」。
畢竟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不是通過「靜態」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動態」給人出現出來的。
在與他人閒聊的動態過程中,你需要有聊天的話題,去呈現自己的特質。
學會選擇話題
在人際交往中,初始話題的選擇,對於談話的成功與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談話前要考慮到氣氛好壞、關係深淺以及自己談話的目的,即在心裡先解決「為什麼談」,然後再決定選擇「是什麼」的話題,最後正式進入「怎麼談」的階段。
一般來說,我們跟別人交談,通常是圍繞三種聊天形式展開的:
1,提出問題;
2,陳述事實;
3,表達觀點;
這三種聊天形式,構成了我們整個談話的全部內容。不管是別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會用到這三種聊天形式,差別只在於每一種形式的使用比例而已。
但我建議,每一種聊天形式,都不要太多,千萬不要陷入一問一答的情況,適中就好。例如:
A:聽說小明攢夠錢去外國旅行了,你知道嗎?
B:我想應該是。他之前一直在兼職掙錢,很努力。
A:那真的要替他高興了,希望今年也可以到外國走一趟。你呢?有旅遊的計劃嗎?
B:都沒有時間,工作上的事讓我走不開,我也想去旅遊放鬆一下啊!
A:有這麼忙嗎?
B:不想忙也得忙,我還有房貸要還,這種生活上的壓力,比工作上的壓力還要大!
A:對啊,上一年聽你說要買房子,沒想到現在你都已經在還房貸了!
B:生活就是這樣子,很多我們以為還輪不到自己去做的事情,漸漸地慢慢地,我們都統統要去做了。
A:有道理啊。對了,你買彩票的運氣怎麼樣啊?
B:那個純粹是為了娛樂,我可沒指望那個給我帶來意外之財。
A:哈哈,也是。
上面這段對話,就是夾雜了提出問題、陳述事實和表達觀點這三種聊天形式。通過不斷穿插使用,最終構成了這段閒聊。
那怎麼選擇話題作為閒聊的內容呢?一般有幾種常用類型:
第一類:生活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面對的生活問題或者工作問題,例如怎麼教育下一代,怎麼網購更便宜,情侶或夫妻之間如何相處,同事之間的交際應酬等,都是大多數都關心的問題。
平時多多關注對方的近況,就可以選擇這類話題作為閒聊的內容。
第二類:娛樂與愛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例如做什麼運動,喜歡看書還是看電視劇,哪些地方可以吃到著名的美食,怎麼安排節假日等,這些都是一般人感興趣的話題。
第三類:有趣的經歷;
例如買東西上當了,與人相處發生的糗事,跟異性聊天產生的語言誤會等,甚至去哪裡旅遊,碰見什麼人,今天的工作遭到了什麼事這些,都可以當成笑話那樣分享出來。
我們當然不能夠去取笑別人,但如果別人分享自己的糗事,我們也可以分享一件,大家在笑談中,自然構建出良好的氣氛。
第四類:新聞熱話;
例如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也是挺不錯的閒談資料,如果你對某些事件有自己特殊的意見和看法,那麼彼此圍繞著這件事交換意見,相信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總之,只要我們在與人交往中,用心去觀察,就很容易發現對方聊天的那個「點」。然後我們在閒聊時投其所好,這樣既可以聊到自己想聊的話題,同時也會讓對方因此而很快對你這個人獲取熟悉感。
慢慢地,彼此的適應性心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了。
怎麼構建良好的閒談
俗話說,怎麼聊比聊什麼更重要。
當我們選擇好適當的話題去跟別人聊天之後,接下來,就需要注意,聊天的「尺度」問題了,這就是「怎麼聊」的技巧。
為了掌控談話,想要讓對方對我們感到安全感,我們就要懂得從對方的言談中判斷出他的心理狀況。
例如當你向別人問好,對方的回答是:「哎,別提了。」這個時候,你可以斷定,對方肯定是一肚子苦水,而你要做的,就是適當地「關心」對方。
相反,如果對方用興奮的語調說「很棒啊,你呢,過得怎樣?」你就知道,對方正處於心情很好的狀態,這樣聊什麼,就可以隨意一些,不要太拘謹。
同時,要注意每個話題的時間有多長,話題的長短完全要視乎不同話題的價值,以及談話人的興趣而定。
一般來說,節奏關係倒談話有趣與否。如果一個話題「熄火」了,就不要糾纏下去了,應該轉移到新的話題上。
除非你們所談論的事情對某些人特別重要,否則每個間隔最好換另一個話題繼續聊。
當然,至於聊得怎樣,就要看你的臨場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