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圖騰,後神話再文化:清代滿族為何如此崇敬烏鴉?

2019-11-29     九門憶史

現代人對烏鴉的一般印象都是厭惡的,無論是暗啞刺耳的叫聲還是周身烏黑的羽毛,使得烏鴉被人視為不祥之兆。但與人們的普遍印象相悖的是,烏鴉在清代滿族是極受推崇的神鳥,甚至於清代皇宮每年還是有相應的祭奠儀式。究竟為何滿族如此崇敬烏鴉呢?

滿族烏鴉崇拜的起源

其實在華夏民族的傳統觀念里烏鴉最開始也並不是現在的形象。上古時期烏鴉代表太陽,歷代文人墨客也視烏鴉為孝鳥,有烏鴉反哺的說法。甚至有些部落崇拜太陽而以烏鴉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滿族及其前身女真的傳說中就有大量類似的神話。

相傳滿清皇室愛新覺羅氏的祖先就是一名少女吞食了一枚烏鴉銜來的紅果而生產的男嬰,這與許多遠古部落的傳說都類似,應該都是反映了當時這些部落還處於母系氏族時代,「維知其母不曉父誰」;努爾哈赤和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都有被烏鴉救助過的故事。

滿族對於烏鴉的崇拜也有具體的實用功能。與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不同,滿族的長期處於漁獵文明的狀態。相比較而言漁獵具有更大的偶然性和不穩定性,食物儲備也極為困難,所以女真和後來滿族經常受到饑荒的威脅。

在長期的狩獵過程中女真人發現跟隨烏鴉的蹤跡可以取得極大的收穫,慢慢也自然將烏鴉視為能給自己帶來吉祥的神鳥了。

此外在軍事上也有關於烏鴉的記載。《滿洲實錄》中就有「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明兵征戰,路阻兀里堪。烏鴉視警,努爾哈赤以少勝多」的記錄。

清代滿族的烏鴉文化

在傳統滿族文化中,與其他農耕、游牧民族不同,滿族祖先普遍信奉薩滿教。薩滿教普遍存在於當時東北亞各民族以及北美洲西海岸一帶的印第安部落,這些民族、部落也都以烏鴉為崇拜的神物。以薩滿教祭祀儀式為主體的烏鴉文化在清代盛行也就不足為奇了。

滿族祭祀烏鴉神時普遍會使用「祭杆」。相傳努爾哈赤告天「七大恨」時就是使用的「祭杆」儀式。該儀式每年舉行兩次,春秋各一次。內容包括祭祖、謝神等。形式統一,都是將索羅杆立在院內或影壁牆前,再擺上供桌及祭品,眾人跪倒禱告,薩滿巫師向四處撒米等循環往復各步驟。

清朝皇室每年也舉行「祭杆」儀式,內容大致相似,只是規模盛大。滿族各姓氏都有家祭「祭杆」的習俗。在各種「祭杆」儀式上經常有「以肉飼鴉」的環節。該儀式使用的索羅杆最早也是滿族祖先在狩獵時使用和喂食烏鴉的工具。

清代滿族人每年的祭杆活動規模極其盛大,幾乎全族的人丁都要參加。在祭杆時對烏鴉極盡供奉,不僅「以肉飼鴉」,還會將各種穀物拋灑在空曠的場所吸引烏鴉來取食。皇室也會在北京和盛京的皇宮中撒谷飼鴉。這也是至今北京地區烏鴉數量眾多的原因。

清朝皇室和不少滿清貴族還專門飼養烏鴉。清朝北京的皇宮和清明園、頤和園以及位於盛京的皇帝行宮中都有大量的人工飼養的烏鴉,甚至還專門設立相關機構在長白山一帶觀察、奉飼野生烏鴉。八旗子弟聚集的廣州、山東等地也有大量滿族專門飼養的烏鴉。

烏鴉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和「救命恩人」,在清朝統一中國之後也吸納了其他的祭祀、供奉形式。比如清代皇宮中經常於大殿橫樑處雕刻烏鴉、日常使用的灶台也懸掛烏鴉的雕像或畫像、瓜爾佳氏家族的牌位神龕內也有烏鴉的形象出現等。

清代滿族受漢文化影響薰陶,也出現了許多描寫烏鴉的詩詞和記載。如晚清女詞人顧太清詩詞中就有眾多關於烏鴉的詩句。雍正朝甚至有地方官將「烏鴉食蝗」作為祥瑞報給雍正帝。

清代滿族烏鴉文化盛行的原因

1 為了維持滿族內部的凝聚力

從女真時起的烏鴉崇拜、愛新覺羅祖先的「烏鴉賜子」以及多種烏鴉救主傳說同滿族信奉的薩滿教理念「萬物皆有靈」結合而產生的烏鴉文化自然是滿清維持滿族內部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和表現形式。

加之滿族的狩獵傳統,普遍接受烏鴉作為圖騰象徵,也就深受滿族普遍的喜愛。通過烏鴉文化凝聚滿族是滿清統治者推崇烏鴉文化的推動力之一。

2 防止被漢化

滿清統一中國之後,面對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文化深遠、歷史悠久的漢民族,深恐被其同化。清朝歷代君主都把滿語、狩獵等滿族傳統作為重要的手段來防止滿族被漢族所同化。而烏鴉文化自然也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通過舉行與漢族大相逕庭的祭杆儀式貢飼烏鴉,使滿人時刻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與漢族的不同,自覺地抵制被漢化。在清朝中後期時,滿族被漢化程度相當高

此時大多數的滿族人已經不會說滿語只會寫漢字了,清朝統治者更是將烏鴉作為重要手段,結合了薩滿教創造的「神鳥」更是倍加推崇。

3 籠絡周邊其他國家和民族

類似於清代滿族對烏鴉的崇拜,中國及周邊許多國家、民族也有對於鳥類的崇拜和習俗。如東北亞地區的其他漁獵民族也有烏鴉、喜鵲的祭祀,藏族地區有「天葬」的習俗,暹羅的「鳥葬」,蒙古部落薩滿教的流行等。

通過烏鴉文化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吸引這些國家和民族歸順、稱藩於清朝,起到了籠絡這些國家和民族的目的。

4 對於統治的不自信

滿清在最初入關時對於是否能統治中國是極其不自信的,多爾袞、康熙等都多次產生退回關外的想法。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滿族人為了保持在關外惡劣自然條件下(主要是冬季的嚴寒)生存的能力,對自民族的傳統習俗進行有意識的保留,其中就包括烏鴉文化。

5 對於祖先的緬懷和「龍興之地」的思念

滿清中期後隨著統治的日益穩定滿族已經沒有退回關外的危險,但歷代滿清統治者都沒有忘記自己滿族的身份,總是要在一定的時間階段回到關外「木蘭秋獮」,以顯示自己不忘本、不忘祖。而因為烏鴉多次救主的傳說使得烏鴉也成為了滿族人對於祖先緬懷的表現形式。

參考資料:

《清史稿》

《滿洲實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iBCuW4BMH2_cNUgln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