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孔乙己》中幾種人物的笑:他們為何都「笑」他

2019-11-17     九門憶史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先生於1918年創作的短片小說,描繪了一名窮困潦倒的書生去酒家買酒的故事。《孔乙己》通過酒家內不同的人對孔乙己的反應,折射出當時社會的麻木不仁,以及深受舊社會教育體系毒害的讀書人迂腐與可悲。

一、可笑的悲情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這篇文章里一共有十四處對笑的描寫,每一處都於孔乙己有關。孔乙己出場時對他是這樣的描繪「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從這段描述,構思一下孔乙己的樣子,一名如同乞丐般的人,非要穿著破爛的長衫還滿口咬文嚼字的說著之乎者也。這樣一副不倫不類的形象,讓人看上去就想笑,如果放在現今接頭這樣的人不是瘋子就是搞行為藝術的。

換到當時的社會中,孔乙己這種人那也可以說是非主流了。當時對於酒館來說,主流的主顧有兩類,站著喝酒的短衣幫與踱進店內坐著喝酒的長衫主顧

短衣幫是一群不太闊綽,給人打零工為生的底層勞動者。長衫主顧是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鄉紳官吏。孔乙己恰恰是一個既沒有錢,又非死要面子穿著破舊長衫的人。像孔乙己這樣的人,到了那裡絕對都是目光的焦點,話題的中心。對於當時生活貧苦到了感知麻木的底層勞動者來說,他絕對是最好的取笑對象。

二、小夥計與孩童的笑

「……掌柜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這是《孔乙己》中第一處笑,是小夥計對過去生活的追憶,他覺得他那時的生活死氣沉沉,只有孔乙己的到來能帶動一下活躍氣氛。

就如同相聲里那句「把你的不快樂說出,讓大家快樂一下也好啊!」一般,他們在用別人的不幸來調味自己的生活。對於小夥計的笑,全文還有兩處:「……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

這兩處笑可以看出小夥計心境上的變化,附和著笑時他心裡還有同情的存在,有可能還不是很想笑。但若他不笑就融入不了周圍,融入不了社會,就會被周圍的人劃為與孔乙己一起的少數派。因此他笑了,也只是附和著笑。

等到「又好笑,又不耐煩」時,小夥計的徹底發生了變化。這裡的笑,變成了嗤之以鼻的笑。就好像對孔乙己說,就憑你這個叫花子還交我寫字,你自己要真認識字還不早中秀才,考取舉人了。

與小夥計不同,孩童始終只有一顆童真之心。孩童出場,是被笑聲吸引而來「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這正符合了小孩子喜歡熱鬧的天性,孩童是快樂的,是無憂無慮的,他們不知道大人們在笑什麼,他們只認為有笑聲的地方就是歡樂的地方。

孩童的退場,也伴隨著笑聲「……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孩子仍然是快樂的,因為善良慷慨的孔乙己將自己的茴香豆分給了孩子吃,這與那些只知道嘲笑他得人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在孩子心中沒有階級之分,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喜歡誰,他們可能還覺得這位有點髒的老爺爺很有趣,因此他們是在笑聲中散去的。

三、掌柜的與周圍人的笑

除了小夥計和孩童,酒店的掌柜的與和孔乙己一起站著喝酒的短衣幫也在笑。他們的笑又有了其它的含義。掌柜的是一個很兇的人,一般不會笑。只有孔乙己來到店裡,才會露出笑容。這裡的笑容可不是什麼開心的,友善的笑,而是一種惡毒的笑。

作為一家酒店的掌柜,一般的主顧是得罪不起的,遇上難纏的免少不了還要陪著笑臉受點氣。只有孔乙己這位另類的主顧,他可以欺負一下,這種人也屬於社會底層服務人員,欺軟怕硬是他的個性。也正是這種個性才會出現「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這種情況。孔乙己已經殘了,但他還能麻木不仁的笑著往他傷口裡撒鹽。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他的生活快樂一些。

那些和孔乙己一樣貧困的底層勞動人民——短衣幫,他們的笑都屬於嘲諷的笑,也可以看做一種釋放壓力的笑。短衣幫平時過得比掌柜的還不如,每天被呼來喝去收人凌辱欺壓。他們對這種恃強凌弱已經麻木。碰到孔乙己這個混的比他們還不如的人,自然要學著欺負他們的人那樣嘲弄一番,來緩解自己身上的壓力。

原文這樣描寫道「……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這裡就可以看出只要孔乙己一道店裡,喝酒休息的短衣幫就會笑起來。就好像再說,大家看那個怪人又來了,我們又有樂子了。這些人見到孔乙己就如同孩子見到了心愛的遊戲,不玩上一會怎會甘心。

他們笑孔乙己如果說有什麼惡意,倒也未必,他們只是下意識的去嘲笑比他們弱小的人。就如同美國著名喜劇演員金.凱瑞主演的《楚門的世界》結局那樣,觀眾在叫好之後就又去研究下一步片。楚門和孔乙己有很多不同,但有一點確實相同的,他們都淪為了別人取樂的工具。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拿他們取樂人的悲哀。

結語

孔乙己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可悲的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讀了一輩子只為科舉考試的死書,卻無法應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質量。科舉考試取消了,他還仍固執己見,抱著「君子固窮」的空洞思想不放,他又是可笑的。

不論可悲還是可笑,孔乙己對比那些嘲笑他的人還是善良的,本就不富裕的他在哪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還願意將吃食分給孩子們,那些嘲笑他的人這一點就做不到。

笑人不如人,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在精神層面上比孔乙己更加空虛,這一點是魯迅先生留給我們的警示。

參考文章

《孔乙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eCtjG4BMH2_cNUgEO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