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兩種記憶模式,記憶力不好的你,學習從此更有效能

2020-01-03     慕妤說

一個學習厲害的人,必定是一個記憶力好的人。

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記憶力,我們就無法調動大腦中的各種「素材」,以此幫助自己思考。

任何時候,想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不管是學習工作上的事情,還是平時私底下的自我精進,都需要運用深度的思考,而深度的思考,正正是建立在「深度記憶」上面。

然而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行,導致學習什麼都「不得法」。就算很認真去看書或者看文章,到頭來卻記不住多少。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這就涉及到記憶模式的問題了。


兩種記憶模式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模式分為三種:

1,瞬時記憶;

2,短時記憶;

3,長時記憶;

例如我們與人聊天,之所以能夠讓對話持續進行下去,那時因為我們的瞬時記憶在起作用。這些對「對話」的記憶,只在瞬時起作用,轉過身來,我們可能就忘了自己具體跟對方都說了什麼話。

當然,如果對方說了一些讓我們感覺深刻的話,調動起我們的感覺,我們可能會把它們記下來。這就是短時記憶在起作用。只是過兩天之後,可能這些話就會被我們忘記了。

而要是對方說出來的一些話,做出來的一些行為,觸動到我們的心靈,影響到我們的思緒,給予我們強烈的印象,說不定我們這輩子就會記得它們。這就是長時記憶在起作用了。

也就是說,我們記憶某個事物,通常往往是從瞬時記憶開始建立「腦連接」,接著由於某些方式的介入,讓瞬時記憶轉化為短時記憶,接著再介入某些方式,才最終導致我們長期記住這個事物。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是兩種非常重要的記憶模式。想讓我們的學習更有效率,我們必須要懂得利用好這兩種記憶模式。

因為當我們在看書或者接觸某些信息的時候,大多數內容都會留在短時記憶當中。問題是,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的,裝不了太多東西。

認知心理學家喬治·米勒曾在自己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人類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2個組塊,也就是5-9個組塊。而一個組塊,可以是數字、字母、音節,也可以一個單詞、短語或者句子。

當我們記憶的組塊超過我們短時記憶的容量時,舊有的記憶內容,就會被新近的記憶內容所覆蓋掉。

所以當你這頭看完一些信息,學習一些知識,如果你還來不及把它們轉化為長時記憶,那麼那頭你就會忘記多少。

尤其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不斷主動或被動接收大量有用沒用的信息,由於都是靠短時記憶儲存著,到頭來導致我們實際的記憶效果也就非常低下了。

想讓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和效果,我們必須懂得如何把學到的東西轉化為長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幫助我們解決「是什麼」的學習問題,而長時記憶,就是幫助我們解決「如何做」的操作問題,這也是思考的基礎。


讓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如上文所說,我們通過短時記憶而對學習信息獲取了解的基礎上,需要介入某些手段,才能夠讓這些記憶內容,轉化為長時記憶。

一般來說,想要某些事物被我們深深記住,我們必須要給記憶的事物建立聯繫。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能夠記住一件事情,往往是因為這件事和我們腦海中的其他信息發生「化學反應」,由此產生了聯繫。

換言之,我們需要把這個存在於短時記憶,而有需要長期記住的「事物」,讓其跟我們腦海中存在於長時記憶的其他「事物」,聯繫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完成一個轉化的過程。

例如你註冊很多網站的帳號,你不可能每一個帳號的密碼都不一樣,否則讓我們記憶幾十個密碼,實在很不方便,除非你把密碼寫在筆記本里,但相信你肯定不會這樣做。

所以唯一保險的方法,就是設定一個跟我們自身有關聯的密碼,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個關聯點,從而想起了這個密碼。

這個關聯點,可以是我們的生日,也可以是我們某些重要的日子,更可以是一些對我們有特別價值的英文或數字等。

這樣,當我們忘記這個密碼時,只要聯想起這個關聯點,我們久而久之就記住了這個密碼,讓其儲存在長時記憶當中。

而建立聯繫的技巧,通常有三個比較有效的方法:



第一,記憶對象必須突出,且有足夠關聯性。

記憶有個特性,想起來越是模糊的,越是難以記憶,而越是清晰具體的,就越是容易記憶。

所以當我們開始要記憶某些事物時,我們就必須由此著手,將其跟長時記憶產生關聯,這需要做到兩點:

1,讓記憶的事物變得足夠具體;

2,讓記憶的事物變得清晰有序;

例如你要記住一串數字,如662830527439,怎麼做才能夠讓這些數字,跟我們大腦中已存在的信息產生關聯呢?

根據上面的兩條特性,你可以這樣記憶:

66個身材龐大的胖子,他們都是28歲,全部都擠在一家酒店305號房裡,參加減肥訓練。其中27個人由於受不了訓練,4天之後就離開了,剩下39人,統統都減肥成功。

你可以停下來,嘗試去回憶一下,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把這串數字回憶起來呢?

當你根據這些數字,想像出來的畫面越是具體,越是清晰,對這一串數字賦予越多的意義,我們就越是容易回想起來。

你可能覺得,增加這麼多內容,豈不是記起來更加困難?其實不然!日本著名的記憶專家宇都出雅巳 在其著作《高效記憶工作記憶》中說道:

「為要記憶的目標信息增加關聯信息,不僅會提高信息的重溫頻度,讓記憶紮根。同時還增加了抵達記憶的『人口』數量,可以收到更容易回想的效果。」

由於這種記憶方式,讓我們想記憶的對象有了一個具體、可視化和清晰有序的「加工」,符合大腦接受信息的特性,我們反而更加容易記憶。


第二,將記憶對象變成有意義的組塊。

建立聯繫的第二個要點,就是懂得把記憶的對象切分為「組塊」。

什麼是「組塊」?就是一組一組獨立的模塊。其實前面數字那個例子,當我用故事賦予這串數字一些具體的意義時,某程度上,也是在構建「組塊」。

如66,28,305,27,4,39,這是六組模塊,我分別給每組的數字賦予特定的意義,這樣,這些數字不再是枯燥的記憶對象,而是有些鮮活特徵的信息。

所以,把記憶對象變成組塊的方法,就需要我們懂得從信息中找到某些規律——即便沒有規律,也可以主動賦予其某種規律。

這樣我們單獨想起一個組塊時,就會順帶想起與之相關的其他組塊信息,對我們大腦記憶的負擔就會大大較少。

例如嘗試記憶這組詞語:枕頭、書櫃、被子、電腦、手機、遊戲機。你可以根據這些詞語的哪些性質,給他們切分為「組塊」呢?

相信你可看得出來,這些詞語可以被分為兩大類: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我們只需要記憶這兩個組塊,就能夠記憶到這六個詞語。

問題是,並不是所有記憶的對象都能夠如此輕鬆就被分類出來的。如果無法給它們分類,這時我們同樣可以運用前文記憶數字那個技巧,對這些詞語具體的想像,構思出一個誇張、突出、怪誕的故事,讓它們變得有序,具有意義,你同樣可以輕鬆記憶它們

只要你懂得賦予記憶對象某些意義,而這種意義又跟我們大腦的長時記憶產生關聯,我們就很容易通過聯想思維,把它們記住了。


第三,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產生關聯。

很多記憶厲害的人,他們往往都善於把要記憶的東西,跟自己大腦中已經存在的某種知識結構聯繫起來。

怎麼聯繫起來,這就需要運用我們的聯想思維了。

所謂聯想記憶,就是利用兩個事物之間的共同點進行記憶的一種方法。當你能夠把學習內容,跟自己的經歷或者已有的知識串聯在一起,記憶效果就會更好。

美國記憶大師哈利·洛雷曾經說過:「記憶的基本法則,就是由新的信息聯想於已知的事物。」這句話就說明了聯想記憶,重在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

在運用聯想記憶法的時候,一般都有兩種應用方式:

第一,相似性聯想;

根據事物之間在性質、成因、規律等方面的相似之處,而建立起來的記憶方法。

例如想記憶「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當你打通這個概念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它所表達的意思,跟我們中文所說的「覆水難收、木已成舟」這些成語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事情已經發生,無可挽回。

只不過「沉沒成本」還要進一步表達,不要被已經發生的事情影響到將來的決策而已。但通過相似性聯想,你就把新學到的知識「沉沒成本」跟已知的知識「覆水難收」,串聯起來了。

這樣子去記憶,不僅理解得更深入,記憶也會更牢固。

第二,對比性聯想;

這是一種,通過對比事物之間的差異,從而掌握各自的特點,起到記憶作用的方法。

例如你新學習了經濟學上的「滾雪球效應」這個概念。你發現,在哲學上也有一個相似的概念,就是「滑坡謬誤」,因為這兩個術語,都表達一種由高往下積累的態勢。

只是前者表達的是「優勢累積」,而後者則是「不合理謬誤的持續推導」,才導致彼此表達的意思也就截然不同。

如果你已經了解「滑坡謬誤」的意思,那麼這時再去理解「滾雪球效應」這個概念,由此產生對比聯想,我們對於這些概念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所以,把新學到的知識,跟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串聯起來,這種記憶方法,才會更加高效。


不要忽略重複去記憶

千萬不要認為,當我們運用上述的方法,就能夠完成記憶的任務。

我們還需要不間斷地對這些記憶對象進行「重溫」,才能夠將其強化在我們的長時記憶當中。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對於記憶的事物,存在著一種遺忘的現象和規律。

我們剛看完一個信息,記憶是100%,但過了20分鐘,可能只會記得58%,過了幾個小時,只會記得35%。而過了幾天之後,只會記得百分之十幾而已。

所以,想要讓記憶對象轉化為長時記憶,重複記憶是最好的方法。

怎麼重複記憶呢?就是根據遺忘規律,適當地對記憶對象進行重溫或複習。

根據艾賓浩斯的建議,

  • 第一次跟第二次記憶的間隔,不要超過兩天。
  • 第二次跟第三次的間隔,不要超過一周。
  • 第三次跟第四次的間隔,不要超過一個月。
  • 第四次和第五次的間隔,不要超過三個月。



換言之,適當對記憶對象進行重複性的記憶,會讓我們的記憶更加牢固。

既然重複記憶如此有用,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喜歡這樣做呢?

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往往喜歡把「看完」的東西當成是「已經記得」,覺得自己怎麼也忘不了,總會回想起來,直到真正使用的時,才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當你看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你覺得對你有幫助的話,隔一段時間重溫一遍吧!

慢慢你就會發現,你的記憶能力大大增強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a8ul28BxtCz63RLm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