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提高自己的口才時,這四種說話特質,你最好不要忽略鍛鍊

2020-01-09     慕妤說

你認為自己的口才是怎樣呢?

是不是有時候很想提高這種能力,卻總是不得法?或者堅持鍛鍊了一段時間,卻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效果?

自從我的口才書出版之後,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按照書中的方法去鍛鍊,還是看不到效果呢?

其實,口才除了需要鍛鍊「外在」諸如口齒、思維、嘴皮子的靈活度之外,也不要忽略「內在」諸如心態、思想、信念的培養。

而正正是這些特質,會決定你怎麼展現出你的口才。

你可以看很多書學習知識,積累很多人生經驗,甚至經常鍛鍊自己的口齒,但如果沒有這些特質的加持,你也許還說不好話。

而一般來說,有四種內在的特質,對我們的口才影響是比較大的。

想要獲得一副好的口才,你最好同時去鍛鍊這些特質。



積極的內在態度

所謂內在態度,就是你自身對外界所持有的態度。

這個態度,百分百之會影響到你說話所展現出來的效果。

《從0到1》這本書的作者彼得·蒂爾對那些不管經受多少打擊,依然能夠堅持自己想法朝著自己目標進發的人,稱為「明確的樂觀者」。

意思就是說,這樣的人,會認為未來比現在更好,並且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他們不會想著那些障礙,那些不好的地方。

這樣一種內在的態度,就會幫助這些人,排除萬難,堅持自己的信念,從而讓他們最終達到目標。

同樣,說話也需要這樣一種內在態度。

如果你覺得聊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那麼你這種信念形成的內在態度,就會導致你與人聊天的時候,表現得戰戰兢兢,每一句話的範圍只會局限在舒適區裡面,例如只會簡單說一些「你好」,「去哪裡」這種寒暄的話語,不敢進一步交流,怕說錯話。

而那些抱著聊天是一件愉快事情這種心態的人,跟別人聊天,從來都不會害怕或抗拒尷尬,他會表現出很大方、很熱情的姿態,去迎接不同的交談。

例如有次我跟一個做樓盤銷售經理的朋友聊天,說到他近來的工作。他說現在的人都是賣了舊房子去買新房子的。

然後我就問他一句:「賣掉舊房子會有賺嗎?」

我一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很白痴的問題,口誤了,畢竟如今這個樓市環境,哪有城市裡的房子賣出去還會虧錢的?所以朋友表情愣了一下,驚奇地回答:「怎麼會沒賺呢?」

尷尬了!這時你說怎麼辦呢?臉紅嗎?認為自己學常識嗎?

你要是覺得很尷尬,那接下來你就會繼續尷尬下去,影響到談話,什麼都聊不成,然後灰溜溜地跑了。

我當然對自己的言語感到很尷尬,但由於我內在具備積極的態度,所以會懂得主動把這個局面扭轉過來。

在朋友說完那句話之後,我就立刻補上一句:就是啊,只是看賺多少而已,畢竟用來補貼新房子的錢!」順勢圓了過去,我們又回到正常聊天的軌道上。

很多人聊天遇到尷尬,然後就覺得很不爽,於是索性不聊天。問題是,假如你能夠不當回事的去修補這個尷尬,那誰還能當回事呢?

我從事影視娛樂行業,公司會跟一些劇組合作,所以我有機會接觸過很多拍戲的場面。在電視上看到很深情的畫面,在現實生活當中看演員念台詞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整個場面會很尷尬。但是,那些演員念這些對白時,並不會表現出尷尬的樣子,完全投入進去。

當他們不會覺得尷尬,用深情的方式去演繹出來,別人就算一時之間不適用這種尷尬,也不會當成一回事。

這就是一種內在態度的展現。如果你以一種開放、大方、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這些不好的談話障礙,那麼你就會積極去解決,而不是逃避。

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衝破自己內心的障礙,讓自己敢於表達的,除非你主動經歷這些場合,挑戰自己。

否則這種內在態度,就會限制你的表達。



懂得根據不同的情況說話

口才好的人,表達能力肯定是豐富多彩,不會局限於在一種表達方式里。

好比說你去讚美一個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一個意思,如「你比一百個迪麗熱巴都漂亮」,「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都無法形容你啊」等等等等。

也許就會覺得:這樣去稱讚別人不會很尬嗎?別人聽到我這樣讚美,肯定會覺得我說話很假。

這裡就涉及到另一種特質,就是根據當下情況來決定你要說出什麼樣的話

上面這些話,可以是面對戀人或者好朋友之間的說話方式,而不是一般化的表達用語。當你真正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時,如果你照本宣科,其結果當只會弄巧成拙。

每個人說話,最忌諱的就是「照本宣科」,而沒有對此添加一些自我思考,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表達的句式。

當你看了很多口才書籍,書中的例子你又無法轉化為自己的方式去運用,那你再怎麼鍛鍊,你都無法讓自己的口才變好。

同一句玩笑話,你跟小明說與跟小張說,也許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我們為什麼說話會小心謹慎,就是因為我們還不清楚說話對象的性格品行,為了避免說出不好的話,我們只能說出一些非常保險的話。

但這個「保險」,並不代表你什麼話都不能說不給說,而是你能夠根據當下情況來選取適合的表達句式。在我們尊重對方階層、身份和地位和前提下,當你得知小明和小張的不同品性後,再有的放矢去選取適合的表達擴大我們說話的範圍,這就是調整。

例如你跟一個陌生人聊天,表示出該有的禮貌和尊重後,突然間,你發現對方很喜歡自嘲,開自己玩笑。這時你就知道對方是一個心胸比較豁達的人,聊天不會存在衝突,那麼在這個情況下,你就沒必要過分拘謹,適當把禮貌和客套的程度降低,也說一說自己的糗事或者玩笑話,讓氣氛變得融洽一些。

會說話的人,就是善於捉住這一空隙,調整彼此的交流,儘量打破彼此的隔閡。

如果你沒有這種意識,就很難建立起親密關係。有些男生跟女孩子出去幾次了,相處起來還是比較呆滯、僵硬、不好意思那樣子,說話的句式還是偏向那種拘謹、呆板的表達,很明顯,就是缺乏了這種能力。

所以,剛開始認識的時候,你讚美別人,簡單一句真誠的「你好聰明」就足夠了;熟悉之後,你去讚美別人,再說「你好聰明」就很單調了。

這時你改變一下表達方式,就算讚美他「愛因斯坦都沒有你這麼聰明啊」,對方也不會覺得你說的假。因為在那種情況那種關係下說出來,這些讚美話不但滿足對方虛榮心,還能讓氣氛好玩起來。

這還怎麼會尷尬呢? 除非對方本身就不喜歡讚美,不喜歡開玩笑,這又是另一種調整。

千萬不要一刀切用同一種說話方式去應對生活的所有情況,你要懂得根據當下的場合和對象的變化來調整固有的表達句式。

這種特質只能靠你自己摸索,積累經驗了。



會主動營造聊天氣氛

聊天的氣氛,我相信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受過。有死板,有尷尬,有難受,有愉悅,有開心的。

這個聊天氣氛,在我們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會透過我們自身或者別人的反應互動中,而產生出來的。遇到有趣的人,我們感受的聊天氣氛就會很愉快;遇到嚴肅的人,聊天氣氛自然就會難受不適。

我們面對一些位高權重的人時,根據上面那條「視情況而說話」的特質,我們沒辦法可以營造出適合的聊天範圍,畢竟掌控權不是我們手裡。

但至少我們要知道一點,什麼時候可以主動營造聊天氣氛,打破僵局,什麼時候繼續保持嚴肅。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主動去營造聊天氣氛。

大多數人,那些不會聊天的人往往不是希望對方去打破冷場,就是抱著「我什麼都不做,你都要跟我好好聊天」的心態去跟別人相處。

如果對方沒有這樣做,如同 面對一個心儀的異性,對方沒反應,你是不是會覺得很失望呢?

想要獲得希望,你就需要懂得怎麼主動營造聊天的氣氛,打破不舒服的沉默。

例如我之前因為工作關係,去一個房地產的公司拜訪,商量在新樓盤舉辦攝影活動的事。當我去到那裡,接待我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生,應該剛畢業不久。她帶我去新樓盤的樣板房途中,全程很冷酷,好像一點聊天的慾望都沒有。

換了其他人,我相信不是不願意跟她繼續聊下去,就是對她的服務態度很生氣。不過在我看來,她並沒有得罪我,也許是某些原因,才導致她展現出這種面貌而已。為了打破這種情況,營造適合的聊天氣氛,於是我就藉故問她:

「我可以問你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嗎?你可以放心回答我,我不會告訴別人的。」

這位女接待員聽到我這麼說,便很奇怪看著我問:「是什麼問題啊?」

我用輕快的語氣說:「從我跟你接觸開始,你就一直悶悶不樂,板著臉,你可以老實告訴我,是不是因為這裡工作的工資太少,讓你鬱悶得不想說話了?」

然後她笑了,說不是,平時都習慣這樣子而已。

我就順勢回應,開玩笑說:「幸好我臉皮厚,你沒有嚇跑我,否則你們老闆就失去一樁生意了!其實你笑起來很好看啊,經常笑笑肯定很好!」

後來這位女接待員,就很愉快的跟我介紹樓盤的格局,我問什麼,儘管她的業務技能還不夠純熟,也在我面前不怕尷尬,我們也聊了很多。

這就是主動營造聊天氣氛的舉措。

如前文所說,我具備積極的內在態度,能夠針對問題去解決。但如果你沒有這種態度,不懂主動營造一個融洽的聊天氣氛,也許你就很難跟別人自然而然地交談了。

一般情況還好,可是當你面對喜歡的人時也是這樣表現,缺乏這種特質,那說不定你就會留下很多遺憾。



找到適合自己的說話姿態

怎麼開玩笑才可以不像個小丑?首先你表現出來的姿態,不能是個小丑。

遇到聊天突髮狀況怎麼才不會表現出尷尬?首先你表現出來的姿態,不能是尷尬。

怎麼讚美別人,才不會給人虛假的感覺?首先你表現出來的姿態,不能是虛假。

一個虛偽的人,就算讚美你一句「你好漂亮」,而不是「你簡直比十個迪麗熱巴還要漂亮」,你一樣就會覺得對方虛假。

但一個平時生活給人很真誠的人,偶爾誇張稱讚你「在我眼中,迪麗熱巴都比不上你這麼漂亮啊」,別人也不會認為你假的油嘴滑舌。

同樣,你開玩笑的時候是那種溫文爾雅的姿態,而不是那種擠眉弄眼,嬉皮笑臉的姿態,你開的玩笑就不會給人像個小丑。

為什麼黃渤開玩笑,沒有人覺得他像個「小丑」呢?因為他表現出來的姿態,根本都不是小丑模樣,而是大方,得體,斯文。

所以,如果你經常覺得說這些話那些話很容易尷尬,你就要想想,是不是你就是一個很容易表現出尷尬姿態的人?

如果你覺得自己經常開玩笑,給人感覺像是一個小丑,你就要想想,你平常的行為舉止是不是給人不莊重,不成熟的姿態?就算你想做一個小丑的樣子逗人笑,也是建立在別人知道你是在「演」的前提上,而不是你平時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你平時說話很容易給人虛假的感覺,你就要想一想,你是不是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真誠姿態呢?平時說話動不動就虛情假意,十分誇張?

這些姿態,你可以偽裝,也可以發自內心地表現出來。但你用什麼樣的姿態去跟別人聊天,你就會給別人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這種一個構建自我印象的很重要特質。想一想,平常的你,表現出來的姿態是閃閃爍爍、支支吾吾?還是抬頭挺胸、大大方方、正經中又帶點幽默呢?

選擇一個喜歡的姿態,然後讓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樣你以後跟別人相處,才不會有一種「裝」的感覺,因為你是在做真實的自己。

以上這四種特質,對於你能否提高自己的口才,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如果你鍛鍊自己的口才已經有一段時間,卻沒有明顯的效果,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受制於這四種特質?

儘量給自己積累這方面的經驗,當你對此有了一定的感覺,你自然就懂得怎麼做了。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在不同的場景下去實踐。

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擁有一副好口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rHZl28BxtCz63RL_w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