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禁慾、婚姻:中世紀糜爛社會生活,為何會被修道文學"掰正"?

2020-04-22     九門憶史

修道文學是歐洲中世紀流行的一種文學樣式,在基督教占絕對統治地位的那個時期,禁欲主義也成為時代的主流,修道文學便是在禁欲主義影響下的文學作品的總稱。

修道文學徹底的顛覆了古羅馬帝國和日耳帝國時期對男女愛情、性慾和婚姻的看法,它強烈批判亂倫、不貞和淫亂的性慾,宣揚愛是心靈的結合。

而非肉體的放縱,表達了對愛情和婚姻沉重的反思,給長期沉迷於淫亂生活的貴族以當頭一棒,現代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自由解放的愛情理念也在修道文學中催生了。

那麼,在修道文學產生之前,歐洲貴族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修道文學又是怎樣改變人們的愛情和婚姻觀念的呢?

一、舊社會的淫亂和修道文學的批判

中世紀是介於古希臘羅馬時期和現代社會的一個歷史階段,現在的西方人談起中世紀都覺得不寒而慄,因為中世紀是基督教絕對統治的時代,教會的權力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的行為都要受到教會的監督和管束。

所以歐洲後來爆發了啟蒙運動,就像五四運動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號,不分好壞,把中華傳統文化統統消滅一樣,啟蒙者們也對中世紀的一切進行猛烈批判。但實際上,今天被我們認可的婚姻制度和信奉的愛情觀念,都離不開中世紀的修道文學。

中世紀的確嚴厲地管控著人們的思想,卻也給人們帶來了貞潔的觀念,因為中世紀修道文學反對淫亂和縱慾的生活,影響了人們對婚姻的看法,讓人們超越肉慾,注重心靈的契合。

中世紀以前,婚姻制度只考慮男性,女性只被當作奴隸,是供男性支配和玩弄的對象,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利。古羅馬時期,充滿著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和壓迫,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可以被隨意買賣。

一個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隨意買女人來當作自己的消遣,這些女人甚至沒有名分,連「妾」也算不上,男人玩膩了就可以隨意拋棄,轉手給下家。恩格斯說道:「只有到了中世紀,婦女才有了從未有過的受人尊重和自由的地位」。

正是因為男女之間的主人和奴隸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使妓院在那一時期呈爆髮式的增長,人們公開售賣女性,而女性也在生活的壓力下被迫成為娼妓,供男人玩弄。

基督教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一些教父如傑羅姆在頌揚修道生活和批判糜爛的社會生活的時候,都注意到了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基督教信仰純潔的愛情,主張心靈的結合而非肉慾的放縱。

這相當於在黑暗的奴役女性的世界裡開了一扇天窗,讓眾多女性看到了希望,也讓男性開始醒悟。由此產生的修道文學對愛情和婚姻都有哪些反思呢?

二、從反思到建立現代婚姻制度

1、提倡禁欲主義,用心靈去感受愛情

中世紀之前的貴族,由於由優渥的生活,不需要進行勞作就能坐享富貴,他們便選擇縱情聲樂來作為日常生活的消遣,最初玩玩鬧鬧便可消磨時光,但他們不甘「平淡」,變著法來玩弄女性以消除寂寞,這些在各種影視作品中可以看見他們的生活是如此混亂。

不過,由於貴族的圈子都是很小的,顯赫的家族就那麼幾個,身為貴族的他們不屑於和平民交往,這就造成近親結婚的泛濫。某一貴公子在宴會中看見一美女,兩人瞬間對眼,墜入愛河,結果在一番雲雨後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表妹,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竟成為一時風氣。混亂的男女關係造成婚姻倫理的破壞,也對後代造成影響,結果社會被搞的烏煙瘴氣。

為了整頓這一現象,基督教提出了禁欲主義。禁欲主義認為人的肉體慾望是有罪的,尤其是性慾使人墮落,是犯罪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禁欲主義表達了對之前縱慾生活的反叛,它用消極的方式來看待性行為,的確有效的緩解了社會的不良之風。

當時的一個教士的休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婚姻應該有男女雙方自願結合,而不應該處於權力的強迫和物質的誘惑,只要兩個人都願意,則沒有發生肉體關係也能結合。這相比之前日耳曼時期,認為只有發生肉體關係才能結婚更為人性,也更加凸顯愛情在婚姻關係中的重要性。

《論童貞瑪麗亞》一書中,他藉助瑪麗亞這個象徵純潔的神女來表達愛情的純潔和至高無上,婚姻不應該受其他外界利益的驅使,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愛情。

2、嚴格懲罰性犯罪,謳歌男女平等的婚姻

中世紀之前,女性作為買賣的物品,只屬於貴族男性。一般的平民男性很難得到一個妻子,這就造成了社會危機,沒有老婆的男性不惜犯下強姦罪和搶劫罪,嚴重威脅社會穩定。

但在實行禁欲主義和一夫一妻制以來,貴族男人只能擁有一個妻子,使其他女性能夠流入平民階層,改善了之前的情況,一些地位低下的平民男性也能找到老婆,促進了社會穩定。

對於性犯罪者,教會基於嚴厲的處置。不僅女性通姦要被施予嚴酷的懲罰,即使是貴族男性,一旦出軌,也要受到相應的懲罰,還會破壞他在貴族圈子裡的名聲。

教會不會因為性別、社會地位而區別對待,這就間接的提升了女性的地位,發現丈夫出軌後,女人可以保案懲罰丈夫。教會對婚姻不忠者和性犯罪者的懲罰,有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效的降低了犯罪率和出軌率,維護了人們的家庭和諧。

《論童貞的瑪麗亞》作為修道文學的代表,提出了一些和現在婚姻理念相距不大的先進的愛情理念。

比如:婚姻是男女之間的一份契約,夫妻雙方都不能違背,丈夫要對妻子負有義務,不能隨意拋棄妻子,就算妻子生病活不具備生育能力也是如此。這本作品看到了女性在傳統婚姻制度中的弱勢地位,給女性以深切的關心,謳歌了平等的婚姻制度。

3、規定明確的夫妻義務,為現代婚姻制度奠定基礎

在現代人看來都非常先進的愛情婚姻觀念,其實在修道文學中就有體現。早在現代婚姻制度確定之前,修道文學就對舊有的愛情觀念和婚姻體制進行過反思,並用作品來表現對心中完美婚姻的追求。

一位中世紀修道士,名叫貝爾納,他寫過一部《雅歌》的講道辭來宣傳基督教,他寫到了對男女愛情的理解。他說道:「我的良人,你美麗可愛,我們的床榻上灑滿鮮花。」

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他對愛情的理解:愛情是純真的,愛不需要物質的加持和利益的誘惑,愛就是心動本身,愛與忠貞是婚姻的唯一追求。

在基督教的教義里,婚姻是上帝的旨意,應該以神聖的儀式和尊敬的心來看待。夫妻結婚,是對雙方的承諾,而不是為了外表的美麗或滿足自己的性慾。《馬太條約》提到:「神作之合,人不得而離之」,要求人不能隨意的取締婚姻關係,這對之前人們輕浮的婚姻觀念造成衝擊,為現代婚姻制度奠定了基礎。

教會也允許離婚和再婚,但都必須經過審查,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教會不會幹預。但原則上仍推崇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修道文學作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了這一願望。修道文學作家聖保羅在作品中提出,夫妻雙方應是平等的個體,妻子不需要屈從於丈夫,但也得對丈夫貞潔。

夫妻雙方互相擁有對方,其中不存在權力關係,在婚姻義務上,應該遵循彼此自願的原則,不能強迫履行。但另一方面,基督教的禁慾思想又把女性的肉身看作對男性犯罪的誘惑,因此女性是較為低賤的,教會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妻子有權要求丈夫忠貞,但也要服從丈夫的命令。

統而言之,基督教的婚姻觀念有精華,也有糟粕,其中亦有貶低女性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今天被大多數人們接受和認可的一夫一妻制就脫胎於中世紀的基督教教規,是基督教及修道文學孕育了現代婚姻制度。

為了捍衛一夫一妻制,教會對納妾的男人實行開除教籍的懲罰,中世紀教會高於國家,那我們現在來看,納妾就開除國籍,算是十分嚴重了。到了8世紀,一夫一妻制在貴族社會已基本確立,後來全國上下都流行起來,納妾、出軌現象得到極大的抑制,社會更加和諧。

三、結語

基督教在宣揚教義的過程中,把自由平等的婚姻觀念撒播在世人心靈的田野,在對羅馬和日耳曼時期縱慾之人的批判中讓人們明白愛情的本真,修道文學對舊有婚姻制度的反思,最終結出了現代婚姻制度這樣絢爛的果實。

參考文獻:

《基督教研究》

《馬太條約》

《論童貞的瑪麗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k5KpHEBfwtFQPkdIl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