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崇武,唐朝尚劍,宋朝則文學成風,那麼為何唐朝崇尚劍?

2019-10-25     九門憶史

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有不一樣的風俗,這些風俗起源多異。秦朝崇武,唐朝尚劍,宋朝則文學成風,那麼為何唐朝崇尚劍呢?關於唐朝尚劍這一習俗,起因又如何呢?

一、唐朝尚劍的習俗

如果夢回唐朝,走在長安的街上,長安街的繁華,讓人心動。可以看到書生腰劍佩劍,手持摺扇,劍入鞘,這種劍的作用完全是飾品,沒有殺傷力。武夫持劍,卻不見劍鞘,巡邏的將士挎劍,手不離劍柄,可以說到處都是劍的身影。

茶樓里,說書先生飲一口清茶,正襟危坐:話接上回,那俠士見貪官為禍一方,持劍……,在眾人的喝彩下,說書人重重拍下驚堂木,「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滿座譁然,在故事中意猶未盡,仿佛自己就是那個持劍的俠客,為民除害,好不快意。

要說唐朝士子佩劍,本不奇怪,因為自春秋時期開始,讀書人就有了「兼濟天下」之心,所以諸子百家的士子漸漸都開始在腰間佩劍,以表自己遠大志向。但是到了唐朝,士子尚劍就過分的狂熱,凡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佩劍的士子,除了士子,下至販夫走卒上至王公大臣,都是劍的狂熱崇拜者。

所以說劍在唐朝,代表的不僅僅是武器,更是一種社會風氣。所以關於唐朝尚劍的原因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一是江湖俠士以及朝廷軍隊中劍作為武器使用的優點,另一個是文人佩劍作為飾品的來由。

二、唐朝尚劍的文人表現形式

盛唐之際,誕生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所以後世用「唐詩」總結唐朝文壇,詩以唐朝為佳,唐詩又以李白壓全唐。李白是極具浪漫主義精神的詩人,詩人評價李白為「詩仙」,詩中意境飄渺如仙,同時李白也有「劍仙」之名。

關於「劍仙」這個稱號,遠不如「詩仙」流傳的廣,有人說是因為李白的詩太過精彩,遠遠高於其劍術造詣,「詩仙」蓋過「劍仙」之名,所以歷史關於李白劍術的記載偏少,但其實李白的劍術也有很高的成就。

上述劍仙的說法,其實更多的是來自李白的詩中,而非史料記載,因為李白的詩,寫劍的篇幅很多。如《塞下曲》中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樓蘭是西域地區的少數名族國家,一直以來對中原地區的朝廷騷擾不斷,所以「斬樓蘭」的說法多是邊境將士為了展現自己報國之願。

這首詩也是李白所作之中為數不多的寫實詩,體現的人一個詩人,欲化為劍客去邊塞建功立業,解決為禍千年的樓蘭。可以說,以李白在唐朝文人圈的地位,李白對劍的熱衷,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詩人對劍的看法,所以有了後來的士子佩劍以做飾品

如果說李白是盛世浪漫詩仙,那麼杜甫就是動盪不安的時代的詩聖,杜甫的詩中表現的皆是憂國憂民,國破家亡。杜甫《後出塞五首》中寫道「拔劍擊大荒,日收胡馬群」,杜甫給世人的影響就是晚年顛沛流離,命運多舛卻有充滿家國憂愁的的老人。這樣的老人卻有拔劍擊大荒的雄心,所以說,唐朝士子,雖是文弱書生,心中卻充滿愛國情懷。那麼詩就是這些士子表達愛國情懷的方式,而劍就是他們用來表決心之物。

所以說,唐朝文人尚劍,最早是由於詩仙李白,李白在文人圈中的地位大概就相當於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那麼在文人圈中就有這麼一個不成文的習慣,詩人佩劍,才為瀟洒,當然這對於文人而言,佩劍僅僅是飾品,而並非武器。到了唐朝中後期,唐朝由盛轉衰,文人佩劍除了作為飾品,多了一層意義,象徵願為國家棄筆從戎,死而後已。

三、唐朝尚劍的武人表現形式

唐朝尚劍的習俗,除了在文人圈中,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武人。與文人不同,武人的劍絕非簡單的裝飾品,對武人而言,劍是武器,對於江湖俠士而言,劍是行俠仗義的依靠,對於劍士而言,劍是生命。唐朝俠義之風盛行,所以也就造就了尚劍的習俗。

眾所周知,劍為百兵之長,這個說法起源於唐朝。包括李白所作《俠客行》等各種文學作品中都有提到,唐朝武人尤其愛用劍。劍者,能劈、砍、揮、刺,以生輕如燕著稱於兵器之首,歷史有「幹將莫邪」、「先秦十大名劍」,有靈活、易變換等優點。尤其是到了唐朝,再加上尚方寶劍的興起與俠義之風的盛行,劍也就成了俠士最愛的武器。

另一方面,軍隊中尚劍又有些不同,在隋唐「府兵制」之下,唐朝民眾全民皆兵,「二十為兵,六十而免」,軍事氣氛非常濃烈。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百姓為官又多了種方式,除了科舉制,在武則天在位期間又設立「武舉制」。所謂的武舉制是一種通過武力選拔人才為官的方式,選拔的都是武官武將。

比起科舉制的十年寒窗,這種以武選官的方式給了更多普通百姓入仕為官的機會,所以唐朝興起一段練武風。在這種濃烈的文與武交織的風氣下,文有武也有劍,所以唐朝全民尚劍的風俗漸漸形成。

除此之外,在《舊唐書》中有記載:太宗有劍士千名。唐太宗李世民當初奪得天下靠的是武力,所以他對於武將非常重視,正如當初開國武將羅成、秦瓊等人。在奪得天下之後,一是為了保證皇宮的安全,二是為了控制江湖,李世民養了大量劍客,這些劍客在唐朝的地位比起大多數文官高上許多,所以也造成了後來唐朝尚劍的風俗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PZ3BG4BMH2_cNUgzrdl.html