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表達模式,增強表達能力,你說出來的話才會讓人信服

2020-02-06     慕妤說

在這次新型冠狀肺炎出現至今,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多關於這個病毒的種種說法。

剛開始,有些專家跳出來說,這次這種新型冠狀病毒不會輕易人傳人的。但直到今天,確診病例已經高達將近三萬例了。

還有專家說,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很難傳染給小孩子的。但最新的消息顯示,武漢新生兒出生30小時,就確診感染了。

每當聽到這些說法時,我都會下意識地保持質疑態度。之所以質疑,不是因為我習慣做一個「槓精」,而是我並沒有從這些信息當中,得到進一步的論證事實。

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除了有主觀意見之外,還需要有客觀的事實根據。這個兩者的比例分配,可以是20%和80%的份額。

換言之,當你要表達個人的想法時,如果你希望這個想法讓人信服,最好是80%的事實,加上20%的主觀意見。

為什麼鍾南山院士如此受人敬重?因為每一次他講話,都會儘量做到有理有據。

例如有一次訪問,終南山院士被問到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重演非典時期的局面,他是這樣回答的:

「我本人很有信心是不會重演十七年前的非典局面的。因為當時我們根本不了解SARS的發展規律。大家知道SARS冠狀病毒實際上是在香港發現的,但距離症狀發現就有兩個月。現在我們對於病毒發現越來越快,H7N9是20多天,MERS是輸入性的,當天就證實了,包括H5N6。但這次這個病毒,我們也就花了2周,就將其定位定位在新型的冠狀病毒。所以這些,再加上我們有一個很好的監控以及隔離制度,我不太相信它會像17年前那樣SARS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經濟的損害。」

終南山院士這段話,開頭和結尾,都屬於個人主觀意見,而中間部分,就是屬於事實。而他的個人主觀意見,都是從客觀事實中推導出來的結論,所以給人的可信性就比較高。

或許你會反駁:不是啊,當前疫情的情況,不是比非典時期還要嚴重嗎?對社會和經濟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了吧!

但造成這種局面,並不是國家不懂得應對這次疫情,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而是某些人,諸如那些不作為的官員和那些不把病毒當回事,還堅持走來走去散播病毒的人,才讓情況持續惡化下去。畢竟政府該採取的措施,都已經採取了。

總結這個情況,用一個數據舉例說明就是,100個人裡面80個人嚴防死守,18個人無所謂,2個人到處作死,這2個人就會通過18個人,讓80個人的努力白費。

如果換是在十七年前遇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按照終南山院士的說法,我相信其結果會比現在來得更加嚴重。

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去討論疫情的應對方法,畢竟我不是專家。但想要在如今謠言滿天飛的環境中,保持客觀、理性的思考,懂得識別流言蜚語,我們就需要了解到,什麼樣的表達才是「正確」的。

這就是令人信服的表達構成。



兩種不良的表達方式

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往往只喜歡說觀點,從來不附上相應的事實去佐證。

如果這些「觀點」是從專業人士的口中說出來,由於「權威效應」的心理作用,我們很容易就會不加思考地全盤接受,覺得專家說的都是對的。

專業人士當然有專業人士的能力,但並不能代表,他們所說的話就是完全正確。想要做到清晰思考,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獲悉對方得出這個觀點背後的論據,也就是可以提供出來的各種事實證據。

缺乏相應的事實證據支撐,你所表達的觀點,根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例如你跟朋友說「對於這次疫情,我們普通人真的什麼都做不了。」這是你的觀點。

但你朋友可能反駁你:「怎麼會什麼都做不了呢?呆在家裡,做好自我隔離防護,避免人群聚集,這就是我們普通人要做的事啊!」

聽朋友這樣說,又好像覺得這些做法確實也是一種應對辦法。

但如果你說:「對於這次疫情,我們普通人真的什麼都做不了。除了待在家裡,做好自我防護,那裡也不去之外,對於怎麼對抗這個病毒,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你這樣說,就既有個人觀點,也有相應的事實。朋友聽到你這麼說,不僅不會反駁你,甚至還會認同你這個觀點,覺得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因為只有觀點而沒有事實的表述,不僅很容易讓別人無法正確理解到你表達的意思,造成誤會,而且某種意義上,只是在說「有道理的廢話」而已。

例如「雙黃連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觀點,是不是就是這樣一種缺乏事實的表述形式呢?

如果你接受了這個觀點,又沒有深入了解其背後的事實根據,或者在對方沒有給出相應的事實根據之前,就認同了這個觀點,其結果就很容易出現各種誤讀,影響到自己。



同樣,只說事實,卻沒有給出觀點的表達,也很容易讓人搞不清你到底想說什麼。例如你看新聞報道說:

「飛沫可以沉降在物體表面,或者通過粘有病毒的手污染我們接觸到的物體表面。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一些比如門把手、電梯按鈕這些光滑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數小時。如果溫度、濕度合適,則可能存活數天,比如在溫度20℃的環境,濕度40%到50%,研究表明,病毒可能會存活達到五天。」

這段話說了一連串的事實,你能否get到這段話想表達一個什麼樣的觀點呢?

其實這段事實背後要表達的觀點就是:「由於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所以常洗手非常重要。」

有了這個觀點,而我們又有相應的事實去了解情況,所以這樣的表達,是不是會給人很有說服力的感覺呢?

所以,20%的觀點,結合80%的事實,才能夠構成一個充滿說服力的表達形式。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發表意見時,不僅要儘量要求自己做到這樣子,而聽取別人的意見時,我們也要以此去分析對方的言論。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保持理智、客觀的獨立思考能力。



如何運用事實構建合理的論據?

現在知道,有事實有觀點的表達,才能夠稱之為「意見」。

因為80%的事實,可以讓人了解到事物的本質,而20%的自我觀點,則可以讓人了解到你的想法。

這種表達結構,既給了他人一個與人深度溝通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了給他人一個接受你想法的可能性。

或許你會疑問:為什麼事實要占據這麼多的份額呢?因為通常只有事實擺在了眼前,別人才會了解到你得出觀點的根基。這樣就會從中產出三種結果:

1,事實強而有力,別人只有認同,無法辯駁;

2,事實存在可被討探討的空間,形成交流態勢;

3,事實與你的觀點的論證關係,別人比你更好;

這三個結果,都指向一個問題:你給出的事實,作為你觀點的論據,是否足夠充分。

如果論據不充分,甚至沒有明確論據就發表觀點,你就會犯下「妄下結論」的邏輯謬誤。這樣的觀點和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破綻百出,無法讓人信服。

曾經在日本麥肯錫企業任職多年的高杉尚孝教授說過:「做到符合邏輯,也就是有邏輯性,就能夠增強說服力,從而讓對方採取己方所期待的行為。」



在提到如何把自己的想法,更有邏輯性地傳達給他人時,他提到了三個要點:

第一,有明確的主張;

明確的主張是邏輯表達的大前提。如果你的主張含混模糊,就談不上有邏輯性了。

試想一下,一個人連自己想說什麼,想表達什麼觀點都不明確,又如何構建符合邏輯的表達呢?

想要構建合理的表達,前提是你先清楚自己主張,要有一個表達目的。

第二,主張有論據;

所謂主張有論據,指的就是你要恰當給出能夠支撐你主張的事實證據。

如果主張是既定的結果,論據可能就是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如果主張是一些諸如理想等的未實現的目標,論據可能就是達成該目標所要採取的手段。

此外,論據的實質內容有很多種,如「數據」、「事例」、「過往經驗」、「研究證明」等。

第三:論據能夠正確支持主張;

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令市內很多餐飲店、服裝店暫時關閉,損失大量營業額。但同時由於人們無法出外進行消費,資金流動放慢,所以整體經濟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這段話前面是事實證據,後面是觀點,也就是主張,但前者是否有足夠合理的論證關係,得出這個觀點嗎?很明顯不能。

所以這段話,就會給人胡說八道的感覺。只有兩者存在合理的邏輯論證關係,你說出來的話,才會讓人感到信服。



如何積累對自己有用的事實?

既然事實作為論據這麼重要,我們該如何積累呢?有三個方法:

1,通過讀書學會對信息加以篩選;

對於同一個主題,通常都會有不同的作者進行論述。

如果你能夠通過閱讀不同作者,針對同一主題所寫的內容,然後進行對比,你就會發現不同作者之間對信息運用和描述的優缺點。

這種對信息的比較和篩選,可以讓你更好地鍛鍊到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從而讓你對於事實的選用,會有一個明前的增強作用。

閱讀時,要始終帶著「獲取哪些信息」或「這些信息如何運用」的思考進行,這樣會更有幫助。


2,多閱讀某領域的專業類文章或雜誌;

報紙雜誌,也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而且有時候報紙雜誌上的信息,比起書籍會更濃縮,更凝練,更直觀。

尤其如果你對某個領域的一些基本事實不了解,你可以針對性地閱讀相關的報紙和雜誌。好比你想了解一些商業發展上的事實,你就可以多看一些經濟類的雜誌,積累一些關於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史、成長史等,這對於我們積累相關事實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當你對某個領域形成基本的認知架構,就算你無法記得所有的事實,至少你也懂得從哪裡找到這些領域的事實資料。


3,從專業性網站查找獲得;

檢索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之一。如果你缺少這種檢索能力,你就無法從浩瀚的網際網路海洋當中,找到你想知道的東西。

同時,具備檢索能力,可以讓你懂得去蕪存菁,識別不實的信息,因為你懂得通過檢索去印證這個信息的真偽。

當然,一般網站通常都會混雜很多虛假和無用的信息,這時我們只能從專業的網站上獲取正確而真實的信息,就算這些網站的信息需要付費,也是值得的,畢竟可以讓我們遠離那些雜亂的資訊。

所以,想要得出一個好的觀點,你就需要懂得積累有效的信息,以此作為論證的事實。然後以此為基礎,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勤思考,多實踐,消化這些信息據為己有,從而沉澱出自己的知識體系。

只有這樣,你的表達能力才會變得厲害起來,說出來的話也會讓人信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3YG3ABgx9BqZZIqN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